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德国明星列表

宝琳娜·帕泽克

宝琳娜·帕泽克(Paulina Paszek),1997年10月26日出生于德国切霍维采-杰济采,德国女子皮划艇运动员。
2017年,帕泽克先后获得世界皮划艇静水锦标赛U23组别女子双人皮艇500米项目冠军及欧洲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女子四人皮艇500米项目冠军,并收获波兰2017年度最佳年轻运动员奖。2018年,帕泽克搭档队友收获世界青年及U23皮划艇静水锦标赛U23组女子双人皮艇500米项目冠军。2021年5月,帕泽克收获皮划艇静水世界杯第二站女子单人皮艇5000米项目冠军。2022年8月,帕泽克参加欧洲皮划艇锦标赛,收获女子双人皮艇200米季军。同月,帕泽克搭档哈克收获世界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女子双人皮艇500米项目亚军。2023年6月,帕泽克参加欧洲运动会,收获皮划艇静水女子四人皮艇500米项目亚军。同年8月,帕泽克在世界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上收获女子双人皮艇200米项目亚军及女子双人皮艇500米项目季军。2024年8月8日,在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女子500米四人皮艇决赛中,帕泽克帮助德国队以1分32秒62的成绩夺得银牌。8月9日,在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女子500米双人皮艇决赛中,帕泽克与哈克组成的德国队,以1分39秒46的成绩夺得铜牌。

莉娅·索菲·弗里德里希

莉娅·索菲·弗里德里希(Lea Sophie Friedrich),2000年1月7日出生于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达索夫,德国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
2017年8月,弗里德里希在场地自行车青年世锦赛上收获女子500米计时赛亚军、女子团体冲刺赛亚军及女子个人冲刺赛季军。2018年8月,场地自行车青年世锦赛,弗里德里希单人收获女子500米计时赛、女子凯林赛、女子团体冲刺赛及女子个人冲刺赛四项冠军。2019年8月,弗里德里希在德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上收获女子凯林赛及女子个人冲刺赛两项冠军。2020年3月,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弗里德里希收获女子500米计时赛及女子团体冲刺赛两项冠军。2021年,弗里德里希生涯首次参加奥运会,搭档艾玛·欣泽(Emma Hinze)代表德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冲刺赛银牌。同年,她在场地自行车世锦赛上收获女子团体冲刺赛、女子500米计时赛及女子凯林赛三项冠军。2022年,弗里德里希收获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女子凯林赛及女子团体冲刺赛两项冠军。2023年,弗里德里希收获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女子团体冲刺赛冠军。2024年8月6日,弗里德里希帮助德国在巴黎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中获得季军。8月11日,弗里德里希获得巴黎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先赛银牌。

伊莎贝尔·维特

伊莎贝尔·维特(Isabell Werth),1969年7月21日出生于德国塞维伦,德国马术女运动员。现世界排名第2名。
伊莎贝尔·维特从17岁开始职业生涯。1992年,伊莎贝尔·维特首次代表德国队出战巴塞罗那奥运会,并取得马术盛装舞步个人赛亚军和团体赛冠军。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马术盛装舞步项目中,伊莎贝尔·维特在团体和个人比赛都获得了金牌。2004年,由于马匹受伤,她错过了雅典奥运会。次年11月,伊莎贝尔·维特搭档Satchmo在斯图加特以79.958%的成绩打破了大奖赛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莎贝尔·维特带着Satchmo以76.417%分帮助德国队获得了团体盛装舞步金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伊莎贝尔·维特再次获得马术盛装舞步团体金牌和个人银牌。
2017年,伊莎贝尔·维特与赛驹WEIHEGOLD OLD收获个人第三座盛装舞步世界杯总决赛冠军。同年,伊莎贝尔·维特被国际马术联合会授予最佳运动员奖。2020年12月,伊莎贝尔·维特当选为国际盛装舞步骑手俱乐部(IDRC)主席。次年7月27日的东京奥运会盛装舞步团体决赛中,伊莎贝尔·维特领衔的德国队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2024年,伊莎贝尔·维特获得德国体育成就最高奖银月桂叶奖。同年8月,伊莎贝尔·维特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马术盛装舞步团体金牌和个人银牌。

杰西卡·冯·布雷多-韦恩德尔

杰西卡·冯·布雷多-韦恩德尔(德语:Jessica von Bredow-Werndl),1986年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罗森海姆,德国女子马术运动员,主攻盛装舞步。
杰西卡在四岁时上了第一堂马术课,并由此迷上了马术。2002年,杰西卡获得参加欧洲锦标赛的资格,到2005年,她在欧洲锦标赛上获得了六枚金牌和两枚银牌。期间,她还赢得了三个德国全国冠军。2015年,杰西卡成为德国队的一员,与坐骑乌妮(Unee BB)一起被提名参加“高级训练营”的欧洲锦标赛,并与团队一起在亚琛获得铜牌。2018年,她和坐骑达莱拉(TSF Dalera BB)参加在美国特赖恩举行的世界马术运动会,并随德国队一起获得团体金牌。2021年,她和坐骑达莱拉在日本东京奥运会自由音乐演绎赛中获得冠军,这是德国25年来首枚盛装舞步个人金牌。2022年,杰西卡和坐骑达莱拉一起赢得了莱比锡世界杯决赛冠军。2023年,她再次获得奥马哈世界杯决赛冠军。2024年8月,杰西卡在巴黎奥运会先后获得盛装舞步团体赛金牌及个人盛装舞步音乐自由演绎大奖赛金牌。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政治家,是纳粹德国的独裁者、纳粹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德边境因河畔的布劳瑙镇。父母去世后,希特勒于1908年前往维也纳报考美术院校,多次失败后,希特勒流落街头。1913年,希特勒前往德国南部城市巴伐利亚的首府慕尼黑参军,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二级及一级“铁十字”勋章。1919年,希特勒加入到纳粹党的前身-德国工人党( German Workers' Party ),并在1921年被任命为纳粹党领袖后对纳粹党进行了彻底的改组。1923年,希特勒打算利用德意志国(史称“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夺取政府权力,他于1923年11月8日在慕尼黑啤酒屋发动政变。政变失败后,希特勒被判入狱。在狱中,希特勒向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口述了他的自传书籍《我的奋斗》。希特勒于1924年被提前释放后,他靠着极具煽动性的演讲通过对《凡尔赛条约》的攻击以及对以反犹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纳粹主义思想的宣传赢得了广泛支持。1933年1月30日,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希特勒以极快的速度解散了所有竞争对手,并在1934年8月2日成为国家元首,获得了德国的全部权力,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
希特勒的执政目标是为德国人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他希望通过对外侵略缓解德国国内的困境。希特勒上台后,始终奉行其纳粹思想,即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以及领袖原则和极权主义;他掌权后,将他的独裁思想灌输给德国民众,使德国民众笃信德国的复兴只能在他的领导下完成。希特勒在对德国的独裁统治期间,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的领导下,纳粹德国先后侵吞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并迅速向北欧、非洲以及阿拉伯等地扩张,有近600万犹太人和数百万受害者在他的授意和默许下被屠杀。然而,希特勒统治世界的美梦被盟国所击碎。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结婚。4月30日,希特勒开枪自杀,爱娃·布劳恩服毒自杀;按照希特勒的遗愿,他们的尸体被焚烧。
英国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认为希特勒是历史上“可怕的简化者”之一,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系统的、最历史的、最哲学的征服者,也是最粗鲁的、最残酷的、最狭隘的征服者。

托马斯·巴赫

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男,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经济法学博士,德国前击剑运动员,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1976年,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巴赫随联邦德国队夺得男子花剑团体冠军。此外他还获得过两届世锦赛冠军。1981年,巴赫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的委员。巴赫1996年竞选国际奥委会执委获得成功。2000年至2004年、2006年至2013年巴赫两度任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13年9月10日,巴赫当选为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八年。他也成为第八位来自欧洲的国际奥委会主席。2021年3月10日,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至2025年结束。
2015年,巴赫被授予“奥林匹克运动突出贡献奖”。2019年,他获得杰姆-帕潘德里欧国际和平奖。

吉娜·爱丽丝

吉娜·爱丽丝,全称吉娜·爱丽丝·雷德林格(Gina Alice Redlinger), 1994年8月22日出生于德国威斯巴登,德韩混血。吉娜·爱丽丝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德国钢琴家、歌手。
吉娜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她相继在威斯巴登国际钢琴比赛和慕尼黑青年钢琴大赛中获奖;15岁,她凭借个人首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赢得关注。2012年-2014年,吉娜在柏林爱乐大厅举办过三次音乐会。吉娜多次与广州、深圳交响乐团合作进行音乐会演出。2013年,吉娜举行了“年轻艺术家”钢琴独奏音乐会。2017年,她在德国鲁尔钢琴音乐节上举办了独奏音乐会。2019年,吉娜·爱丽丝与郎朗宣布结婚。二人参加的综艺《幸福三重奏第二季》播出。同年,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胜利的时刻音乐会,签约环球音乐,并为电影《冰雪奇缘2》演唱了中文推广曲《回忆之河》。2020年与郎朗参加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四季》播出。2021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梦幻曲》。2023年参加综艺《乘风2023》。
2024年2月5日,吉娜·爱丽丝亮相第66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至1856年7月29日)。德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
 舒曼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音乐天赋。他7岁开始学习钢琴,16岁时遵循母亲的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但他志不在此,而是想成为一名钢琴家,于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音乐活动上,在这期间,舒曼师从钢琴家维克继续进修钢琴。在22岁时舒曼因练琴过度而伤了手指,于是不得不放弃钢琴家的理想,转型音乐作曲与评论。[6]19世纪30年代是他钢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1834年,舒曼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他主张革新音乐领域,其重要论文的收录在 《音乐与音乐家》中。1840年,舒曼与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完婚,这一年,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有声乐套曲 《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曲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代表作有如交响曲 《春》《莱茵河》等。1843年,舒曼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舒曼早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1854年他因疾病日趋严重而投河自杀未遂,后续病情没有得到好转,最终于1856年7月29日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声乐套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优秀的音乐作品,被誉为“音乐诗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最鲜明的代表之一,与舒伯特、门德尔松以及勃拉姆斯并称为浪漫主义四杰。此外,舒曼在音乐评论上也颇有建树,他的主要音乐评论被后人整理为作品集《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他的评论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借助虚拟的主体之间的辩论来呈现,具有情感性,文学性以及价值导向性等特点。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偏北图林根州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管风琴、大键琴、小提琴演奏家,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作为《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其他众多教堂和器乐杰作的创造者而受到赞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家族几代都是职业乐师,自幼接受音乐教育,8岁时进入埃森纳赫拉丁学校就读,10岁左右父母双亡,巴赫跟随大哥约翰·克利斯多夫(Johann Christoph)一起在奥尔德鲁夫生活,除了学习拉丁文,继续接受音乐教育之外,他还学习正统的路德教派教义。15岁时前往吕内堡的圣米歇尔学校继续学业,自力更生,还结识了圣约翰教堂的管风琴手伯姆(Bohm),这对他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703年从圣马可学校毕业后,巴赫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3][4]1707年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巴赫结婚,次年便前往魏玛担任宫廷乐师与管风琴师,研究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5][6]1717年后受聘于科滕,在利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世俗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与《平均律钢琴曲集》。1720年,芭芭拉离世,次年巴赫与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再婚。1722年,巴赫前往莱比锡任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总监,直至离世。《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就是巴赫晚年所作。
巴赫一生产出颇丰,在有记录的一千多部作品中涵盖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将前几代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民族传统汇集起来,通过他的综合,创作了受难曲、弥撒曲、圣诞节与复活节清唱剧、康塔塔(意大利文Cantata,指歌唱)、众赞歌前奏曲等宗教音乐,还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创作了键盘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和室内乐等世俗音乐,代表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b小调弥撒曲》等。巴赫不仅集过去音乐成就之大成,又进一步探索与深化,其音乐主题清晰,结构与旋律精致复杂,频繁使用对位法以探索乐句在复调上的可能性。巴赫的作曲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将有限的主题经过模仿、变化、堆叠,形成复杂而纯粹的作品,极大挖掘了音乐的潜能。巴赫的音乐在死后一直未得到应有评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改编并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以及此后的数代音乐家对其作品的发掘,巴赫才逐渐恢复乐坛的崇高地位。巴赫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被认为是德国音乐史上三大时期的代表作曲家。

Johann Sebastian Bach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偏北图林根州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管风琴、大键琴、小提琴演奏家,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作为《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其他众多教堂和器乐杰作的创造者而受到赞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家族几代都是职业乐师,自幼接受音乐教育,8岁时进入埃森纳赫拉丁学校就读,10岁左右父母双亡,巴赫跟随大哥约翰·克利斯多夫(Johann Christoph)一起在奥尔德鲁夫生活,除了学习拉丁文,继续接受音乐教育之外,他还学习正统的路德教派教义。15岁时前往吕内堡的圣米歇尔学校继续学业,自力更生,还结识了圣约翰教堂的管风琴手伯姆(Bohm),这对他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703年从圣马可学校毕业后,巴赫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3][4]1707年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巴赫结婚,次年便前往魏玛担任宫廷乐师与管风琴师,研究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5][6]1717年后受聘于科滕,在利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世俗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与《平均律钢琴曲集》。1720年,芭芭拉离世,次年巴赫与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再婚。1722年,巴赫前往莱比锡任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总监,直至离世。《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就是巴赫晚年所作。
巴赫一生产出颇丰,在有记录的一千多部作品中涵盖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将前几代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民族传统汇集起来,通过他的综合,创作了受难曲、弥撒曲、圣诞节与复活节清唱剧、康塔塔(意大利文Cantata,指歌唱)、众赞歌前奏曲等宗教音乐,还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创作了键盘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和室内乐等世俗音乐,代表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b小调弥撒曲》等。巴赫不仅集过去音乐成就之大成,又进一步探索与深化,其音乐主题清晰,结构与旋律精致复杂,频繁使用对位法以探索乐句在复调上的可能性。巴赫的作曲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将有限的主题经过模仿、变化、堆叠,形成复杂而纯粹的作品,极大挖掘了音乐的潜能。巴赫的音乐在死后一直未得到应有评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改编并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以及此后的数代音乐家对其作品的发掘,巴赫才逐渐恢复乐坛的崇高地位。巴赫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被认为是德国音乐史上三大时期的代表作曲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过世,是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的欧洲著名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向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进行初步系统学习,1787年在维也纳受到莫扎特接见与赞赏,同年因母亲病逝返回波恩,此后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贝多芬的作品开始蕴含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思想,三年后因战事波及波恩再次前往维也纳并从师于作曲家海顿。1796年开始耳朵疾病逐渐严重后期甚至失聪,曾在1802年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一时期创作了《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曲目。
1803年至1812年期间,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英雄的十年”,于1803年左右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被视为走向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并由此形成了贝多芬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激昂壮烈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等[7],后因封建复辟势力影响创作数量有所下降。1818年后,贝多芬创作了《庄严弥撒》《第九交响曲》等著名作品,出版了《遥寄远方的爱人》等与民歌元素结合曲目,尝试浪漫主义的创作新风。1827年3月26日,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因肺炎水肿无法医治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含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理想,深刻影响了19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由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艺术史的“新约全书”,本人享有“乐圣”“交响乐之王”等称号。

Ludwig van Beethoven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过世,是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的欧洲著名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向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进行初步系统学习,1787年在维也纳受到莫扎特接见与赞赏,同年因母亲病逝返回波恩,此后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贝多芬的作品开始蕴含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思想,三年后因战事波及波恩再次前往维也纳并从师于作曲家海顿。1796年开始耳朵疾病逐渐严重后期甚至失聪,曾在1802年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一时期创作了《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曲目。
1803年至1812年期间,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英雄的十年”,于1803年左右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被视为走向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并由此形成了贝多芬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激昂壮烈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等[7],后因封建复辟势力影响创作数量有所下降。1818年后,贝多芬创作了《庄严弥撒》《第九交响曲》等著名作品,出版了《遥寄远方的爱人》等与民歌元素结合曲目,尝试浪漫主义的创作新风。1827年3月26日,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因肺炎水肿无法医治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含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理想,深刻影响了19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由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艺术史的“新约全书”,本人享有“乐圣”“交响乐之王”等称号。

韩莹

韩莹,1983年4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德国华裔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是一名削球手。在2010年时选择代表德国队比赛,2011年正式拿到德国护照,现效力于KTS塔尔诺布热格。

2002年,韩莹在教练的推荐下得到了去德国打联赛的机会。2011年,韩莹正式开始代表德国参加世界巡回赛,并于2013年7月正式进入德国队,后在2014年的世界巡回赛韩国公开赛中拿下冠军。2016年,韩莹参加了里约奥运会,拿到了一枚团体赛银牌。2021年,韩莹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女单八强战中败给孙颖莎。2022年,39岁的韩莹先是在中国建设银行欧洲乒乓球单打16强赛中拿下女子冠军,接着在WTT多哈球星挑战赛中因伤退赛取得亚军。同年12月27日,韩莹获国际乒联2022年终世界排名第10。

2023年7月,与T联赛名古屋俱乐部合同到期,6月底离队。2024年1月12日,韩莹在WTT球星挑战赛多哈站女单1/16决赛中遭遇跟腱断裂重伤,需要手术治疗。 

迪米特里·奥恰洛夫

迪米特里·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1988年9月2日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德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特点采用正反手轮换下蹲式,被称为“潜水艇式”,出手快、旋转强、落点刁。

2003年,15岁的奥恰洛夫参加了首届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步入乒坛。2007年,奥恰列夫随德国国家队征战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取得了男单季军、男团冠军的成绩。次年,奥恰列夫代表德国国家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比赛中夺得银牌,这也是奥恰列夫首次奥运会征程。2010年6月,奥恰列夫在国际乒联巡回赛印度公开赛中,首次取得巡回赛男单冠军,实现职业生涯的一大突破。2011年,奥恰列夫获得国际乒联巴西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2012年,奥恰列夫在伦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比赛中获得铜牌。2013年,奥恰列夫加盟广东队,开启乒超之旅。2016年,奥恰列夫在里约奥运会上,代表德国队摘下乒乓球男团铜牌。次年,奥恰列夫在第38届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上获得世界三大赛单打冠军。2018年1月,奥恰洛夫世界排名正式登顶,成为新科世界第一。2021年,奥恰列夫在东京奥运会上先后获得了男子单打铜牌、男子团体银牌的奖项。2023年2月,奥恰列夫在WTT常规挑战赛安曼站男单决赛中,获得该项目的亚军。2023年5月,奥恰洛夫与弗朗西斯卡组合获2023德班世乒赛男双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