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政治领袖明星列表

乔治五世

乔治五世(George V,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George Frederick Ernest Albert),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皇后的次子。1910年5月6日-1936年1月20日在位为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国王及印度皇帝,温莎王朝的开创者。
乔治五世6岁接受教育并于1877年接受海军候补学员的培训,开始了15年的海军服役生涯。1892年乔治被封为约克公爵,并开始了王权的训练。1893年,与泰克公爵的女儿玛丽结婚。1901年,爱德华七世即位,封乔治为康沃尔公爵、威尔士亲王。1910年,乔治即位,并于1911年加冕于威斯敏特大教堂,史称乔治五世。乔治五世登位后为了缓和上下议院的纷争,以增补贵族封号来平衡两院实力。1914年一战爆发后,乔治五世多次慰问受伤的将士,而且为了安抚民心,1917年乔治五世舍弃德国姓,将王室改称“温莎”。1920年乔治五世扩大了爱尔兰的自治权,并在1921年承认了爱尔兰自由邦(南爱尔兰26郡组成)享有自治权,将统治权交给爱尔兰民族政府。1928年乔治身染重病后很少出席活动,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乔治五世为了缓解英国经济萧条,于1931年协助英国政党建立国家大联盟政府并带头削减俸禄,1932年通过英国广播公司进行演讲,鼓励大家战胜金融危机。1936年1月20日,乔治五世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乔治五世在位期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尊敬。学者菲莉帕·格里夫顿认为乔治五世是个平凡的国王,他把自己视为温莎家族未来的守护者。同时学者汤姆·利文认为乔治五世是个对国家有很强责任心的人。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英文: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政治家、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之一。
1883年,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省,早年是一名新闻记者,也是意大利社会党的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墨索里尼鼓动意大利参战,与社会党立场相悖,被开除出党。1915年,墨索里尼于入伍,1919年组建了法西斯战斗团,而后于1921年将其改为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并成为该党的领袖。1922年10月,墨索里尼指挥黑衫军组织进军罗马,发动了一场政权夺取的暴动,自任意大利总理。1928年,墨索里尼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取缔其他所有政党和群众组织,在国内推行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政策。对外政策方面,墨索里尼煽动了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1935年,派军入侵埃塞俄比亚,将其并入意大利,随后与德国合作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并与德国在1936年签订了柏林-罗马轴心协议。1939年,占领阿尔巴尼亚。1940年,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对英国和法国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索马里兰、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试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940年10月,墨索里尼派军队入侵希腊,并在1941年与德军一起进攻南斯拉夫。1943年7月,由于军事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的高涨,墨索里尼被撤职,并被囚禁在阿布鲁齐山的大萨索峰顶。同年9月,他被德军伞兵解救,并在意大利北部的萨洛成立了被称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傀儡政府,并担任总理。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往德国的途中被意大利的游击队俘获。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广场被枪决并公开示众。
墨索里尼创建法西斯,开展独裁统治,进行军事扩张,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意大利拖入战争深渊。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墨索里尼描述为"极权主义的小丑"。美国记者乔治·塞尔德斯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描述为对人权和民主的威胁。俄国革命家列夫·托洛茨基认为墨索里尼是一个没有原则、腐败堕落的独裁者。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首任总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出生于弗吉尼亚威斯特摩兰郡。青年时期,华盛顿以测量土地为职业。1752年11月,华盛顿担任了弗吉尼亚南部地区副官,开始了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北美殖民地开始寻求独立,1775年5月10日,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出席了在费城举行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他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殖民地于1783年9月3日独立,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1787年5月,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华盛顿担任会议主席,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于1789年4月30日在纽约宣誓就职。1792年,华盛顿再次当选总统,并于次年开始他的第二个任期,直至1797年。两届总统任期届满后,华盛顿拒绝竞选连任,回到故乡的弗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因病去世,终年67岁。
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在华盛顿的努力下,成功地制定了联邦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担任总统期间,华盛顿组织联邦政府机构,颁布司法条例,成立联邦最高法院,美国的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奠定了后世美国的政府基本运行机制。两次总统任期后,华盛顿表示不再出任总统,形成了美国总统连任两届的惯例。因对美国独立和美国国家制度确立作出重大贡献,华盛顿被尊为美国国父。
人物生平

哈里王子

哈里王子,全名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蒙巴顿-温莎(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萨塞克斯公爵(Duke of Sussex),1984年9月15日出生于伦敦伯丁顿,原英国王室成员,被称作亨利王子(又译为“哈里王子”),英国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与首任妻子戴安娜王妃(已故)的次子,2020年1月18日宣布退出王室公职,但仍保有贵族封号,仍为英王的顺位继承人。
哈里王子早年毕业于著名的伊顿公学,之后受训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2007年4月12日毕业,授阶陆军少尉军衔,之后进入皇家陆军第一龙骑兵队担任皇家骑兵侍卫,皇家蓝军骑兵团奉命调往伊拉克,哈里王子请求参战伊拉克,但当地多个武装组织的威胁言论使得哈里王子的伊拉克行被取消。2007年哈里王子前往阿富汗前线服役,但因为媒体报道泄露哈里王子的行踪,引起了塔利班关注,英国军方紧急将哈里撤回国内。结束服役后哈里王子升任,获得中尉军衔,2011年获得上尉军衔。2015年哈里王子从英国陆军退役。2016年,哈里与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相识。二人于2017年订婚。同年5月19日,哈里王子被授予萨塞克斯公爵称号,同时与梅根举行婚礼。2018年4月,哈里王子入选《时代周刊》2018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2019年5月6日,梅根生下长子阿奇(Archie)。2021年6月4日,梅根产下二胎女儿莉莉贝特(Lilibet)。2020年1月8日,哈里王子携其夫人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二人将退出王室公职,随后不再使用“殿下”头衔。同年12月8日,哈里在他诉《每日邮报》出版商诽谤案的首轮辩护中败诉。
哈里王子有过多次舆论风波,早在2002年,17岁的哈里王子深陷毒品,在他后来的自传中坦白自己吸毒的行为,引起轩然大波。2005年,哈里王子穿着纳粹军服的照片曝光,导致了舆论争议。2012年,哈里王子的裸照在世界网络媒体上疯狂传播。英国王室方面禁止一切英国本地传媒刊登该批裸照。2023年1月10日,由哈里王子口述,普利策奖得主莫林格代笔的哈里王子个人自传《备胎》(Spare)出版并迅速热销。书中哈里王子对英国皇室的强烈抨击态度使其与梅根陷入了巨大负面舆论风波。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简称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出生于1946年8月19日,第42任美国总统。
1946年8月19日,克林顿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克林顿4岁时,他的母亲改嫁,高中时他便改姓克林顿。1964年,克林顿进入乔治城大学进修,并于1968年获得国际事务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并获得罗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70年,他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于三年后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毕业后,克林顿回到了阿肯色州,开始在阿肯色大学担任法学教授。1976年,克林顿出任阿肯色州总检察长。1978年,克林顿赢得阿肯色州州长职位,于次年就任。在竞选连任失败后,于1983年至1992年又连续5次担任州长。1992年11月3日,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并于1996年11月成功连任。他是首位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的美国总统,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后第一位赢得连任的民主党总统。
2001年,克林顿卸任美国总统职务后,建立了克林顿基金会。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后,克林顿被联合国任命为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领导救灾工作。他一直活跃在民主党政治中,支持妻子希拉里参与2008年和2016年的总统竞选活动。
克林顿在任总统期间,不同于以往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他奉行“第三条道路”,争取美国中产阶级的支持,同时并不放弃传统民主党的施政纲领,自称是“新民主党人”。内政上,克林顿政府推行开源节流的财政政策和大力投资科技、改革企业的产业政策,使得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同时他关注教育领域,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并推行了社会福利改革和医疗福利改革。外交上,形成了“克林顿主义”(Clinton Doctrine),其特色是以内促外、以外助内,求取内外的平衡和良性互动。然而,克林顿所牵涉的大量丑闻也招致了国内外的不少批评。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语: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e),被称为路易大帝(le Grand)和太阳王(le Roi Soleil),是法国波旁王朝第三任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有确切记录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他在四岁半时登基后,由其母奥地利的安娜摄政,枢密院首席大臣朱尔·马萨林辅政。1648年和1650年分别爆发的投石党之乱,导致路易十四被迫逃亡两次,直至1652年底才重返巴黎。1659年法国和西班牙结束战争并签订《比利牛斯条约》,根据条约,路易十四需与西班牙王室公主玛丽-泰蕾莎完婚。1661年马扎然去世,路易十四开始亲政,他以“朕即国家”作为治国口号,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他通过在政治圈子中排斥贵族、剥夺了巴黎高等法院和全国三级会议等机构对王权的制衡作用、将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以及打击教权等方式,强化了法国国王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绝对君主专制政体。
在位期间,路易十四通过发动“遗产战争”并签订《亚琛条约》,占领了西班牙十二处要塞。同时通过于1678—1679年与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作战并签署《尼姆维根条约》,获取了荷兰的领土和财富,并开创了以法语代替拉丁语起草外交文件的先例,法语逐渐成为主要的外交语言。法国的扩张行为,引起欧洲各国不安,1686至1697年期间,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和英国发动了针对法国的“大同盟战争”,1697年各方因厌战达成和解并签署条约,法国失去了《尼姆维根条约》后占领的所有土地与制海权。1701年,路易十四与欧洲各国进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争持续13年后,各方停战签署条约,约定路易十四之孙仍保留西班牙王冠,但法国和西班牙不能合并,同时法国还被迫割让部分领土给奥地利和荷兰。在路易十四统治后期,不断增长的战争开支叠加1709年的严重寒灾,导致法国经济濒临崩溃,大量人民饥饿而死。1715年9月1日,在位72年的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去世,享年77岁。王位传给了其只有五岁的曾孙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因其推动法国的强大而受到尊敬,他将法国的国力和文化推向了君主制社会的高峰,但他无节制的战争也使得法国的国家经济陷入破产,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国王,支持者和反对者仍然存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评价说:“路易十四是一个伟大的国王。”德国思想歌德评价说:“路易十四是自然造就的帝王型的完美样本,结果却使他自身耗竭并毁掉了模子。”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曾于1975年至1990年出任领袖,是英国历史第一位担任英国首相(Prime Minister)的女性(1979年至1990年),也是英国19世纪初期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出生于英国林肯郡格兰瑟姆镇(Grantham , Lincolnshire),其家庭是一个信奉当地卫理公会的中产阶级家庭。她从小对学习和阅读充满兴趣,尤其喜欢学习历史和文学知识。1943年,玛格丽特被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学院录取。她在牛津大学主修化学,其中最后一年研究X射线晶体学,并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她还是一名活跃的学生领袖,担任校保守党协会主席。她在这个职位上获得了许多经验和领导技能,这些对她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53年,玛格丽特取得律师资格。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丽特在达特福德选区(Dartford)成为保守党女性候选人。1959年,她正式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并被任命为保守党议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1961年保守党上台,撒切尔被任命为退休金及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落败,从此撒切尔不再担任此职,而是被推选为影子教育大臣。1965年她担任住房和土地部新闻发言人,次年又出任了财政部发言人。1970年,保守党赢得选举,希思(Sir Edward Richard George 'Ted' Heath)当选,撒切尔成功加入内阁,1975年,撒切尔在保守党领导选举中当选党魁后,邀请很多希思派系的人加入影子内阁。1979年大选,保守党在下议院取得44席多数,撒切尔遂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撒切尔获得连任。1987年,撒切尔再次赢得英国大选。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如私有化和财政紧缩政策,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她的领导风格以坚定、果断和强硬著称,这使她被誉为“铁娘子”。在她的任期内,英国经历了重大变革,包括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等。她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带领英国赢得了战争胜利,提高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声誉。玛格丽特在政治上的影响深远,她的决策和政策影响了英国上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发展和劳工关系,同时也为后来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树立了标杆。她是英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之一。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原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在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1936年年初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宪政危机(Edward VIII abdication crisis)。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位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英国驻法国军事使团(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World War II)),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

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1982年6月21日—,英文名: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英国王储,又称威尔士亲王威廉殿下(英文:HRH William,Prince of Wale),是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与第一任妻子戴安娜王妃的长子。
威廉王子幼年入读诺丁山的私人幼儿园,没有遵照王室传统由家庭教师负责其课程学习。之后,他先后就读于韦瑟比学龄前男校、路葛洛夫小学、伊顿公学。威廉王子在伊顿公学的成绩优异,拿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在经过间隔年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后,他在2001年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艺术史学位课程,后来改修地理。2005年大学毕业后,威廉王子短暂从事过银行、地产工作,不久就按传统从军。2006年1月,他开始在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培训,同年12月毕业时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之后,他加入英国皇家骑兵团(Blues and Royals),学习如何指挥装甲侦查部队。由于前往伊拉克南部服务的计划泄露,威廉王子在2008年1月改为接受皇家空军部队培训,并获得皇家空军飞行员勋章(RAF wings)。同年5月,威廉王子参与为期两个月的英国皇家海军的附属任务,完成两次缉毒任务。2009年初,威廉王子在肖伯里皇家空军国防直升机飞行学校,接受搜索和救援飞行员训练。完成所有课程后,威廉王子加入安格尔西皇家空军谷22中队的C中队。2010至2013年,他担任了3年搜救飞行员。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与大学时邂逅的女友、平民出身的凯瑟琳·米德尔顿(婚后被称为凯特王妃)举行盛大的婚礼,两人婚后育有三个孩子:乔治王子、夏洛特公主和路易王子。2013年9月退役后,威廉王子在东英吉利空中救护队担任全职飞行员,为贝德福德郡、剑桥郡、诺福克和萨福克地区提供紧急医疗服务。2017年7月末,威廉王子结束了空中救护飞行员的工作,开始全职履行王室公共义务,进行出访和慈善工作。2022年9月8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王子即位为英国国王,威廉王子成为王储,继承了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等封号。2024年3月22日,凯特王妃公开确认患有癌症,正接受早期治疗。5月10日,威廉王子回应公众说凯特王妃状况良好。
作为威尔士亲王,威廉肩负王室责任。他多次出访,曾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图瓦卢、所罗门群岛、巴基斯坦、爱尔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威廉王子还是多个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来为慈善事业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他支持的慈善事业包含了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无家可归等方面。《时代》杂志将威廉王子列为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自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威廉王子夫妇的支持节节攀升,成为最受欢迎的王室成员。英国民众对威廉王子夫妇表达了肯定和积极的态度。

乔治·沃克·布什

乔治·沃克·布什(英文:George Walker Bush),1946年7月6日出生于,美国政治人物,曾任第43任美国总统。由于其父亲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同样担任过第41任美国总统,因此他又常被称为小布什。
1967年于耶鲁大学毕业后,乔治·沃克·布什加入了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期间从少尉升至中尉。1975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哈佛毕业后,在得克萨斯州从事石油行业,并于 1977 年创立布什能源公司。1989年,购入得州游骑兵(Texas Rangers)棒球队的股份,担任球队合伙管理人。1995年至2000年间,担任得克萨斯州第46任州长。2001年1月,就任美国第43任总统,至2009年两届总统任期届满卸任。 
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任内,遭遇了2001年发生在纽约的9·11事件,小布什的父亲宣称,其儿子“面临着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所有美国总统所面临过的最大挑战”。紧接着,小布什政府发动了一连串全球反恐战争: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推翻塔利班控制的政权并打击基地组织;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小布什总统上任不久,即推出1.35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以及推行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结合签署“禁止晚期堕胎法案”、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动议,均是其捍卫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英语: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美国共和党政治家。里根早年曾做过电台播音员、电影演员等职业,后于1967年至1975年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81年至1989年任第40任美国总统。
1911年2月6日,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坦皮科市。1928年,里根考入尤里卡学院攻读经济和社会学。1932年里根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广告宣传员和广播员。1937年,里根进入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开始影视演员生涯。二战期间,里根应征入伍,在美国空军服役,退役后重返好莱坞。1947至1952年和1959年至1960年,他先后两次担任美电影演员协会主席。1949年,他当选美电影业委员会主席。1962年改投共和党,1966年—1974年连续两届出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76年,里根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一参选,但最终败给了杰拉尔德·福特。1980年,里根再次参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角逐,并最终击败了当时的总统吉米·卡特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鼓励私有部门和企业自主创新、减税、降低贸易和金融管制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经历了重大国际事件,如冷战末期的苏联解体和伊朗人质危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1984年,里根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连任,同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中美两国建交以来第一位访华的美国在职总统。1987年,他在西柏林的布兰登堡门下进行演讲时提到,要求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将“墙垮下来”。1994年11月5日,里根通过电视向公众宣布患了老年痴呆症并退隐政坛,2002年5月16日,里根获得美国国会授予的金质奖章。2004年2月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将里根的生日定为“里根日”。2004年6月5日,里根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
在担任总统期间,里根在经济方面实施了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政策,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管制激发经济增长。这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复苏,促进了企业创新和投资。在外交政策方面,里根坚决反对苏联扩张,采取强硬外交政策,提出“和平通过力量”的理念,通过提升军事实力和对外援助削弱苏联影响力。在他的领导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在军事方面,里根提出应加强美国军事实力和对外援助,提高军费开支,推出“星球大战”计划,增强了美国的防御能力。此外,里根总统还推动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包括教育改革、税制改革和福利改革,以促进美国国内的繁荣和公平。
美国总统布什称赞里根有着“坚定的自信、人格的力量、谦逊的优雅和智慧的幽默”,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把里根称为“忠诚的朋友”。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称里根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他带领美国人民在国内和国外向时间挑战。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德语名: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创始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1835年至1841年,马克思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法律系、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并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后任该报主编。在《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禁后,马克思于1843年迁居巴黎,创办《德法年鉴》。次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建立友谊,双方开始了事业和理论上的合作,期间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年马克思遭法国政府驱离,他于同年2月3日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当月发表著作《神圣家族》,并于同年撰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6年初,马克思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于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期间还著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48年,马克思回到巴黎并组建了新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期间著成《共产党宣言》。同年4月,马克思返回德国,创办报刊《新莱茵报》并任总编。1849年5月,马克思再遭德国驱逐而来到法国,同年8月23日,他又遭受到法国的驱逐。最后,马克思流落伦敦。1857年7月至1858年6月,写作《政治经济学导言》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初稿)。1864年9月,马克思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兼德国通讯书记,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并与恩格斯一起同巴枯宁派等进行斗争,成为国际工人协会的实际领袖和灵魂。1883年,病逝于伦敦。
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在哲学上,马克思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认为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在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是联系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根据。
马克思的思想对后世政治学、历史、社会学、哲学、世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在理论界得到了深入研究,在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方衍生出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并引发了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青年马克思”和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老年马克思”的讨论。该学说还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一些政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为现当代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贫富差距的缩小等起到了警示作用。在1999年剑桥大学举行的“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位列第一。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玛格丽特公主

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Rose,1930年8月21日―2002年2月9日)全名玛格丽特·罗斯·温莎公主,斯诺登伯爵夫人( Princess Margaret Rose Windsor, countess of Snowdon),英国王室成员,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妹妹。
1936年,玛格丽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国王退位,她的父亲成为国王。之后,伊丽莎白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接受了单独的教育,而玛格丽特则在母亲的监督下继续学习。20岁出头的玛格丽特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年长16岁的飞行员彼得·汤森上校。1955年,玛格丽特公开放弃了他们的结婚计划。1956年,厌倦了单身生活的玛格丽特勉强答应与比利·华莱士结婚。1960年5月6日玛格丽特和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举行了第一场电视转播的皇室婚礼,(阿姆斯特朗-琼斯于1961年被封为斯诺登伯爵)并生有一男一女。1978年两人离婚,玛格丽特成为王室成员中自亨利八世以后第一个离婚的人。1966年3月1日,玛格丽特公主访问香港,于启德机场搭乘慕莲夫人号前往皇后码头,而海军则鸣放礼炮21响以示欢迎。年轻时的玛格丽特公主漂亮高贵,善于交际,钟情爵士乐、歌剧和芭蕾,曾引领着上世纪50年代的时尚潮流。当时,她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民众也很喜欢她。电影《罗马假日》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安妮公主的原型就来自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罗马假日》是最历久不衰的好莱坞爱情轻喜剧之一,曾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等三项大奖。
1978年,玛格丽特接受了肺切除手术,自此,她的身体越来越糟,生活无度使她过早进入多病的晚年。2002年2月9日,玛格丽特公主因中风引起的心脏病不幸逝世。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本名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是英格兰与爱尔兰女王,1558年到1603年在位,都铎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终生未婚,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
伊丽莎白·都铎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在她两岁八个月时,生母被父亲处死,自己也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后在1543年亨利八世通过《王位继承法》重新赋予了伊丽莎白王位继承的权利。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先后即位。1558年,玛丽逝世,伊丽莎白继位女王,并于次年在伦敦加冕,时年25岁。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在政治上笼络资产阶级,精简枢密院顾问大臣人数,选贤任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奉行民族自立方针,大力发展工商业。同时支持文化发展,莎士比亚、斯宾塞等众多文豪诗人都活跃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斯宾塞在《仙女王》颂扬其为“光荣女王”。宗教上,伊丽莎白一世施行宗教宽容政策,推行新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军事上,解除玛丽女王在位时与西班牙的同盟关系,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保住了英格兰的统一。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广泛实施专卖权,晚年引发资产阶级的不满。1597年,伊丽莎白一世拒绝议会废除专卖权的请求,遭到抨击。同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说”,宣布自己不再签署王朝的任何“专利书”,强调身为女王的光荣和对国民与国家的热爱。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演说。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在萨里郡的列治文宫逝世,终年69岁,终身未婚无子。
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高度评价她的智慧、才华与功绩“她已考虑到宗教建立之真理,是经常的和平与安全。良好的司法行政,适当地使用王权,学术研究之光辉灿烂。”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

切·格瓦拉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又被称作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a)。他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1928年6月14日,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年时期,他不幸患上哮喘,随后与家人一同搬到了科尔多瓦附近以缓解他的哮喘。青少年时期,他开始培养政治意识形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医学期间,格瓦拉两次游历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这两次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对他日后坚定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格瓦拉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毕业后,再次环游拉丁美洲,最终到达危地马拉。在危地马拉期间,他投入保卫阿本斯政权的斗争,并积极为阿本斯民主政府服务,但最终未能成功。冲突结束后,格瓦拉逃到墨西哥城,在那里会见了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1959年,格瓦拉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协助推翻古巴独裁者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统治。古巴解放后,新政府成立。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格瓦拉参与了对内战时期古巴的战争罪犯的审判,并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在国内,他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的计划,并推动了古巴与苏联的结盟合作。在国际上,他作为古巴大使出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古巴革命思想。但由于后期与卡斯特罗在政治上产生分歧,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前往刚果和玻利维亚继续进行革命运动。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他的尸体被埋在一个秘密地点。1997年,他的遗体被发现、挖掘并运回古巴,并在古巴被重新埋葬。
格瓦拉牺牲以后,他成为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世界各国人们为了纪念他,出版了各种语言的传记、影视作品。在一些人眼中,格瓦拉是追求真理、正义的理想主义者的象征,成为拯救人类于苦难的精神偶像。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革命背叛者和残酷的暴君,认为格瓦拉应该对古巴监狱中数百人受酷刑和被处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