明星

政治领袖明星列表

普密蓬·阿杜德

普密蓬·阿杜德(泰文: 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英文:Bhumibol Adulyadej,1927年12月5日—2016年10月13日),中文名为郑固,是泰国国王拉玛五世之孙、玛希敦·阿杜德次子、拉玛八世阿南塔之弟,是泰国曼谷王朝的第9位国王,史称拉玛九世。
1927年12月5日,普密蓬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出生。1928年,他随父母回到泰国。1929年9月,年仅两岁的普密蓬失去了父亲。1932年政变后随母移居瑞士洛桑。1935年,普密蓬被立为王储,转入拉蒙学校学习。普密蓬完成中学学习后进入洛桑大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的家人回国,他则继续留在瑞士接受西方教育,并进入洛桑大学学习理学。1946年6月9日,其兄阿南塔·玛希敦国王突遭暗杀,普密蓬登基即位,成为泰国国王,王号尊称为拉玛九世。1948年,拉玛九世因为在瑞士的一场交通意外中不幸导致右眼失明。1950年4月28日,与诗丽吉·吉滴耶功举行结婚盛典,并谕封诗丽吉为王后。同年5月举行加冕典礼,为泰国国王拉玛九世。1951年11月,在普密蓬完成学业返回泰国亲政的前几天,颂堪突然下令解散国会,并且废止了保王宪法。1956年10月,普密蓬剃度出家,在玉佛寺修行半个月。1957年9月16日,沙立元帅发动政变,并迅即得到国王支持,颂堪政权垮台。1958年,泰国政府把普密蓬的生日12月5日即万寿节定为国庆节。1969年,普密蓬国王考察山地部落后提出“替代种植”计划,帮助山民研究开发适宜的经济作物取代罂粟种植。1973年泰国发生流血冲突时,普密蓬国王下令开放吉拉达王宫, 收留附近的学生避难,并第一时间通过全国电视和广播讲话, 平息社会动荡。1987年,普密蓬国王获得“大帝”称号。1992年发生了“黑色五月”事件,国王通过召见双方领导人,调停矛盾,再次平息了社会动荡, 并结束了长期的军人独裁政治时代。2006年6月9日是普密蓬国王登基60周年,他成为当时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2015年5月,普密蓬出席在大皇宫举行的加冕65周年庆典活动。2016年10月13日,泰国王室宣布普密蓬国王于下午3时52分驾崩,享年88岁。2019年5月5日,普密蓬·阿杜德被正式追封为“王父普密蓬·阿杜德大帝”。
普密蓬-阿杜德在位期间,经常巡视农村,曾赞助实施土地改革、水利、优良品种培植等多项农村发展计划。他对泰国农业所做的努力,深受国际社会的好评,并为此荣获了1988年的麦格赛国际奖。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赴泰国,为普密蓬国王颁发了全球第一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终生成就奖”。他为泰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广大城乡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得到人民的尊敬,被公认为“贤明君主”,除此之外,他还有“民主国王”“泰国自然遗产的守护者”等多个美誉。泰国学者葛潘·纳卜帕评价他是一位“为了每一个子民而呼吸的国王”。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克罗地亚,系南斯拉夫无产阶级革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不结盟运动发起人之一。
1892年5月7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生于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十五岁时便外出打工谋生,进入一家机械工厂做学徒。1913年应召参加奥匈帝国军队,后于一战时被俄军所俘虏;滞留俄国期间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1920年回国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后因从事革命工作而多次被捕入狱。1934年开始进入党组织领导层,并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学习,1937年成为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1941年轴心国入侵,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发起反法西斯战争,建立游击队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其间带领军队七次粉碎了德意侵略者对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围剿,最终配合苏联盟军解放全境,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帅称号。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铁托就任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1948年开始领导南斯拉夫走独立自主道路,并获得西方国家援助。1955年亚非会议后,铁托转向推行不结盟运动,呼吁世界各国和平共处。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先后当选为共和国终身总统和共产党终身主席。1980年因病在卢布尔雅那逝世,享年88岁。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参加革命工作七十余年,一生深受人民爱戴,是一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自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起就领导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党内派别斗争,争取党内团结和统一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整党改组巩固和扩大了党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带领南斯拉夫人民起义反抗法西斯侵略,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铁托创建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推动南斯拉夫改革开放,制定了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发起不结盟运动,反对苏联的干涉,形成了铁托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稳定,对20世纪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人类进步起有重要的作用。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英语:Henry V,1386年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是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二位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他是亨利四世的儿子,出生于威尔士的蒙茅斯。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军事成就。 亨利五世在1413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他在百年战争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超过了他的前任爱德华三世。当时法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内乱,亨利五世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矛盾。他成功地说服了勃艮第公爵约翰背叛法国,支持英国。 1415年,亨利五世发动了对法国的入侵。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特别是在利用英格兰长弓手的威力方面。他先后攻占了勒阿弗尔和加来等沿海城镇。亨利五世宣称他要夺取法国的王冠。在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中,他以少胜多,几乎摧毁了法国人的斗志。随后,英军不断取得胜利,征服了诺曼底和鲁昂等重要城市。 1420年,亨利五世迫使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签订了特鲁瓦条约。这是对英格兰来说巨大的胜利,根据条约规定,亨利五世将与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在查理六世去世后继承法国王位。亨利五世实际上成为了法国的摄政。 然而,就在亨利五世权力达到巅峰时,他在1422年的一次战斗中因斑疹伤寒去世。比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早去世两个月。法国立刻宣布查理七世继承王位,没有遵守特鲁瓦条约,英法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

欧麦尔·伊本·哈塔卜

欧麦尔·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约586年-644年),欧麦尔一世,出生于阿拉伯麦加(现沙特),属于古莱什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一位商人,曾率领贸易代表团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欧麦尔拥有铁一般的意志,与先知共同经历过“出走麦地那”“壕沟之战”等重要考验,常常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他和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被称为“先知的两大辅弼”。
欧麦尔是麦加古莱什部落阿迪氏族的成员,起初反对穆罕默德,但在大约615年成为穆斯林。622年,他与穆罕默德和其他麦加穆斯林一起前往麦地,并成为穆罕默德的首席顾问之一,与阿布·伯克尔关系密切。644 年,欧麦尔被一位名叫阿布·卢卢阿的波斯基督徒袭击,三天后因伤势过重而死。

人物生平
先知引导文明
当公元7世纪的编年史刚刚开始翻开它第一页的时候,一位伟大的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使阿拉伯半岛这个一直远离世界文明中心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沸腾之地。穆罕默德在向世界传播真主福音——《古兰》——的同时,他率领他的千百万勇敢追随者冲出贫瘠的阿拉伯半岛,自西向东征服了大半个世界,不仅改变了旧大陆1/3居民的精神信仰,也永远改变了古典时代诸文明间的地理分布,而到了他的第二位继承人(哈里发)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时代,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雏形就在世人眼前出现了。

辅弼
欧麦尔一世,全名为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出身于穆罕默德所在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是早期追随穆罕默德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穆罕默德最忠实的伙伴和战友。欧麦尔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与先知共同经历过“出走麦地那”、“壕沟之战”等重要考验,常在战役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他与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同为“先知两大辅弼”之一。
继任
公元632年先知去世后,在欧麦尔支持下,同属哈希姆家族的阿布·伯克尔击败“辅士派”、“阿里派”、“伍麦叶派”的挑战,顺利成为第一任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人)。在阿布·伯克尔的培植下,欧麦尔也顺利成为穆斯林社群组织上层领导集团的二号人物,并在公元634年阿布·伯克尔去世后当选为第二任哈里发。这两次平稳过渡,维护了阿拉伯人的团结,使阿拉伯帝国大厦初具规模,为接下来的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
扩张
欧麦尔一世即位后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军事与文化征服运动,这些运动消灭了波斯帝国、打垮了拜占庭帝国,改变了旧大陆1/3居民的信仰,也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古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欧麦尔一世发动这场大征服运动动机何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但有几点是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的:阿拉伯半岛诸利益集团表面上统一在新月旗帜之下,实际上彼此间的部落、氏族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贝都因人剽悍善战,但厌恶纪律的天性也为新生的国家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矛盾,最佳方案就是发动对外战争,让叛服无常的各部落氏族同麦地那统治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同仇敌忾中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的军事政治联盟。同时,对外战争以传播伊斯兰为旗帜,符合让更多人皈依真主旗下的伊斯兰教义。公元635年,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东路大军在号称“真主之剑”的哈立德将军的率领下,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雅穆克战役的胜利,极大刺激了阿拉伯人的扩张欲望。叙利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此东进可以进军波斯,北上可以控制中亚,而叙利亚本身也是富庶膏腴之地。占领叙利亚后,阿拉伯人乘胜挥师东进,在赛尔德将军的重创下,腐朽如枯竹般的萨珊波斯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公元637年,卡迪西亚一战,阿军力挫波斯军队,一举占领伊拉克,嗣后进入伊朗高原,深入波斯腹地。公元642年,尼哈温战役彻底击溃了最后一支波斯大军,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历史文明的波斯帝国(从萨珊王朝算起,也是400多年的帝国)。与此同时,由著名统帅阿慕尔率领的西路大军也捷报频传。公元640年,阿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641年攻陷亚历山大,642年占领开罗。从此,埃及这个“拜占庭帝国的粮仓”被永久性划入了哈里发帝国版图。
战略才能
欧麦尔所处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具有先天性战争优势,而一直欺压着阿拉伯人的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当时刚好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彼此间均已筋疲力尽。而由伊斯兰信仰组织起来的阿拉伯人则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欧麦尔是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天才,总能将军队在恰当的时机投入一个恰当的地区,使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哈立德、阿慕尔·本·阿斯、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等,均成为帝国扩张的骨干。欧麦尔同时又是位出色的组织动员者,他充分发掘部落民众的作战能量,在物质上以丰富的战利品为刺激,激励将士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与此同时,欧麦尔给新征服区的人民以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这使得被征服区的人民容易接受伊斯兰,愿意在穆斯林的领导下为建立伊斯兰帝国出力献策。
遇刺身亡
公元644年,正当欧麦尔的对外扩张事业如日中天,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捷报之时,11月13日凌晨,欧麦尔被一异教徒刺杀,后经治无效身亡。欧麦尔死了,但欧麦尔开创的伊斯兰对外军事文化扩张事业并没有随欧麦尔的死亡而停顿下来,其发展势头直到百年后的750年前后才告一段落。
意义及影响
欧麦尔对外扩张的10年,是阿拉伯人叱咤风云的10年,也是穆斯林社群组织发展壮大、逐步走向帝国时代的10年。在伊斯兰历史上,欧麦尔对阿拉伯历史文化进程的影响仅次于先知穆罕默德。作为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奠基人,欧麦尔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与君士坦丁大帝、秦始皇、阿育王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巴勃罗·聂鲁达

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男,智利利纳雷斯省帕拉尔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智利著名诗人、外交官,智利共产党人,曾代表智利共产党出任国会议员。
巴勃罗·聂鲁达母亲生下他一个半月后就患上肺结核去世。14 岁时,巴勃罗·聂鲁达因受捷克作家扬·聂鲁达的影响而取现名,17岁参与了革命游行。1923年,他自费出版了诗集,第二年出版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1928年聂鲁达进入外交界,先后在缅甸、锡兰、印尼、西班牙等地任职。1933年11月的,他在阿根廷和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即兴创作了一首《向鲁文· 达里奥致意的谈话》。1945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就在这一年,他的作品获国家文学奖。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1950年获加强国际和平奖金。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69年,他支持萨尔瓦多·阿连德参选共和国总统。1971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73年9月23日,在圣地亚哥遭毒杀身亡。
巴勃罗·聂鲁达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地球上的居所》《西班牙在心中》《漫歌集》等,《漫歌集》为世界公认的代表作。聂鲁达既是拉美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20世纪的时代楷模,曾被加西亚·马尔克斯赞许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费利佩六世

费利佩六世(Felipe VI),全名为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1968年1月30日-,西班牙语:Felipe Juan Pablo Alfonso de Todos los Santos de Borbón y Grecia),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索菲亚王后的儿子。于2014年6月18日登基,是西班牙现任国王。
费利佩六世于1968年1月30日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洛雷托圣母疗养院(西班牙语:Nuestra Señora de Loreto)。在圣玛丽亚德洛斯罗萨莱斯学院(西班牙语:Colegio Santa María de los Rosales)度过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此后前往加拿大雷克菲尔德读预科。1985年后返回国内接受军事学习,先后获得步兵中尉、海军少尉和空军中尉的职位。1988年,前往马德里自治大学学习法律、经济等专业。1993年,前往美国乔治城大学(英语:Georgetown University)攻读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11月1日,费利佩六世同莱蒂西娅(西班牙语:Letizia Ortiz Rocasolano)订婚。2004年5月22日,二人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圣玛利亚拉皇家阿尔穆德纳大教堂举行婚礼。2014年6月18日,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退位。费利佩六世作为继承人继位,在议会宣读西班牙宪法第61条之后,被宣布为国王,并担任西班牙最高军职。
费利佩六世积极参与王室活动,自1990年开始,费利佩六世便会对西班牙各地区展开访问,以便加深对国家的了解。此外还会定期同西班牙的主要机构和各地区政府举行会议,以便了解最新情况。费利佩六世对内设置规定限制王室,慰问民众,出席国内相关活动,设立基金会帮助他人,弘扬西班牙文化。同军队建立频繁联系,确保国家稳定。对外,代表西班牙出访各国,维护关系。
上一任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向记者表示,费利佩是“西班牙历史上准备最充分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时任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吴海涛评价费利佩六世“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西友好关系”。越南驻西班牙大使黄春海评价费利佩六世“相信在费利佩六世的英明统治下,西班牙政府和人民将度过当前艰难的阶段,继续建设日益繁荣和幸福的西班牙王国。”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阿拉伯语:محمد بن سلمان بن عبد 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生于1985年8月31日),一般称“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简称“穆罕默德”,现任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萨勒曼国王第六子。
穆罕默德毕业于沙特国王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14年4月,任国务大臣、内阁成员。2015年1月,任国防大臣、王宫办公厅主任、国王私人顾问。2015年4月,任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2017年6月,任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2022年9月任王储兼首相。曾于2014年、2016年、2019年3次访华。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同穆罕默德王储兼首相举行会谈。

早期经历
1985年8月31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出生于沙特首都利雅得,是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第六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法赫达·宾特·法拉赫·哈斯林公主。穆罕默德在利雅得学校接受普通教育,于2003年完成中学教育,名列王国前十名。在求学期间,他完成了多项专业课程和项目,并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沙特国王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度在私营部门工作。
从政经历
2007年4月10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被任命为沙特内阁专家委员会法律顾问,开始从事政治活动。2009年,穆罕默德担任父亲(时任利雅得省省长)的政治特别顾问,由此进入政坛。2012年,他的父亲萨勒曼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被任命为王储办公室特别顾问和主管。2013年3月3日,任命他为部长级的王储法院院长,7月,增加了总监察员的职位。2014年4月25日,穆罕默德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和沙特内阁成员。
2015年1月2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去世,享年90岁。王储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即位,并宣布第二王位继承人、第二副首相穆克林为王储。即位伊始,萨勒曼就宣布苏德里集团第二代的佼佼者,纳伊夫亲王的儿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为副王储,继承排名仅次于穆克林,并发布了一项王令,任命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王储办公室特别顾问和主管,兼国防部长。并建立了由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领导的经济事务和发展委员会。由于萨勒曼国王年事已高且健康欠佳,如果较为年轻的穆克林在萨勒曼去世后即位,苏德里集团在王室的地位会存在变数。为了确保集团利益,4月29日,萨勒曼国王废除穆克林的王储以及副首相职务,并指定纳伊夫王子为新王储,儿子穆罕默德为副王储、第二副首相,并继续保留国防大臣、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职位。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阿布杜·阿齐兹老国王定下的“兄终弟及”继承制度,将第三代亲王纳入继承序列;同时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国王、王储和副王储都出自苏德里集团的现象,开启了由萨勒曼后代垄断王位的新时代。2017年,沙特第二次易储,纳伊夫被废,穆罕默德于2017年6月21日被任命为王储兼副首相,当晚,王室在圣城麦加萨法宫举行了效忠仪式。同年11月4日,萨勒曼国王发布王令,成立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首的最高反腐败委员会。
2022年9月27日,沙特国王萨勒曼下令重组内阁,任命穆罕默德为首相,国防大臣一职由哈立德·本·萨勒曼王子上任,此番改组为王储继任王位铺平了道路。

 

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法语:Louis XV;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也被称作“宠儿路易” (法语:''le Bien-Aimé'',英语:“Louis the Beloved”),太阳王路易十四曾孙,勃艮第公爵路易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第四位国王。
公元1710年2月15日,路易十五出生于法国凡尔赛宫,随着路易十四的诸多继承人均不幸离世,1715年,5岁的路易十五继承了法国国王之位。路易十五幼年时期由奥尔良公爵菲利浦担任摄政,路易十五13岁成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浦改任首相,其死后波旁公爵路易·亨利继任。路易·亨利担任首相期间迫害新教教徒,并且操控货币,增加新税,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萧条,于是路易·亨利在1726年被罢免,由路易十五的家庭教师红衣主教弗勒里担任首相,弗勒里内阁期间,路易十五以恢复其岳父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王位为由干预波兰战争,并在1740年时介入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战争中弗勒里于1743年逝世,路易十五亲政,不再设立首相。1748年,在路易十五的斡旋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路易十五开始着手经济改革,向全体法国人征税,偿还战争成本,这引发之前不需缴纳税款的贵族和教会的反对,社会出现动荡。1756年,路易十五与奥地利结盟,共同对抗普鲁士与英国联盟。七年战争后,法国战败,法国诸多海外殖民地被英国占领。路易十五指派国务秘书舒瓦泽尔推行军事和海军改革,但因高等法院反对征收新税,舒瓦泽尔在1770年遭到革职。此后,路易十五任命了一些大臣去推行政策。1771年,大法官勒内·尼古拉·夏尔·奥古斯丁·德·莫普为了反击议会的反抗,巩固王权,撤消巴黎高等法院,代之以六个高等理事会,并废除卖官制度。1773年,法国大臣约瑟夫·马里·泰雷对税收结构和国家财政进行变革,控制粮食价格,并试图摆脱旧的税收制度。1774年5月10日晚,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去世,享年64岁。他被安葬在法国圣德尼大教堂。同年,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承王位。
历史学家皮埃尔·加克索特认为路易十五不失为伟大的国王,并且认为当时流行于宫廷的流言蜚语不足信。学者荆文翰认为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最具矛盾性格的国王。路易十五对统治法国的任务是非常聪明和热忱的。学者崔健认为,虽然他以曾祖父路易十四为榜样,尽职地充当国王的角色,但路易十五仍然偏爱远离盛典和仪式的私人生活。

玛丽娅·特蕾莎

玛丽娅·特蕾莎(德语:Maria Theresia;英文全名Maria Theres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又译玛利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大公和国母,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出生在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凭借尊贵的血统得到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并使她的丈夫和儿子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并焕发了活力,奠定了奥地利大公国成为现代国家奥地利帝国的基础。1740年查理六世皇帝去世之后,玛丽娅·特蕾莎依照诏书的规定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
玛丽娅·特蕾莎是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任期间与其子约瑟夫二世皇帝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奠定了奥地利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

玛丽王后

玛丽王后(英语:Queen Mary,1867年5月26日—1953年3月24日),全名维多利亚·玛丽·奥古斯塔·路易丝·奥尔加·保利娜·波林·艾格尼丝(英语:Victoria Mary Augusta Louise Olga Pauline Claudine Agnes),乔治五世之妻,英国王后。
1867年生于伦敦肯辛顿宫,父亲为泰克公爵弗朗西斯·保罗,母亲为剑桥公主玛丽·阿德莱德。曾与艾伯特·维克多王子订婚,后因艾伯特·维克多王子死于肺炎未能完婚,又于1893年与艾伯特·维克多王子的弟弟乔治王子(后乔治五世)订婚、结婚。1901年被封为威尔士王妃,1910年成为英国王后,此后,分别于1936年、1952年成为王太后、太王太后,至1953年逝世,享年85岁。
学者张晓校在《难圆旧梦的英国王室》一书中写道,玛丽王后通常被认为是一位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王后,在长子爱德华八世的婚姻、孙女婿菲利普亲王企图改王朝名号等事情上不作任何让步。但她也有不墨守成规的一面,曾破例出席了次子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她的一生目睹了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历经英国6位君主的王位交替,始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帝国和王室的忠诚,为维护英国王室声誉地位、巩固英国君主制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英国王室占有重要地位。

托尼·布莱尔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全名: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曾任英国第51任首相、工党党魁等职务,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
布莱尔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为保守党人。他早年曾就读于爱丁堡的费得斯公学,后于1972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大学期间的布莱尔对政治毫无兴趣,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精通工会法的律师。后因母亲患癌去世等原因而产生了从政的想法,遂于1975年加入英国工党后正式走上从政之路,并于1983年当选为工党在下议院中最年轻的议员。1984~1994年间,布莱尔先后担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工贸、能源、就业及内政事务发言人等职,期间学习了经济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行政和政治领导经验,如主管工党就业事务时,取消了“强迫入会制"等。通过革新举措,布莱尔使工党在有关法律和秩序的民意测验中获得的支持率首次超过执政的保守党,被誉为工党"革新派"的代表人物。1994年,布莱尔当选英国工党党魁,成为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并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1997年5月,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首个任期内,他授予英格兰银行决定利率的自主权,同时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等。2001年,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后经历了伊拉克战争,他成为美国总统小布什最坚定的盟友之一。2005年5月,布莱尔再次当选英国首相,成为英国首位连续三次赢得大选的工党领袖。因支持伊拉克战争、英国首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等事件,工党内部要求布莱尔早日下台。2007年6月,布莱尔正式卸任首相和工党领袖。随后其成立了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主要提供商业咨询、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2021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授予布莱尔骑士勋章,并亲自任命他为嘉德勋章勋爵士。
布莱尔执政期间,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新理念,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在政治方面,布莱尔促进了工党内部改革、上议院改革等,推动权力下放,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在经济方面,布莱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经济调控,保证了英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使英国经济年平均增速达到2.3%,失业率为4%,成果显著。在外交方面,布莱尔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改善与欧盟、俄罗斯、中国等的关系,并进行经贸合作。同时主张英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爱德华六世

爱德华六世(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文名Edward VI,是都铎王朝的第三任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名叫爱德华·都铎。他是亨利八世与第三个妻子珍·西摩的儿子,也是英格兰首位信奉新教的统治者。1547年1月28日,爱德华六世即位,同年2月20日加冕。由于年仅九岁,英国内政在他统治期间由摄政议会管理。
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面临经济与社会问题,1549年爆发暴动和叛乱。在与苏格兰的战争中,英格兰起初取得优势,但最后从当地和滨海布洛涅撤军。爱德华六世还加强英国国教改革,将新教正式定为英格兰王国国教,废除天主教教义和仪式。
1553年,爱德华六世染上肺病,得知已药石无效。他与国会拟定“继承案”,试图阻止国家再度陷入旧教势力。然而,这一决定引发极大争议,导致珍·格蕾在爱德华逝后登基九天便被玛丽一世推翻。玛丽一世是旧教教徒,上任后立刻着手撤销爱德华时期的许多宗教改革,并对境内新教徒进行残酷镇压。直到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即位,新教才恢复地位。

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又译费利佩、菲利普、菲利波,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一位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首位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西班牙帝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被历史学家称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欧洲霸主。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被同时代人称为“世界独裁者”;他乐观而虔诚,热衷于艺术和收藏;他将权力的触角伸展到新大陆,但一生很少离开马德里城外埃斯科里亚尔建筑群中的皇家宫殿;他继承了来自父亲查理五世的巨大权力,但却觉得自己不配使用它。但毫无疑问,他近42年的统治永远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朕的土地上,太阳永不落下。”这是查理五世对其征服愿景的概述,也是“日不落帝国”的由来,其野心也在腓力二世时期得以实现。腓力二世在1565年成功击退了奥斯曼军队企图登陆马耳他的进攻,进而在1571年的勒班陀战役中击溃了奥斯曼舰队,使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海军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此外,腓力二世还背负着反宗教改革的任务,加上西班牙的胜利,使得西班牙的国威和海外势力达到了巅峰。
然而,腓力二世的统治时期也面临着财政困难。为了维持军事力量,他多次增税,并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三次宣布国家破产。尽管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在他去世后,西班牙迅速衰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542年,西班牙人以腓力二世的名字将一个位于西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以外的群岛命名为「Las Filipinas」,这个群岛后来成为了现在的菲律宾。
腓力二世享年71岁,他的执政时期被视为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政治统治
腓力二世继续执行其父在西班牙执行的一切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他统治时期,中央政府真正开始剥夺一些历史上的王国和民族地域的独立性。1554年,当时还是王储的腓力二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结婚,但婚后腓力二世几乎不曾在英格兰住过。腓力二世与玛丽均为天主教徒,他们共同对国内的新教徒实行恐怖政策。
腓力二世扑灭了1590年至1591年阿拉贡为保持其自治地位而发动的暴动。他并且取消一些城市的自治法规,可能是为了更有利于王室获得直接的税收。在腓力二世时代,西班牙的集权程度和官僚体系的臃肿可与东方国家媲美。
腓力二世对低地国家实行毫不妥协的铁腕统治;1567年他任命著名的将领和刽子手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为尼德兰总督。后者严厉镇压尼德兰人民的一切反抗活动,处死了大约8000人。
腓力二世为坚定而狂热的天主教徒大力支持天主教宗教裁判所,使大批持异端邪说的人(无论是真有其事还是受到陷害)在火刑柱上化为灰烬。他的另一项政策则使1568年—1570年被强制迁徙到西班牙内地的摩尔人受到残酷迫害,引发了摩里斯科战争。
从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开始的对穆斯林和犹太人的迫害和驱逐最终使西班牙的种族构成趋于“纯化”。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阿拉伯语:سلمان بن عبد 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英语: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沙特阿拉伯第七任国王及两圣地监护人。
他于1935年12月31日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自幼接受伊斯兰正统教育。他曾多年担任利雅得省长。2011年11月被任命为国防大臣。2012年6月18日任王储兼副首相和国防大臣。2015年1月23日继任沙特第七任国王。曾于1999年4月、2014年3月、2017年3月访华。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同萨勒曼国王举行会见。
2015年萨勒曼执政以来,沙特进入了新的国家转型时期,表现为“2030愿景”框架下经济多元化、政治集权化、 社会世俗化、宗教温和化等全方位、多领域的转型。沙特外交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在全球层面推行平衡外交,在地区层面推行激进外交。萨勒曼国王推动下的国家转型,目标和方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促进了沙特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2024年5月19日,萨勒曼因肺部感染接受治疗。

阿尔弗雷德大帝

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出生于849年,于871年继位成为威塞克斯(Wessex)国王。他是维京人的强大对手,在多次战争中保卫了英格兰的领土,并最终将其统一。他致力于加强英格兰的国防力量,进行军事改革,建造城堡,从而保卫领土。他推广英语的阅读和写作,鼓励传播基督教信仰,并在文学和翻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战略,维护了英格兰的利益,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和领袖,被誉为“不列颠之光”。899年,阿尔弗雷德病逝, 在他及其子孙的努力下,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得到全面复兴。他的形象在文学、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中广为塑造,成为英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