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文化精英明星列表

华里丝·辛普森

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Simpson,1896年6月19日~1986年4月24日)。本名贝西·华里丝·沃菲尔德(Bessie Wallis Warfield),生于美国,温莎公爵夫人。
华里丝·辛普森小时候被送入女子中学,学皇室礼仪,接触时尚、歌剧等。1914年毕业后,她开始正式亮相巴尔的摩上流社交圈。1916年11月8日,华里丝·辛普森和她的第一任丈夫温菲尔德·斯宾塞伯爵结婚。1925年,她遇到了一个运输业的高管欧内斯特·奥尔德里奇·辛普森。1928年7月21日,她和欧内斯特·辛普森在伦敦的一个结婚登记处举行了婚礼,从此安定下来并开始融入英国社交圈。1930年11月,华里丝·辛普森在一个周末家庭派对上认识了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后来她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情妇。1937年6月,温莎公爵与华里丝·辛普森在法国举行私人婚礼,她也获得“温莎公爵夫人”的头衔。1986年,华里丝·辛普森去世。
1936年,华里丝·辛普森获得《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称号。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生物学家、文学评论家、演说家、门萨学会会员、美国人文主义协会主席,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于前苏联(现俄罗斯)的彼得罗维奇。1923年,他跟随父母一同移民到美国。1939年他在科幻杂志《惊奇的故事》上刊登他的第一篇作品《逃离灶神星》,同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48年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55年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物化学专业副教授。晚年时,阿西莫夫成为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他一直担任此职务直到去世。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的作品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他运用科幻小说这一文学形式,让人们考虑宇宙的构成,人类与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科技、时代、历史等多方面的关系。给读者带来了快乐和灵感,受他的影响,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都成了科幻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二十世纪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包括《到灯塔去》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出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英国文艺界名流。1895年,弗吉尼亚的母亲去世,她第一次患上精神疾病,后饱受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1905年,弗吉尼亚开始在《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发表评论文章,她与哥哥索比在剑桥的好友常常一起讨论文学、哲学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学团体“布鲁姆斯伯里团体”。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伍尔夫结婚,她经常发表争取女性权利的文章,同时开始了首部小说《远航》的创作。1917年,伍尔夫夫妇创办了霍加斯出版社,曾出版包括弗吉尼亚自己的创作在内的一批优秀作品。1941年,她的房子和出版社在德军的轰炸中被摧毁,她因无法忍受精神折磨而投河自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著名的散文家、批评家。她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其强调女性经济地位和独立精神空间的思想对女性主义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弗吉尼亚还是代表现代主义文学成就的重要作家,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技巧探索意义的意识流小说,为世界文学和文学理论带来了突出贡献。

罗伯特·诺曼·鲁斯

罗伯特·诺曼·鲁斯(Robert Norman Ross,1942年10月29日-1995年7月4日),艺名鲍伯·鲁斯(Bob Ross),是位美国画家、艺术指导与电视节目主持人。鲁斯以他平静的绘画态度与耐心为特色,在他著名的电视节目“欢乐画室(The Joy of Painting)”中担任即席教学画家兼主持人,欢乐画室在美国公共电视网共播送了12年之久。他也使“Bob Ross”成为成功的商业品牌,主要经营美术书籍与相关用品。鲁斯在1995年死于淋巴癌,享年52岁。

个人生涯
个人生涯鲁斯出生于戴通纳海滩,为一名木匠之子,在他早期的军队生涯中都居住在佛罗里达州。之后美国空军将他调派至位于阿拉斯加的爱尔森空军基地(EielsonAFB),他在那第一次看见雪景和山峦,并成为他之后无数次的作画主题。鲁斯发展出他独有的快速绘画技法,以便在每天短暂的休息时间中作画来贩售作品。他自已形容,在军队的期间让他成为“中庸”与“坚强”的人,“有命令你刷洗厕所的人、叫你整理床铺的人、你工作迟到对你大声咆哮的人”。鲁斯描述如果他当时就退出军队“今天的我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鲁斯在他从事绘画这项副业时,发现他贩卖作品的收入比担任空军职位还可观,在离开了美国空军,到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前,他一直跟随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BillAlexander)学习画技。亚历山大也是一个绘画节目的主持人,到鲁斯开始拍摄“欢乐画室”后,两人一直是彼此的竞争对手。
鲁斯与他的第一任妻子Lydia育有儿子Steven。Steven偶尔会出现在“欢乐画室”中,也是鲍伯·鲁斯认证合格的讲师。鲁斯在1981年与Lydia离婚,之后与Jane再婚。而Jane在1993年死于癌症。鲁斯曾在一次节目中提到他有个兄弟Jim。

电视节目
鲁斯是公共广播电视节目“欢乐画室(TheJoyofPainting)”系列的主持人,画架前一头蓬松的卷发与温和舒缓的语调是他的特色,节目从1983年播送至1994年,至今仍在许多地区重播。在每半个小时的节目中,鲁斯会教导观众利用快速技法:用最少的颜色以及将绘画分解成几个简单步骤来完成一幅油画,几乎任何人都能跟随他的教学作画。艺术评论家MiraSchor将他与另一位公共电视网节目主持人FredRogers作比较,并指出鲁斯温软的语调、缓慢的说话速度与他甚为相似。
鲁斯不久后创立了他成功的事业:美术相关用品与教学书,以及由“鲍伯·鲁斯法(BobRossmethod)”培训出来的讲师所开授的绘画班。在1990年的一次采访中,鲁斯提到他所有的节目影片都已免费捐赠予美国公共电视台,以及他的收入并非来自他的20本著作和100卷录像带(当时总计),而是150位鲍伯·鲁斯公司培训出的导师和全国通路的美术用品生产的利润。鲁斯也提过他在节目“ToweringGlacier”(#2341)上将在“欢乐画室”中所画的油画全数捐赠给全国的PBS电视台以“帮助”他们。
鲁斯也录制过有野生动物的片段,特别是松鼠,通常是来自自己家的花园。小动物常出现在他的节目中,甚至参与了一些较复杂的作品。他经常收容、照料一些受伤或遭弃养的松鼠与野生动物。

绘画
鲁斯运用了“湿上加湿(wet-on-wet)”的油画技巧:画家在绘画时持续在湿的颜料上继续涂抹作画,而不花费冗长的时间等待每层颜料干燥。结合这种技巧,鲁斯利用两吋[cùn]刷子和其他笔刷、画刀就能在短时间内绘出山、水、树木、云彩等景致。每幅画会先以简单的笔触作开头,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群有颜色的污点。而当他用刷子加上越来越多的笔触后,污点渐渐变成复杂的景观。
鲁斯曾述他所绘的风景画:典型的山脉、湖泊、雪地与小木屋的景象,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受到他在美国空军,驻扎在阿拉斯加的时光所影响。鲁斯在节目中一再表示,他相信任何人都具有艺术天份,只要给予时间、耐心与鼓励,都能成为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也经常喜欢说一句话“我们在这里没有什么错误,只有快乐的意外(Wedon'thavemistakeshere,wejusthavehappyaccidents)”而罗斯在绘画时也有像是“快乐的小树(happylittletrees)”这种著名的口诀。在许多集的“欢乐画室”中,他表示他绘画时最喜爱的部份之一就是清洗刷子,特别是他将刷子弄干的方式:在刷子浸洗过无气味的稀释剂之后,在画架或稀释剂罐上快速挥打数次。当他“将魔鬼打出去”后便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也使用一种经喷砂处理过的调色盘,以避免工作室的强烈灯光反射到摄影机镜头。
当他被问及他绘画时总是慵懒与平静的态度时,他曾回应“我不久前从某人那收到一封信,信上说‘鲍伯,一切事物在你的世界中看似都很快乐。’那当然,那就是为何我要画画的原因。因为我可以创造出一个我想要的世界,而且我可以让这世界变得与我所想的一样快乐。如果你想要不好的事物,就去看新闻吧。”在鲁斯死后,鲍伯·鲁斯公司将他大部分的画作捐给了慈善机构与公共广播电视台。
尽管鲍伯·鲁斯曾绘出无数件作品,却很少见到他的原画被出售。拍卖网站eBay上曾出现过一件由私人拥有者所拍卖的作品,卖价6000至10000美金之间,并附有真实性与来源的证明文件。

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

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Bhimrao Ramji Ambedkar(1891—1958)印度宪法之父,现代印度佛教复兴倡导人,印度“不可接触者”(即四大种姓之外的“贱民”)领袖。

生于贱民家庭。后来成为该阶层民众中第一个获得大学学位的人。在孟买大学上学时第一次接触佛教,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积极推动改善印度贱民处境活动,领导贱民开展坚持真理、争取平等权利运动。他反对甘地支持等级制度的立场。为了维护贱民阶级的代表权,安贝德卡尔要求建立该阶层独立的选举制度。甘地反对这一提议,但他们在1932年达成妥协,签订蒲那盟约。1935年,安贝德卡尔宣布,由于种姓阶级制度的不公正,他不愿再信守印度教,并且呼吁他的支持者也放弃印度教,转投佛教。1947年印度独立后出任首届司法部长和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负责起草了印度的一部宪法。但由于他的种姓出身为贱民,所以他并不为印度精英阶层所接受,而且在种姓问题上与甘地起冲突。最终,他宣布不再信奉印度教,转而信奉佛教,并建立第一所专供贱民学习的学校。1950年5月世界佛教联谊会在当时的锡兰首都科伦坡首届大会,安贝德卡尔在会上公开表示:印度的贱民以佛教作为皈依。1956年在加德满都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联谊会大会上发表了“佛陀或马克思”的论文。1956年值纪念释伽牟尼涅槃[pán]2500周年之际,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率百万印度教贱民改信佛教,并在印度各地发起“贱民改信佛教运动”。用适合于现代的人道主义原则解释佛教,主张只有佛教的平等精神才能使印度摆脱种姓制度的桎[zhì]梏,改变印度的贫穷落后面貌。著有《佛陀与其佛法》,后被印度新佛教徒定为圣典。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泰米尔语ஸ்ரீனிவாஸ ராமானுஜன் ஐயங்கார்),1887年12月22日生于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埃罗德。是印度著名的数学家。有“印度之子”之称,拉马努金爱好独处静思,尤其喜欢心算,并对数字有超常的记忆力。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是20世纪印度最为年轻的数学家,1887年出生于印度贡伯戈讷姆一个贫穷的婆罗门教僧侣家庭。拉马努金幼年时学业成绩优异,后来一边工作一边沉迷于数学研究。1911年,拉马努金发表论文《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some Properties of Bernoulli's Numbers)于印度数学会杂志,第二篇论文讲述了圆周率π的14种计算公式。在1914年进入剑桥大学,在学习期间一共发表了30多篇论文,31岁时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亚洲第一人)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印度第一人)。
1920年4月26日拉马努金在33岁离开了人世。拉马努金在堆垒数论特别是整数分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椭圆函数、超几何函数、发散级数等领域也有不少成果。后来一个震撼互联网的发散级数就是拉马努金发现的。1997年《拉马努金期刊》创刊,用以发表有关“受到拉马努金影响的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出生于西班牙中部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现属马德里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1547年9月29日,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落没贵族家庭,于10月9日受洗礼,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的穷医生,塞万提斯在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亲流浪漂泊,中学时期则跟随拉丁文学者胡安·洛彼斯·台·奥约斯学习。成年后跟随一位主教来到罗马,受到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熏陶。1571年前后,塞万提斯加入军队,参加了西班牙的卫国战争,在抵抗土耳其侵略的战争中失去左手,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多次获得嘉奖。1575年,退役的塞万提斯被海盗虏去,度过五年的奴隶生活,1580年被解救回国。1585年,以奴隶生活为素材的剧作《困惑之剧》问世,该剧的成功让塞万提斯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念。1598年,塞万提斯的长诗《在塞维利亚市菲利普二世陛下灵柩台前》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605年《堂吉诃德》上卷出版,在当时,它被认为是逗笑的以讽刺为目的的通俗读物。1613年,包含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集》付梓印刷,那个时期的英国作家对该著作珍爱无比。1615年,《堂吉诃德》下卷印刷出版。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因病去世。 
在文学创作理论上,塞万提斯坚持忠于历史真实的创作倾向,认为反映历史真实是文学得以生存的根本属性。他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其代表作《堂吉诃德》影响了后世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为了纪念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化部设立了“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西班牙语文学奖。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则以塞万提斯去世日期设立了“圣乔治节”。塞万提斯留下的名言一直在警醒着世人: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的画家,精通素描、油画和版画,被公认为西洋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早年从师彼得·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他的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他为“夜光虫”。因为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灵活地运用明暗,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其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的代表作品有《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夜巡》等。

拉斐尔·桑西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拉丁语:Raphael),意大利杰出画家、建筑师,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作品被尊为“创作典范”。他的作品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
拉斐尔·桑西于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乌尔比诺,父亲是一名宫廷画家。幼年时期,父亲发现了拉斐尔的绘画天赋,开始教授他画画,随后他拜皮鲁吉诺为师,与老师在佩鲁贾生活。二十至二十四岁时,拉斐尔大部分时间在佛罗伦萨,与众多画家相互交流学习。二十四岁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为尤利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两任教皇工作。因为两任教皇的资助,他的名声到达如日中天的状态。1520年拉斐尔因急症于当年4月6日病逝,时年三十七岁。
拉斐尔在孩提时代就被鼓励将注意力放在制图上以便为学习绘画做准备。在各地游历期间,拉斐尔充分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理论基础,将透视法、解剖学等知识运用到绘画中来,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身上吸取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优雅和谐、明朗典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古典主义艺术的先驱和代表,其代表作包括《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圣礼之争》《披头巾的女人》等。
在其壁画创作中,他通过将带有宗教属性的题材,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神转移到了人;他创作的一系列圣母画和肖像画则像打破了中世纪苍白无力的宗教艺术,将艺术从传播教义的工具,转变为人们精神传达及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程,开创了古典主义艺术,影响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产生。其众多作品还被众多艺术家用作创作素材,推动了拿勒撒画派和拉斐尔前派的出现。

罗尔德·达尔

罗尔德·达尔(英文名:Roald Dahl,1916年-1990年),1916年9月13日出生于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的兰达夫,信仰天主教,是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短篇小说作家,父母皆为挪威人。
罗尔德·达尔毕业于英格兰的公立学校雷普顿中学后,到英国壳牌石油公司工作,1939年,他加入英国皇家空军飞行战队,亲上二战战场,做过像间谍工作一样的“空军大使”,写出007电影剧本《你只能活两次》。二战后,一次偶然的邂逅让达尔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海洋文学作家C.S.佛勒斯塔,在他的鼓励之下达尔走上了文学写作之路。达尔自学成为美术收藏家、鉴赏家、古董家具家、美酒家等。1990年,达尔死于白血病。
达尔一生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女巫》(The Witches)《好心眼巨人》(The BFG)《玛蒂尔达》(Matilda)等,其作品曾获得多次奖项和荣誉,包括埃德加·爱伦·坡奖、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和雨果奖提名等。

艾拉·菲舍尔

艾拉·菲舍尔(Isla Fisher),1976年2月3日出生于中东的阿曼马斯喀特,澳大利亚演员、作家。
艾拉·菲舍尔的父母是苏格兰人,20世纪8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艾拉9岁开始出演电视广告,后在澳大利亚电视剧《Bay Cove》以及《Paradise Beach》中亮相,并长期固定出演电视剧《聚散离合》。曾出演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惊天魔盗团》《了不起的盖茨比》《邻家大贱谍》等,演戏的同时出版了两部小说《Seduced By Fame》和《Bewitched》。。
艾拉·菲舍尔1999年在FHM杂志读者评选出的全世界百位性感女郎名单当中名列35位,2003年排名第26位。曾获2006年MTV电影奖最佳突破表演奖,2012年女电影记者联盟EDA女性焦点奖,2008年Elle Women in Hollywood Awards偶像奖,2021年CinefestOZ银幕传奇奖,2016年澳大利亚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AACTA)开拓者奖。

拉塞尔·布兰德

拉塞尔·布兰德(Russell Brand),1975年6月4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英国男演员、配音演员、编剧、歌手、主持人、脱口秀演员、作家,前妻是流行歌星凯蒂·佩里(Katy Perry)。
拉塞尔·布兰德于1991年被意大利肯迪演艺学院录取,在学校的第一年因行为不良和吸毒而被开除,之后他将注意力从表演转向喜剧。布兰德的第一次重要脱口秀表演是在2000年,同年他还成为了MTV的视频记者,但之后被解雇。2004年,他首次推出了他的个人脱口秀《Better Now》,之后通过出现在《Big Brother》并主持自己的节目而成为受欢迎的英国电视脱口秀明星。2007年,布兰德的第一本书《My Booky Wook》发行,随后该书于2009年在美国出版,连续五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2008年,在《忘掉莎拉·马歇尔》中饰演摇滚歌手奥尔德斯·斯诺(Aldous Snow)。2006,2007和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英国the sun's年度花花公子。
2010年,在喜剧片《前往希腊剧院》中再次饰演奥尔德斯(Aldous),凭借该片提名多个奖项。同年,配音的电影《神偷奶爸》上映,为内法里奥博士配音,第二本书《Booky Wook 2》也发行。2011年,主演的喜剧片《亚瑟》,在片中与海伦·米伦演对手戏。2012年,在洛杉矶环球影城主持了MTV电影颁奖典礼,同年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演唱了《Pure Imagination》和《I Am the Walrus》。2013年,布参与配音的《神偷奶爸2》上映。2014年,布兰德的《Russell Brand Trickster Tales: The Pied Piper of Hamelin》和《Revolution》两书发行。2018年,在HBO电视剧《球手们》中饰演兰斯·克利安斯。2022年,参演的《四个孩子与神奇动物》上映。

托马斯·阿奎纳

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约1225年春(又说1224年底),阿奎那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户富裕的贵族家庭,早年被父亲送至卡西诺山修道院接受教育。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并加入多明我会。阿奎那遵从多明我会的主张,穿着朴素,过着清贫的生活。
1245年,阿奎那被修会派遣至巴黎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大阿尔伯特(Albert Magnus,Albert the Great),后又随阿尔伯特前往科隆大学。他在1252年被阿尔伯特推荐到巴黎大学任教,但因受反对派排挤而离校。1259年,阿奎那供职于教廷,在此期间结识了熟习希腊文的威廉神父并阅读大量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一手资料。1269年,托马斯重返巴黎大学并与阿威罗伊学派和反修会运动的学者展开论战。1274年,阿奎那在前往里昂参加宗教会议的路途中不幸病故。
阿奎那作为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他将一切神学探讨的目的归于了解上帝及人的起源和命运。证明上帝存在是阿奎那神学体系的中心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证明”。阿奎那也试图调和神学与新生哲学之间的关系,将理性作为证明和阐释神学义理的手段,试图创造一种既忠实于教会传统和《圣经》权威,又能够充分适应和符合新哲学体系的神学体系。
阿奎那的哲学影响深远,他在逝世后被封为圣徒,他的学说也在1879年被教皇认定为天主教会唯一正确的神学哲学体系。
阿奎那的主要著作包括《论君主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注》《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

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

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男,1948年9月20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通常被称为乔治·R·R·马丁或GRRM,是一名擅长撰写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说题材的美国作家、编辑、电视剧编剧兼制片人,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科幻奖等文学奖项的多次得主。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乔治·R·R·马丁于1948年9月20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贝永市的一个码头工人家庭,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马丁一家起先住在曾祖母家中,在他五岁那年搬到码头附近的联邦公营住宅居住,按照马丁的说法,他的童年世界基本上局限于学校和自己家的“第一街和第五街之间”。这激发了他从小想去探索其他地方的愿望,但因家境不富,只能依靠想象力去满足自己,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当马丁的妹妹出生后,他一家人搬到了岸边一处更大的公寓内,每天都能看见往返于纽瓦克湾内的远洋货轮和油轮上飘扬的各国国旗,以及对岸纽约斯塔滕岛夜晚的都市灯火,使得马丁不禁梦想到那些“没去过也不敢想象的”遥远国度去旅游。年轻的马丁开始试着自己写作魔鬼故事卖给邻居小孩来挣零用钱,并以自己的宠物乌龟为灵感幻想了一个充满了阴谋暗斗的神奇王国。

上中学后马丁成了一个狂热的漫画迷,特别是漫威出版的超级英雄漫画。当1963年他写给《神奇四侠》编辑的一封读者信被发表在该漫画第20期上时,因为当年漫画社没有遮掩来稿人住址的习惯,使得他自己开始收到大量其他读者来信。这使得他开始参与当时尚在萌芽期的漫画迷群体的写作工作,并在1965年凭借《Powerman vs. The Blue Barrier》赢得了当时在漫画迷中颇有影响力的艾利奖(Alley Award)。

中学毕业后,马丁考入了美国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1970年,马丁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西北大学的新闻学学士学位,并在1971年获得硕士学位。因为不愿意被征兵入伍参加越南战争,马丁申请并获得“良心反战者”身份,在之后的两年内从事义工工作。他同时还任职国际象棋协会的管理工作,来资助自己写作,但收入上捉襟见。
70年代中期,马丁在密尔沃基的一个科幻展上结识了大学英语教授乔治·谷斯瑞奇(George Guthridge),他说服了当时对推想小说持反感态度的谷斯瑞奇改变看法并开始参与写作(谷斯瑞奇后来成为了一名多次在科幻、奇幻、恐怖小说领域获奖的作家)。作为对启发自己开阔眼界的报答,谷斯瑞奇引荐帮助马丁在艾奥瓦州迪比克的克拉克大学(Clarke University)找到了一份教研工作。1976年至1979年间,马丁在大学从事英语和新闻学的教学工作,兼职驻校作家。虽然马丁对教书生活很满意,但是1977年底他的作家好友汤姆·瑞米(Tom Reamy)突发心脏病过世,使得马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1979年底,因为妻子厌倦了迪比克寒冷冬天,马丁也打算开始全职写作,便辞退大学的教员职务,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首府圣菲市居住。

写作和编剧
马丁的职业写作生涯其实在1970年就开始了,当时他21岁正在上大学时就已经开始售卖科幻短篇小说,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英雄》(The Hero)被《银河科幻》杂志买断并于1971年二月出版。1973年,马丁在《类似体》杂志上发表的《晨临雾逝》(With Morning Comes Mistfall)第一次为他赢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个奖项的提名。作为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的成员,马丁于1977年至1979年间担任此协会的西南区总监。
1975年,马丁凭借《莱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获得了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奖。而收集了马丁之前作品的同名故事集则于1977年赢得轨迹奖最佳故事集的美誉。

1976年在堪萨斯城的第34届世界科幻大会上,马丁和好友加德纳·多佐伊斯(Gardner Dozois)一起搞出了一场“雨果奖失败者聚会”(Hugo Losers' Party)来安慰之前落榜的提名人,结果第二天晚上的颁奖典礼上,马丁有两部作品《七命之人》(... and Seven Times Never Kill Man)和《风港的暴风雨》(The Storms of Windhaven)被提名但是未都能获奖。从此以后,“失败者聚会”变成了世界科幻大会上的传统项目。
然而马丁的写作生涯在1983年碰上了大挫折。他的第四本长篇小说《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虽然得到了轨迹奖和世界奇幻奖双重提名,但销量却出人意料的糟糕。按照马丁回忆,这本书的商业失败“基本上毁掉了我当时的小说家生涯”。之后马丁转向好莱坞,开始从事CBS电视剧《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的编剧工作。当1988年CBS决定不再续签此剧后,马丁转向ABC电视剧《双面麦斯》(Max Headroom),但是他所著的剧本还没被拍摄这部电视剧就在第二季中期被砍了。之后,马丁成为了奇幻故事片《侠胆雄狮》(Beauty and the Beast)的编辑兼制片,一直到1990年此剧终结为止。
虽然马丁在好莱坞工作的报酬让人满意,但是他很失望自己参与的节目大多都没能通过审批,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被大众看到,但广播公司的决策层并不和编剧作家是一个思路。当马丁1980年的中篇小说《夜行者》(Nightflyers)被改编成电影后,马丁公开表示了对剧组为迎合预算而删减剧情的不满。
1990年《侠胆雄狮》终结后,马丁在还没有接手电视剧工作的空闲期开始撰写散文,并构思一部叫做《Avalon》的小说。马丁将《Avalon》抛在一旁,用几天时间写出了一章故事,并很快意识到这和他之前的小说毫无关联,而将是一个大故事的一部分。他灵感突发写出的这一章节后来就成了史诗巨著《冰与火之歌》卷一正篇的第一章。在紧接又写了几个章节之后,马丁确定他的新书将是一个长篇奇幻故事系列,就开始制作故事背景的地图和人物族谱。不过这本书的写作随后被中断了几年,因为1992年马丁被召回到好莱坞去创作ABC预订的电视剧《门》(Doorways),但是这部剧虽然试播集都拍了,最终也没能上映。
1994年马丁抛开电视剧工作,开始继续创作自己三年前的奇幻故事,并给他的出版代理人柯比·麦考利(Kirby McCauley)前200页书稿和一个计划要写三部曲系列的两页蓝图马丁喜欢含糊不清的标题,因为他感觉这样可以使他的作品更深奥,因此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作为整个系列的题目:寒冷的异鬼和烈焰的巨龙可能是“冰与火”的含义,而“之歌”曾出现在马丁的书《莱安娜之歌》和《逝者之歌》,是马丁对于“歌”的一种癖好。马丁还承认书名是受到罗伯特·弗罗斯特1920年的诗歌《火与冰》的启发——火是爱是热情是激情。冰则是背叛是复仇,是冷酷残忍的阴暗面。
马丁原本计划和他的偶像约翰·托尔金写《指环王》那样写个三部曲,三本书分别命名《权力的游戏》《魔龙的狂舞》和《凛冬的寒风》。可当马丁写了1400页书稿仍然没能完成第一本书故事的时候,他觉得这个系列需要四本甚至六本书(当时是构思为两个相连的三部曲组成一个长故事)。
整个系列的卷一《权力的游戏》(A Game of Thrones)手稿长达1088页(不算附录),在1996年8月由矮脚鸡图书公司在美国出版。《时光之轮》的作者罗伯特·乔丹为封面写了一小段赞辞,为小说早期在奇幻读者群内打下了基础。作为预售宣传,一部叫做《龙之血脉》(Blood of the Dragon)的样品中篇小说也跟着出版,并赢得了1997年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从《权力的游戏》终稿中抽掉的300页书稿成为卷二《列王的纷争》(A Clash of Kings)的开篇。卷二于1999年2月在美国发行出版,手稿长达1184页(不计附录),同时也成为了《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第一本登上畅销书榜的作品,位居1999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3名。在彼得·杰克逊改编《指环王》系列为电影成功后,马丁也开始从许多制片人处收到希望将《冰与火之歌》搬上银屏的版权请求,但是自从《夜行者》后就担心好莱坞无法忠于他的作品的马丁都拒绝了。
马丁向出版商交稿卷三《冰雨的风暴》(A Storm of Swords)却晚了好几个月,原因是篇幅三分之二处红色婚礼的描写对马丁来说十分痛苦,他不得不把这章留到最后攒足了勇气才写。《冰雨的风暴》手稿长达1521页(不计附录),其篇幅之长让许多出版社感到头痛。矮脚鸡图书公司于2000年11月在美国出版的版本是单独一整册,而其他地区和语言的版本有些被分为两册、三册甚至四册。《冰雨的风暴》问世后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2名。
在前三卷出版之后,马丁原计划再写三本书。第四卷暂定标题《魔龙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集中于描写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回到维斯特洛以及她面临的冲突。他本希望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卷三《冰雨的风暴》结束五年之后,这样年轻的角色们(包括龙)能够有时间长大成人,称为“五年间隔”(five-year gap)。但他的出版商从一开始就希望新书比《冰雨的风暴》短,马丁也同意这种看法,便开始将卷四的长度向《列王的纷争》靠拢,并计划利用一篇很长的序章解释这五年间隔里发生了什么。原本初稿中“湿发”伊伦·葛雷乔伊只有一章来描述铁群岛的选王会,但由于多恩和铁群岛对小说故事的影响比想象中的大,马丁最终扩写了三个不同的新POV角色来描述。到了2001年,马丁依然乐观的相信第四本书能在2002年第四季度发布,但是他发现“5年间隔”在写作中并不对每个角色都适用——一方面,马丁不满意将之前的事情通过插叙或者人物的回忆来描述;另一方面,故事过了5年却没大事发生是不真实的。在写了一年之后,马丁意识到他需要紧接着卷三加入一个过渡卷,命名为《群鸦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并同时放弃了5年间隔的想法。马丁原计划写出的250页序章因此变成了许多新增的多恩和铁群岛的人物篇章,当这些故事线相互影响的时候,马丁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卷四《群鸦的盛宴》的手稿最终比卷三《冰雨的风暴》还长。马丁不愿剪掉大量内容以使得篇幅长度降到可以出版的范围,因为这会连累故事性;“把书字体印的超级小再给每个读者一个放大镜”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他也不同意出版商将《群鸦的盛宴》分成上下两部。而此时的写作进度已经比之前预料晚了好多,马丁却还没有将所有角色的故事写完,同时也不愿没收尾就结束书卷。由于众多角色分散在世界各处,他的一个朋友建议将故事从地理上分成两册,《群鸦的盛宴》可以当第一册。
将故事分开的策略可以给马丁空间去完成他已经开始写的故事线。马丁将东方(厄索斯)和北境(临冬城和绝境长城)尚未完成的角色章节放入了下一本书,并将卷五沿用了原来计划的书名《魔龙的狂舞》;而卷四《群鸦的盛宴》将讲述发生在维斯特洛上的君临城、河间地、多恩以及铁群岛的故事。两本书都紧接卷三《冰雨的风暴》最后,同时平行展开,其中一些角色的故事将会重叠。马丁在将三个重要角色(琼恩·雪诺、提利昂·兰尼斯特与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放入卷五《魔龙的狂舞》中后,将艾莉亚·史塔克的章节分放入两本书。
卷四《群鸦的盛宴》于2005年9月在美国、10月在英国发售后,直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时代杂志》的评论员莱夫·格罗斯曼(Lev Grossman)在给马丁一个褒誉的评价中称他是“美国的托尔金”。不过书迷和评论家依然对分册出版使得不少热门角色在卷三扣人心弦的结局之后没有出场感到失望。马丁在后记中表明卷五将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出版,但计划好的出版社日期不断推后。与此同时,HBO电视网在2007年得到了将《冰与火之歌》电视剧化的改编权,并特邀马丁做编剧顾问兼制片人。
手稿长度大约1600页的卷五《魔龙的狂舞》在长达6年的写作之后,最终在2011年6月正式出版,篇幅与写作时间比前4本都长。卷五的故事大概在书中三分之二的篇幅处追上并超过卷四故事,但是涵盖的内容比马丁预想的要少,省略了至少一场计划中的大战,并将好几名角色的故事结束在悬念之中。马丁将交稿跳票归咎于“弥林结”(Meereenese knot,被描述为“让众多线索与角色像一个大网穿插交织于丹妮莉丝身上”)上,承认花了太多的时间在重写和完善这个故事,并解释自己曾先后写了三个不同时间线的剧情拿到一起做比较才最终定稿。但是他坚决否认媒体和业界评论人质疑他失去了对故事系列写作的兴趣和他会花更多时间赚钱的论调。
马丁估计整个系列的最后两卷将是篇幅1500页的大书。他决定依照原来第五本书的计划将卷六命名为《凛冬的寒风》(The Winds of Winter),并在2010年6月表示已经完成了包括珊莎·史塔克、亚莲恩·马泰尔和艾莉亚·史塔克在内的4个章节。在2011年中期,马丁将已写完的伊伦·葛雷乔伊章节从当时尚未出版的《魔龙的狂舞》移动到了下一本书。在卷五《魔龙的狂舞》出版之时,卷六大约100页已经完成。卷六将在篇幅早期就解决卷五残留的悬念结尾,并且“以两场大战开篇——冰雪之战和奴隶湾之战,然后从那里铺开故事”。
在卷五出版前的2011年4月,HBO经过四年的筹划和拍摄,终于首播了基于卷一故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共10集。马丁也在电视剧热播后,开始大众知名度提高变成新闻人物,各种传媒方面的应酬也开始多了,但同时书迷对他完成小说的呼声也越来越响。在几次发布会之后,马丁决定继续创作跳票已久的背景设定集《冰与火的世界》(The World of Ice and Fire),他还打算写完《邓克与伊戈的故事》系列的新故事,并表示将在2012年1月重新开始写作。在2011年12月在网站上释出了卷六中席恩·葛雷乔伊的一个试读章节后,马丁保证将在2012年发布的《魔龙的狂舞》简装版中释出另一个新试读章节。但是当国际简装版的卷五问世后,并没有包括试读章节;北美版原定2012年夏季出版,却直到2013年10月29日才问世。到2012年10月,马丁对外宣布已经写了400页手稿,但是其中只有200页算是“真正完成”,其余的还需润色。2013年1月,马丁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公布了亚莲恩·马泰尔的第二个试读章节。
马丁希望卷六《凛冬的寒风》能比卷五写得快,并估算如果顺利的话三年就能够出版,但是从实际上来说书还是“会在应该写完的时候写完”,之前的书迷们的估算老是过于乐观。马丁不想在让角色们像卷四、卷五一样被分开,但还是表示“(2011年)我坐在1800页手稿面前还写不出结尾,三年以后鬼知道会怎么样。”
关于计划为整个系列结尾的卷七,马丁对于原来提出的书名《奔狼的年代》(A Time for Wolves)不满意,于2006最终声明卷七将命名为《春晓的梦想》(A Dream of Spring)。马丁一直坚持将会用七卷的篇幅完结整个系列,“直到我决定不去坚持为止”。但是为了把故事完整的讲完,他也不会为了迎合一个特定的卷数而删减故事篇幅。马丁声称自己对故事结局和角色的未来有个大概的规划,并且会给整个系列一个“苦乐参半的结尾”(bittersweet ending),不是每个角色都会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马丁希望结局能像《指环王》一样的富有深度和反响,另一方面避免像《迷失》这样搞出个偏离主旨、让人失望的结局。
在HBO电视剧构思的初期,马丁将许多重要剧情告诉了总编剧兼制片人大卫·贝尼奥夫和D·B·威斯,以防自己突然出意外过世(而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当时63岁的马丁仍然很健康),而他自己则表示不会允许其他作家来代笔完成这个系列。马丁宣称有信心在电视剧进度赶上之前至少把《凛冬的寒风》出版完,但外界对他是否真能保持领先于电视剧还是颇有疑虑。剧组对偏离原著剧情的可能性也和马丁商讨过,但将电视剧搁置两年去等待小说出版对剧组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如果那样少年演员们都会长大成人,剧集的热度也会受损。最终,两个编剧在2013年从马丁那里被告知了许多未来剧情,包括主要角色的结局,来帮助二人策划剧集以后的季度。
马丁很明白《冰与火之歌》是自己一生的代表作,并且肯定今后不会再写出像这样宏大规模的作品了。虽然他不排除在本系列完结以后再写关于维斯特洛上的故事,但是就算去再次插手《冰火》也只会有如《邓肯和伊戈故事集》或伊耿征服战争前传那样的独立作品,而不会去直接续写长篇系列。他更希望能够回去多写些科幻、恐怖、奇幻甚至谋杀谜案之类的中篇、短篇和独立小说。

演艺经历
2021年4月27日,担任剧集制作的《龙之家族》在英国开拍。2022年2月18日,乔治·R·R·马丁将与漫威合作,将其1987年作品《百变王牌》(Wild Cards)第一部改编成漫画。在电视剧《七王国的骑士》的演职员列表中,乔治·R·R·马丁在列。

曲家瑞

曲家瑞(Kristy Cha Ray Chu)1965年5月3日生于台北,是大学教师、媒体人、艺术家、作家、二手玩具收藏家、策展人、手绘漫画家等身份于一体。被称为“麻辣教授”。本科毕业于库柏联盟学院(Cooper Union)艺术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现任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兼所长,曾任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系主任。
曲家瑞早年在海外求学,32岁到台湾实践大学任教。1999年,率领学生创作全台湾第一本性教育笔记书《no worries 没烦恼,安全说爱》获2000年台湾优良卫教倡导版品手册类第一名。次年,雕塑《板桥印象》获板桥新站公共艺术第六区首奖。2007年,雕塑作品《毕业班2010》获得台湾第一届公共艺术奖最佳民众参与奖。2011年5月,参加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因犀利敢讲的风格而被大众熟知。2013年8月21日,夺得“史上最正空姐”冠军。
2015年4月18日,曲家瑞在脸书提出「工作的意义」,引起热烈讨论。次年4月1日,《喂,干嘛不做你自己》出版,为曲家瑞“做自己”系列继畅销书《一个人,不行吗》之后新作。2018年,获得Golden Bell Awards电视暨广播金钟奖。同年,参加了“瑞典国王小径健行流浪”,放逐自己,再次倾听内心的声音。2019年至2020年,个人展“曲家瑞,你哪位?”分别在苏州、深圳、厦门举行。2022年5月4日至5月28日,曲家瑞在诚品松烟画廊举办个展。2023年5月14日,在孟菲斯展览“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1981-1985”上担任艺享家,录制语音导览。
曲家瑞早期以炭笔为创作媒材,开始以自画像作为探索自我的起点,低潮期后,开始将创作目光投向身边的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朋友真实的一面。作品收藏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地。曲家瑞也是一位资深的二手玩具收藏家。21世纪初曾于台北、釜山、杭州、上海等地展览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