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德国明星列表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至1856年7月29日)。德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
 舒曼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音乐天赋。他7岁开始学习钢琴,16岁时遵循母亲的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但他志不在此,而是想成为一名钢琴家,于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音乐活动上,在这期间,舒曼师从钢琴家维克继续进修钢琴。在22岁时舒曼因练琴过度而伤了手指,于是不得不放弃钢琴家的理想,转型音乐作曲与评论。[6]19世纪30年代是他钢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1834年,舒曼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他主张革新音乐领域,其重要论文的收录在 《音乐与音乐家》中。1840年,舒曼与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完婚,这一年,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有声乐套曲 《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曲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代表作有如交响曲 《春》《莱茵河》等。1843年,舒曼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舒曼早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1854年他因疾病日趋严重而投河自杀未遂,后续病情没有得到好转,最终于1856年7月29日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声乐套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优秀的音乐作品,被誉为“音乐诗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最鲜明的代表之一,与舒伯特、门德尔松以及勃拉姆斯并称为浪漫主义四杰。此外,舒曼在音乐评论上也颇有建树,他的主要音乐评论被后人整理为作品集《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他的评论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借助虚拟的主体之间的辩论来呈现,具有情感性,文学性以及价值导向性等特点。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偏北图林根州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管风琴、大键琴、小提琴演奏家,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作为《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其他众多教堂和器乐杰作的创造者而受到赞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家族几代都是职业乐师,自幼接受音乐教育,8岁时进入埃森纳赫拉丁学校就读,10岁左右父母双亡,巴赫跟随大哥约翰·克利斯多夫(Johann Christoph)一起在奥尔德鲁夫生活,除了学习拉丁文,继续接受音乐教育之外,他还学习正统的路德教派教义。15岁时前往吕内堡的圣米歇尔学校继续学业,自力更生,还结识了圣约翰教堂的管风琴手伯姆(Bohm),这对他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703年从圣马可学校毕业后,巴赫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3][4]1707年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巴赫结婚,次年便前往魏玛担任宫廷乐师与管风琴师,研究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5][6]1717年后受聘于科滕,在利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世俗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与《平均律钢琴曲集》。1720年,芭芭拉离世,次年巴赫与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再婚。1722年,巴赫前往莱比锡任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总监,直至离世。《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就是巴赫晚年所作。
巴赫一生产出颇丰,在有记录的一千多部作品中涵盖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将前几代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民族传统汇集起来,通过他的综合,创作了受难曲、弥撒曲、圣诞节与复活节清唱剧、康塔塔(意大利文Cantata,指歌唱)、众赞歌前奏曲等宗教音乐,还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创作了键盘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和室内乐等世俗音乐,代表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b小调弥撒曲》等。巴赫不仅集过去音乐成就之大成,又进一步探索与深化,其音乐主题清晰,结构与旋律精致复杂,频繁使用对位法以探索乐句在复调上的可能性。巴赫的作曲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将有限的主题经过模仿、变化、堆叠,形成复杂而纯粹的作品,极大挖掘了音乐的潜能。巴赫的音乐在死后一直未得到应有评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改编并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以及此后的数代音乐家对其作品的发掘,巴赫才逐渐恢复乐坛的崇高地位。巴赫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被认为是德国音乐史上三大时期的代表作曲家。

Johann Sebastian Bach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偏北图林根州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管风琴、大键琴、小提琴演奏家,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作为《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其他众多教堂和器乐杰作的创造者而受到赞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家族几代都是职业乐师,自幼接受音乐教育,8岁时进入埃森纳赫拉丁学校就读,10岁左右父母双亡,巴赫跟随大哥约翰·克利斯多夫(Johann Christoph)一起在奥尔德鲁夫生活,除了学习拉丁文,继续接受音乐教育之外,他还学习正统的路德教派教义。15岁时前往吕内堡的圣米歇尔学校继续学业,自力更生,还结识了圣约翰教堂的管风琴手伯姆(Bohm),这对他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703年从圣马可学校毕业后,巴赫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3][4]1707年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巴赫结婚,次年便前往魏玛担任宫廷乐师与管风琴师,研究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5][6]1717年后受聘于科滕,在利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世俗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与《平均律钢琴曲集》。1720年,芭芭拉离世,次年巴赫与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再婚。1722年,巴赫前往莱比锡任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总监,直至离世。《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就是巴赫晚年所作。
巴赫一生产出颇丰,在有记录的一千多部作品中涵盖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将前几代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民族传统汇集起来,通过他的综合,创作了受难曲、弥撒曲、圣诞节与复活节清唱剧、康塔塔(意大利文Cantata,指歌唱)、众赞歌前奏曲等宗教音乐,还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创作了键盘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和室内乐等世俗音乐,代表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b小调弥撒曲》等。巴赫不仅集过去音乐成就之大成,又进一步探索与深化,其音乐主题清晰,结构与旋律精致复杂,频繁使用对位法以探索乐句在复调上的可能性。巴赫的作曲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将有限的主题经过模仿、变化、堆叠,形成复杂而纯粹的作品,极大挖掘了音乐的潜能。巴赫的音乐在死后一直未得到应有评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改编并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以及此后的数代音乐家对其作品的发掘,巴赫才逐渐恢复乐坛的崇高地位。巴赫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被认为是德国音乐史上三大时期的代表作曲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过世,是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的欧洲著名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向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进行初步系统学习,1787年在维也纳受到莫扎特接见与赞赏,同年因母亲病逝返回波恩,此后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贝多芬的作品开始蕴含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思想,三年后因战事波及波恩再次前往维也纳并从师于作曲家海顿。1796年开始耳朵疾病逐渐严重后期甚至失聪,曾在1802年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一时期创作了《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曲目。
1803年至1812年期间,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英雄的十年”,于1803年左右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被视为走向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并由此形成了贝多芬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激昂壮烈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等[7],后因封建复辟势力影响创作数量有所下降。1818年后,贝多芬创作了《庄严弥撒》《第九交响曲》等著名作品,出版了《遥寄远方的爱人》等与民歌元素结合曲目,尝试浪漫主义的创作新风。1827年3月26日,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因肺炎水肿无法医治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含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理想,深刻影响了19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由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艺术史的“新约全书”,本人享有“乐圣”“交响乐之王”等称号。

Ludwig van Beethoven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过世,是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的欧洲著名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向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进行初步系统学习,1787年在维也纳受到莫扎特接见与赞赏,同年因母亲病逝返回波恩,此后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贝多芬的作品开始蕴含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思想,三年后因战事波及波恩再次前往维也纳并从师于作曲家海顿。1796年开始耳朵疾病逐渐严重后期甚至失聪,曾在1802年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一时期创作了《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曲目。
1803年至1812年期间,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英雄的十年”,于1803年左右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被视为走向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并由此形成了贝多芬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激昂壮烈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等[7],后因封建复辟势力影响创作数量有所下降。1818年后,贝多芬创作了《庄严弥撒》《第九交响曲》等著名作品,出版了《遥寄远方的爱人》等与民歌元素结合曲目,尝试浪漫主义的创作新风。1827年3月26日,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因肺炎水肿无法医治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含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理想,深刻影响了19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由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艺术史的“新约全书”,本人享有“乐圣”“交响乐之王”等称号。

韩莹

韩莹,1983年4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德国华裔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是一名削球手。在2010年时选择代表德国队比赛,2011年正式拿到德国护照,现效力于KTS塔尔诺布热格。

2002年,韩莹在教练的推荐下得到了去德国打联赛的机会。2011年,韩莹正式开始代表德国参加世界巡回赛,并于2013年7月正式进入德国队,后在2014年的世界巡回赛韩国公开赛中拿下冠军。2016年,韩莹参加了里约奥运会,拿到了一枚团体赛银牌。2021年,韩莹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女单八强战中败给孙颖莎。2022年,39岁的韩莹先是在中国建设银行欧洲乒乓球单打16强赛中拿下女子冠军,接着在WTT多哈球星挑战赛中因伤退赛取得亚军。同年12月27日,韩莹获国际乒联2022年终世界排名第10。

2023年7月,与T联赛名古屋俱乐部合同到期,6月底离队。2024年1月12日,韩莹在WTT球星挑战赛多哈站女单1/16决赛中遭遇跟腱断裂重伤,需要手术治疗。 

迪米特里·奥恰洛夫

迪米特里·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1988年9月2日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德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特点采用正反手轮换下蹲式,被称为“潜水艇式”,出手快、旋转强、落点刁。

2003年,15岁的奥恰洛夫参加了首届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步入乒坛。2007年,奥恰列夫随德国国家队征战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取得了男单季军、男团冠军的成绩。次年,奥恰列夫代表德国国家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比赛中夺得银牌,这也是奥恰列夫首次奥运会征程。2010年6月,奥恰列夫在国际乒联巡回赛印度公开赛中,首次取得巡回赛男单冠军,实现职业生涯的一大突破。2011年,奥恰列夫获得国际乒联巴西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2012年,奥恰列夫在伦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比赛中获得铜牌。2013年,奥恰列夫加盟广东队,开启乒超之旅。2016年,奥恰列夫在里约奥运会上,代表德国队摘下乒乓球男团铜牌。次年,奥恰列夫在第38届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上获得世界三大赛单打冠军。2018年1月,奥恰洛夫世界排名正式登顶,成为新科世界第一。2021年,奥恰列夫在东京奥运会上先后获得了男子单打铜牌、男子团体银牌的奖项。2023年2月,奥恰列夫在WTT常规挑战赛安曼站男单决赛中,获得该项目的亚军。2023年5月,奥恰洛夫与弗朗西斯卡组合获2023德班世乒赛男双季军。

邱党

邱党,男,1996年10月29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华裔乒乓球运动员,祖籍江苏南通。邱党的打法是直板横打。

2019年,邱党开始征战国际比赛。2020年国际乒联巡回赛葡萄牙挑战赛,邱党战胜乌克兰选手普利施切帕,获得男单冠军。2021年欧洲乒乓球锦标赛,邱党获得混双冠军。2022年3月24日,邱党获得WTT常规挑战赛多哈站男单亚军。2022年4月1日,邱党与杜达搭档获得WTT多哈球星挑战赛男双冠军。同年6月举行的WTT挑战赛利马站比赛中,邱党获得男单冠军,此外他还与尼娜·米特兰姆搭档收获混双冠军。同年8月举行的欧洲乒乓球锦标赛,邱党战胜斯洛文尼亚选手约尔吉奇,获得男单冠军。2022年9月,邱党代表德国队出战在成都举行的世乒赛团体锦标赛,帮助德国队获得男团亚军。2023年2月26日,在2023年中国建设银行欧洲乒乓球单打16强赛中,邱党获得亚军。

2023年3月7日,国际乒联更新2023年第10周世界排名,邱党以2140分位列男单第11名。3月21日,在国际乒联更新的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邱党以2400分位居男单第9,追平个人历史最佳排名。2024年2月,邱党获德国乒协2023年最佳男运动员称号。

贾马尔·穆西亚拉

贾马尔·穆西亚拉(Jamal Musiala),2003年2月26日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德国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进攻型中场,也可出任左边锋,现效力于德甲球队拜仁慕尼黑队俱乐部。

2010年10月,穆西亚拉跟随父母来到英国南安普顿,2011年4月份转入切尔西青训学院。2018年5月9日,年仅15岁零2个月的穆西亚拉就完成了自己代表切尔西U18的联赛首秀。2019年7月4日转会至拜仁,并签约5年。2020年6月20日,穆西亚拉在德甲第33轮的比赛中替补出场,完成自己的德甲首秀。2022年11月,获得当年度金童奖第4名。跟随拜仁获得3次德甲冠军、3次德超杯冠军、1次欧冠冠军、1次欧超杯冠军以及1次世俱杯冠军。

穆西亚拉具有英国、德国双重国籍,2016年穆西亚拉就得到了英格兰U15队的征召,并代表三狮军团参加过U16、U17以及U21级别的比赛。2018年10月穆西亚拉接受德国U16队的邀请,代表德国队参加了2场国际友谊赛。2021年2月24日,穆西亚拉宣布将在此后为德国国家队效力。同年3月25日,穆西亚拉在德国对阵冰岛的世预赛上替补出场完成自己的德国国家队首秀。2022年穆西亚拉跟随德国国家队出征卡塔尔世界杯,在小组赛第二轮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收获了自己在世界杯赛场上的首次助攻。

2023年1月6日,穆西亚拉当选IFFHS(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2022年度世界最佳年轻球员(U20)第2名。

弗洛里安·维尔茨

弗洛里安·维尔茨,2003年5月3日出生于德国普尔海姆,德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于德甲勒沃库森俱乐部。

维尔茨年少成名,出道于科隆青训,曾被当地媒体评为30年来最好的中场球员,16岁就帮助科隆赢下德国U17青年联赛冠军。2020年加盟勒沃库森,以17岁零16天的年龄成为队史最年轻的首发球员,对阵拜仁慕尼黑时打入德甲处子球,一度保有在德甲进球的最年轻球员的纪录。2020-21赛季逐渐成长为球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并吸引了众多豪门关注。2021年1月,维尔茨入选欧足联50大未来之星。2021-22赛季,维尔茨状态出色,开局9场比赛每场都有进球或助攻入账,是德甲历史上第一位进球超过10个的19岁以下球员。2022年3月因前交叉韧带撕裂赛季报销,5月当选德国球员工会2021-22赛季德甲最佳新人,同时入选赛季最佳阵容,12月复出重返赛场。2023年6月,获2022-23赛季欧联最佳年轻球员。

国家队层面,维尔茨曾帮助德国U21青年队夺得U21欧洲杯冠军,半决赛对阵荷兰梅开二度,开场29秒破门打破了赛会纪录。2021年9月2日,18岁零4个月的维尔茨首次代表成年国家队出场,是1945年以来第三年轻的德国国脚;10月15日,弗洛里安·维尔茨入选2021年金童奖的最终20人候选名单。

维尔茨技术全面,能胜任前场多个位置,拥有出色的盘带技巧,极强的穿插和组织能力,是勒沃库森发动反击的关键人物,被主帅哈维·阿隆索盛赞像梅西一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