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政治领袖明星列表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出生于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逝世,享年67岁,安葬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威尔逊出生在弗吉尼亚州斯汤顿一个苏格兰血统的家庭中。1873年至1886年,先后在戴维森学院、新泽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学习。189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02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积累了一定的名望。1910年,威尔逊参与新泽西州州长竞选并胜出。当选后他制定了一系列改良主义议程,被称为改革者和进步运动的领导者。伍罗德在1912年、1916年两次参与总统大选并获得胜利,成为美国第28任总统。其任期内实施了加强行政部门权威、改革了美国宪制等在政治举措;经济方面签署了《安德伍德—西蒙斯法案》《格拉斯法案》等,对美国的银行与货币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十四点纲领”是其外交思想政策的主要体现,改变了美国原来在外交方面的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干预主义为主的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并主持起草《国际联盟盟约》被纳入《凡尔赛条约》与其他和平条约中。
威尔逊在其担任总统期间经历了一战,其以“十四点纲领”为主要表现的威尔逊思想对美国参与一战的战争目标和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影响深远。1919年,因其为创建国联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安妮女王

安妮(Anne,又译为安),全名安妮女王(Queen Anne),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她是斯图亚特王朝的英国及爱尔兰女王,于1702年-1714年8月1日在位。安妮女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和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的乔治王子结婚。1707年,英苏《联合法令》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安妮女王以大不列颠女王名义继续统治。
在她的统治期间,安妮女王对法国发动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4年,英国占领了法国的盟友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控制着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贸易。然而,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没有留下任何后代。为了防止天主教教徒继位,英国议会选择了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之子汉诺威选帝侯路德维希(乔治一世)继位。

亨利七世

亨利七世(Henry VII),本名是亨利·都铎,出生于1457年1月28日,是都铎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在位时间1485-1509年),亨利·都铎面临着恢复国家秩序和强化王权的双重任务。在位期间,亨利的内政和外交政策都取得重要成就,这使亨利七世成为自爱德华一世以来英国最有成就的君主。
1485年10月,他加冕为国王,建立都铎王朝,英国议会把亨利·都铎视为从暴君手中拯救黎民百姓的第二位约书亚(继摩西之后的犹太国王),并通过法令确认英格兰的王位由亨利·都铎及其子孙世代相传。亨利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迎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的伊丽莎白,亨利七世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从而与约克家族缓和了关系,玫瑰战争结束。
1509年4月21日,亨利七世在英国的里士满宫去世死于结核病,享年52岁,埋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东端的亨利七世礼拜堂。

约翰·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男,出生于麻萨诸塞殖民地伦特里市,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1789年-1797年),后接替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年-1801年),是美国首位未能连任的总统。
1797年,约翰·亚当斯担任美国第二位总统。1780年之后,亚当斯发表的一些重要的政治论文和宪法性文件,为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做出重要贡献。约翰·亚当斯执政期间同劳动群众、资产阶级民主派处于对立之中,各地武装民兵和各州议会不满该政府。随后,约翰·亚当斯在1800年总统选举中败于民主共和党的杰弗逊,1801年3月3日,约翰·亚当斯离开白宫,并于1826年7月4日逝世。
约翰·亚当斯曾经参与《独立宣言》的共同签署,被美国人视为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等人齐名。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niè]夫(俄罗斯语: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乌克兰语:Леоні́д Іллі́ч Бре́жнєв,英语:Leonid Ilyich Brezhnev;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祖籍库尔斯克州,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06年12月19日(俄旧历12月6日),勃列日涅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的卡缅斯科耶镇(今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于1915年进入卡缅斯科耶男子古典中学就读。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勃列日涅夫于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青年团,并于1929年成为正式党员。1933年3月20日,勃列日涅夫被任命为卡缅斯科克冶金工人预科夜校的校长。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勃列日涅夫以政委的身份加入了红军,任南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及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勃列日涅夫在1947年至1952年间先后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及摩尔达维亚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于1952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会议上正式晋升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年,勃列日涅夫成为政治局正式成员。1964年,他在获得了足够的权力后通过政变形式取代了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正式成为苏共第一书记。1960年至1964年及1977年至1982年间,勃列日涅夫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1964年至1982年11月10日,他一直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在1975年之后迅速恶化,他越来越多地退出国际事务,但是,他仍继续掌握权力。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位于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上的私人寓所内逝世,终年76岁。
在他的任期内,勃列日涅夫保守、务实的执政方式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稳定了其执政党在国内的地位。勃列日涅夫的执政不仅恢复了克里姆林宫的集体领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民众对党内精英的异议,还推动了与美国的和解、实现了与美国的核平等,并加强了苏联对中欧和东欧的统治。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大规模的军备建设和广泛的军事干预极大地扩大了苏联在以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农业改革使得苏联的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拥有世界第二大工业产能。虽然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以政治稳定和重大的外交政策成功为特征,但也以腐败、效率低下、经济停滞和与西方迅速扩大的技术差距为特征。勃列日涅夫无视对政治改革的诉求导致了“勃列日涅夫萧条”时代的出现。勃列日涅夫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

明仁

明仁天皇(あきひと,Akihito)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在位30年(1989-2019),退位后被称为“上皇”。
1933年12月23日,明仁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皇居,他是裕仁天皇与香淳皇后的第一个皇子,取名“明仁”,御称号为“继宫”,徽印为“荣”。从1940年起,明仁先后就读于学习院小学班、中学班和高中部,期间跟随伊丽莎白·格雷·贝宁夫人(Elizabeth Gray-Vining)学习西方文化。1952年,明仁升入学习院大学部政治经济系政治专业学习。同年11月被正式立为皇太子。1959年4月10日,突破种种阻碍,与平民身份的美智子举行结婚大典,开启了皇族与平民通婚的先例。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因病去世,明仁随后登基即位,成为日本历史上第125位天皇,改年号为“平成”。根据日本战后宪法规定,天皇不拥有实权,因此即位后的明仁主要从事“国际亲善”活动、出席国家重大祭典和慈善活动等。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明仁访问中国,他是日本第一个访华的天皇,在中日两国交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8月,82岁的明仁在向日本国民发表视频讲话时表示由于身体原因,很难履行自己的职责,表明“生前退位”的意向。经过决议,明仁于2019年4月30日退位,成为日本皇室近200年来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
明仁是一位亲民和爱好和平的天皇,因其一系列言行而被学者视为“大众天皇制”的典范。他不仅与平民结婚,在对国民发表讲话时不再使用“郑重体”,还放弃了天皇权益,上班、出行时轻车简从。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时,明仁发表视频讲话鼓励民众,灾后又到各地避难所慰问。在对待日本侵略历史上,明仁保持反省的态度,呼吁日本坚持走和平道路。而其“生前退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各界对皇室继承问题的讨论。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希伯来语: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英语:Benjamin Netanyahu,1949年10月21日-),绰号“比比(Bibi)”,现任以色列总理、利库德集团主席。
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犹太历史学教授,哥哥是以色列民族战争英雄。14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到美国费城读书。高中毕业后,内塔尼亚胡回到以色列国防特种部队服役5年,军衔最高至上尉。1972年他返回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1976年,因哥哥的意外去世,内塔尼亚胡投身于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中。1978年,以哥哥的名字创办了“约拿坦·内塔尼亚胡反恐研究所”。1982年,内塔尼亚胡担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1984年,升任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以色列大选前期,内塔尼亚胡返回以色列,加入利库德集团。1988-1991年,内塔尼亚胡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一职。
1993年,内塔尼亚胡成为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内塔尼亚胡在单独举行的总理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击败工党的佩雷斯,成为以色列最年轻的总理。1999年,内塔尼亚胡在议会选举中被以色列工党领袖埃胡德·巴拉克击败,失去总理职位。2003年,内塔尼亚胡成为以色列财政部部长,两年后因为与总理沙龙在关于加沙问题上出现分歧,他辞去财政部长职位。2007年,内塔尼亚胡重新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并参与2009年议会选举。2009年,内塔尼亚胡带领利库德集团获得了议会内第二多的席位,被授予组阁权后成功组建新政府,开始了他为期12年的总理生涯。2021年5月,内塔尼亚胡在获得组阁权后,没有在期限内成功组阁。时任总统里夫林授权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亚伊尔·拉皮德组阁,最后新政府成立,由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纳夫塔利·贝内特担任接替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2022年,内塔尼亚胡重新带领利库德集团参加议会选举,并再次担任以色列总理一职。2023年7月15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证实,内塔尼亚胡在家中突感不适,摔倒并撞到了头部,随后他被送往舍巴医院急诊室。
内塔尼亚胡上台以后,在经济上,延续其在担任财政部长的举措,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使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在政治上,将司法改革视作首要任务之一,以加强对司法任命的政治控制。外交上,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与美国深化了盟友关系,并与中国建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成为继瑞士后,中国第二个以“创新”为标志的伙伴关系国家。其执政期间还促进了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而在对待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内塔尼亚胡始终坚持强硬的立场,要求与巴勒斯坦的任何和平进程都要建立在巴勒斯坦承认以色列为犹太国家的基础上,并坚决反对伊朗核武器的发展。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波斯语:محمدرضا پهلوی;英语:Mohammad Reza Pahlavi,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也是伊朗的最后一位国王。
1919年10月26日,巴列维出生于德黑兰,他是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英语:Reza Shah)的长子。1925年年底,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次年,巴列维被立为王储。11岁时,巴列维被送到瑞士学习,1936年,巴列维返回伊朗。。1941年,英、苏两国入侵伊朗,礼萨·汗被迫逊位,9月17日,巴列维正式登基。执政初期,巴列维受到英国和苏联的影响,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解决了阿塞拜疆地区的叛乱,并于次年迫使亲苏的首相哈迈德·卡瓦姆(波斯语:احمد قوام,英语:Ahmad Qavam)辞职。1951年,民选总理摩萨台试图将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巴列维被迫逃离伊朗。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平定了政变,此后巴列维在外交上逐渐倒向美国。回国后巴列维一系列措施赢得了民众和左派人士的支持。1963年1月26日,巴列维开始了名为“白色革命”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削弱了神职人员的影响力,以什叶派代表霍梅尼(波斯语:روح‌الله خمینی,英语:Ruhollah Khomeini)为首的反对派开始游行示威、抵制巴列维。1971年,巴列维策划了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激化了巴列维与神职人员之间的矛盾。1975年,巴列维废除两党制,进一步强化统治,最终在1978年初导致了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离开伊朗,前往开罗,事实上结束了他在伊朗37年的统治。巴列维离开伊朗后,在多个国家流亡,1980年7月27日上午9点15分,巴列维因病在埃及开罗去世,终年60岁,葬于瑞法伊清真寺(Al-Rifa'i Mosque)。
执政期间,巴列维对伊朗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对立法体系的修改,强化了国王对议会、军队的控制。通过白色革命,巴列维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从1965年到1976年伊朗人均收入从195美元增长到1600美元,到1978年人均收入超过2400美元,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城市化水平也大幅提高,但经济发展未能惠及普通民众,贫富差距扩大。军事与外交方面,巴列维基本倒向美国,但他也在美苏之间斡旋,组建军队,发展伊朗的核力量。社会方面,白色革命后,伊朗的女性获得了选举权,民众的识字率、受教育率明显提升。但巴列维在政治上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君主制,为了维持独裁,他组建庞大的军队、建立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消耗大量财富。同时,由于巴列维在改革中边缘化伊斯兰教,导致国内文化冲突加剧,最终诱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为后来伊朗的发展埋下不稳定的因素。学者阿夫辛·莫拉维(Afshin Molavi)认为,巴列维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为伊朗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

埃尔温·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战术家,他被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并称为“纳粹德国三大悍将”。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南部奥登海姆,其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母亲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儿。早年的隆美尔体质瘦弱,但其父亲却鼓励他从军。1910年,隆美尔参军入伍并在此后进入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一战爆发,隆美尔作为下级军官屡立战功,1918年战争结束后得以留在军队。1929年到1933年期间,隆美尔担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教官,并撰写《步兵攻击》一书,该书于1937年出版后获得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赏识,隆美尔因此被任命为元首守卫营营长。1939年二战爆发,隆美尔主动请缨在法国战役中率领装甲师作战并立下战功。1941年,他被派往北非组织德国非洲军团与英军的作战。1943年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击败,此后他被召回欧洲,先后担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和驻法国B集团军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的建造。1944年7月,隆美尔返回指挥部的途中被盟军轰炸机炸成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1944年7月20日,反希特勒的军官团发动政变,刺杀希特勒未遂,隆美尔受到牵连,同年10月14日,为保全家人,隆美尔在希特勒的胁迫下服毒自尽。
隆美尔的主要作品有《步兵攻击》《隆美尔一战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一战、二战时的经历。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理查一世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别名理查德狮心王或狮心王,法文理查德·科尔·德·莱恩(Richard Coeur de Lion),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之子,曾任阿基坦公爵、普瓦捷公爵、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和安茹伯爵。理查一世是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位国王(1189年7月6日—1199年4月6日在位)。
1157年9月8日,理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11岁时被封为阿基坦公爵。后因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出生,围绕领地和王位继承权的问题爆发了王室内战,内战期间王位继承人小亨利去世,而理查则成为亨利二世幸存的最年长的儿子,并与法王腓力二世结盟,因此成为英国王位的继承人。1189 年,理查一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正式加冕为国王。
1190 年7月,为了收复被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占领的耶路撒冷,理查一世参加十字军东征。经过塞浦路斯时,理查一世与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的长女贝伦加里亚结婚。1191年6月8日,十字军登陆阿卡,并很快将其占领。同年9月7日,理查一世在阿苏夫会战中战胜萨拉丁的军队,并于不久后占领拉姆拉、雅法、拉特伦等地。经过一番征战,次年8月28日理查一世与萨拉丁达成和约,约定基督徒可以保有先前收复的国土,耶路撒冷对非武装基督徒开放,双方停战5年。在返回英国途中,理查一世被德国利奥波德公爵抓获囚禁,而后利奥波德公爵将理查一世解送给亨利六世。在亨利六世囚禁理查一世近两年后,理查一世向亨利六世缴纳赎金并得到释放。1194年,理查一世回到英国,在温彻斯特二次加冕后返回欧洲大陆与腓力二世继续争夺领土。1199年3月,理查在一次作战过程中被一支弩箭射中肩胛[jiǎ],箭头断入体内,伤口感染。4月6日,理查一世身亡,年仅42岁。
理查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的王权得到加强,国内基本稳定,民众自治和代议制度已有雏形。封建庄园经济、城市、商业、教育、英语、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理查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取得诸多成就。取得了阿克攻城战和阿尔苏夫战役的完全胜利,削弱了穆斯林军队的战斗力,与萨拉丁签订《雅法条约》,使萨拉丁承认法兰克人势力,理查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的王权得到加强,国内基本稳定,民众自治和代议制度已有雏形。在耶路撒冷的合法地位。萨拉丁曾表示,不会有哪一位君主比理查一世更有可能夺取他的帝国。萨拉丁的传记作者巴哈丁认为理查拥有出众的勇气和伟大的灵魂。吟游诗人安布鲁瓦兹称赞理查一世为“狮心王”,这也成为理查一世在后世中最常见的绰号。

萨拉·路易丝·希思·佩林

萨拉·路易丝·希思·佩林(SarahHeathPalin),美国记者、政治人物,美国共和党籍,1964年2月11日生于爱达荷州桑德波因特。
2006年至2009年曾任阿拉斯加州州长。

乌戈·查韦斯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西班牙名: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英文名:Hugo Rafael Chavez Frias,1954年7月28日-2013年3月5日),出生于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小镇萨瓦内塔,毕业于委内瑞拉军事学院,获陆军工程军事科学和艺术硕士学位,曾任委内瑞拉总统、统一社会主义党主席。
1954年,查韦斯出生于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萨瓦内塔镇一个小学教师家庭,在六个孩子中排名第二。1960年,和哥哥随祖母搬到巴里纳斯市,进入当地一所中学就读,并通过在当时是共产党身份的邻居鲁伊斯首次接触到了马克思和列宁等人的著作。1975年,查韦斯毕业于委内瑞拉军事学院。1982年,查韦斯创建“玻利瓦尔革命运动”,主张建立玻利瓦尔倡导的“拉美国家联盟”。1992年,他发动了针对时任总统佩雷斯的军事政变,政变未遂被捕入狱两年。1997年,查韦斯建立政党“第五共和国运动”。1998年,他作为左翼竞选联盟“爱国中心”的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获胜,次年就职总统。2002年军方发动政变,要求他下台,但查韦斯辞职2天后重获军方支持,恢复总统职权;2004年,委内瑞拉反对党发动罢免公投,查韦斯赢得公投,2006年再度成功连任总统。2009年,委内瑞拉民众全民公投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多次连任总统。2012年,查韦斯再次赢得总统选举。2013年3月5日,查韦斯因癌症不治逝世,终年58岁。
查韦斯在1999年执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方面,查韦斯通过宪政改革增强了总统权力,推动了委内瑞拉政党体系从两党制向一党主导制方向演进,同时查韦斯还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然而,查韦斯的政治改革引发了激烈的反对,加深了委内瑞拉国内政治分歧。经济和社会改革方面,他推行平民民主,改善下层民生,从原本旧政府所采纳的自由市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原则,迅速地转变为准社会主义的收入重新分配和社会福利计划,此改革获得了大量的称赞,也招致大量的批评,尤其是社会的上层和中上阶级。外交方面,查韦斯断绝原本与美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连结,改朝向非主流的外交路线,其注重与激进左翼政权结成政治联盟,寻求结成跨大洲的反美联盟并在各种多边场合对美国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进行抨击。查韦斯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委中两国于 2001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内容广泛的合作协议,加强了在能源、农业、旅游业、电信业以及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南希·佩洛西

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1940年3月26日-),全名南希·帕特里西娅·佩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本姓达历山德罗(D’Alesandro),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美国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员,曾多次担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众议院议长的女性。
佩洛西出生于一个美国政治家庭,她的父亲托马斯·达历山德罗(Thomas D'Alesandro)曾担任巴尔的摩市市长,母亲安德莉娅·达历山德罗(Annunciata M. “Nancy” D'Alesandro)则是一位政治活跃分子。她在民主党家庭中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深受其母亲的影响,这也为她未来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1958年,佩洛西从巴尔的摩的圣母学院毕业。1962年,她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三一学院(现为三一华盛顿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次年,她与保罗·弗朗西斯·佩洛西(Paul Francis Pelosi)结婚。20世纪60年代,佩洛西作为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的一员开始参与地方政治。1987年,她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8选区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2002年,佩洛西成为众议院民主党党团的领袖,她在这个职位上协调和领导民主党议员,发挥了重要的策略作用。2007年,佩洛西被选为美国众议院第110届国会议长,这意味着佩洛西成为美国政治历史上首位女性众议院议长,也是仅次于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国家领导人。2011至2019年,佩洛西继续担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领导民主党进行政治活动。2018年4月,佩洛西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2019年1月3日,佩洛西再次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长,并于2021年1月3日成功连任。2022年11月29日,众议院民主党核心小组指导和政策委员会任命佩洛西为“名誉议长”。2023年1月,佩洛西第二次议长任期结束,同时她宣布将不再竞选民主党领袖一职。2024年5月3日,佩洛西获得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在任众议院议长期间,佩洛西一直支持医疗保健改革,并在2009年领导了通过《医疗保健改革法案》,这一法案扩大了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禁止保险公司因先有疾病而拒绝提供保险,并实施了其他医疗保健改革措施。在气候变化方面,佩洛西倡导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她支持通过立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她在众议院内支持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包括女性权益、民权、性少数群体权益和枪支管制。她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两次主导了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弹劾程序,这些弹劾程序分别涉及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工作的指控,引发了激烈的政治争议。2022年4月7日,佩洛西率国会代表团访问亚洲,预定4月10日抵台;因核酸呈阳性,其亚洲行程推迟。2022年8月2日,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8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佩洛西实施制裁。

许蕾姆苏丹

罗克塞拉娜(Roxelana,1506年-1558年4月15日) ,土耳其语称许蕾姆(Hürrem,意为“高兴者”),阿拉伯语称卡里玛(كريمة‎,意为“尊贵者”),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皇后。因为在政治上权势很大,所以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被称为许蕾姆苏丹。
罗克塞拉娜原名已不可考,但在19世纪乌克兰民间传说中,她被称为“安娜斯塔西娅”,波兰传说则称其为“亚力山德拉·利索斯卡”,在其他欧洲语言中通称其为柔克塞拉娜,意为“乌克兰人”。
根据17世纪初期波兰诗人Samuel Twardowski的考证,柔克塞拉娜出身于一个利沃夫(当时属于波兰)附近的一个乌克兰东正教家庭。在一次克里米亚汗国对当地的劫掠中被掠为奴,并被售往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她被挑选入苏丹的后宫。
很快她就获得了苏莱曼一世的宠爱。在一次后宫的争宠过程中,柔克塞拉娜被另一名宠妃Gul Bahar殴打,盛怒之下的苏莱曼一世立即将Gul Bahar,连同她的爱子设扎德·穆斯塔法(当时的王储)一同流放,后又将穆斯塔法处死。
柔克塞拉娜为苏莱曼养育了6个孩子,其后更是令人吃惊地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同苏莱曼正式结婚,成为他合法的皇后。
在其影响下,终其一生奥斯曼帝国和其祖国波兰都保持了和平。苏莱曼一世逝世后,柔克塞拉娜的儿子塞利姆二世继承了苏丹宝座。
柔克塞拉娜在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和麦加等地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著名的有许蕾姆苏丹公共浴场等。

贾斯廷·特鲁多

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1971年12月25日-),加拿大第15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儿子,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加拿大第23任总理。
1971年12月25日,特鲁多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市。特鲁多先后就读于麦吉尔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教育学学士。毕业后,特鲁多在多所学校担任过教师。2008年,特鲁多首次当选加拿大联邦众议员,并于2011年再次当选。2013年4月,特鲁多当选加拿大自由党领袖。2015年10月,特鲁多率自由党赢得大选并于11月就任加拿大第23任总理。2019年10月,特鲁多成功连任总理。2021年9月,特鲁多再次连任加拿大总理。
就任总理后,特鲁多着手对参议院进行改革,将建立无党派的参议院作为目标。经济方面,特鲁多提出进步贸易议程,提升加拿大经济水平和国际话语权;社会方面,特鲁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设立和落实减排目标;推动与加拿大原住民和解,重新审视殖民历史并推动原住民发展;采取了严格的枪支管控政策,缓解枪支暴力问题。此外,特鲁多还推动大麻合法化,以期消除贩毒,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但引来了诸多问题和争议。外交方面,特鲁多积极巩固加美同盟关系,同美国进行协调,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特鲁多积极支持乌克兰政府,多次对俄进行制裁。2019年,特鲁多颁布了《加拿大北极和北方政策框架》,对加拿大的北极政策进行了修改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