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伊朗明星列表

卡西姆·苏莱曼尼

卡西姆·苏莱曼尼(波斯语:قاسم سلیمانی,罗马化:Qassem Suleimani,1957年3月11日-2020年1月3日),出生于伊朗克尔曼省的拉波尔村,曾任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将,遇刺后获伊朗政府追晋中将军衔。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苏莱曼尼作为积极分子进入了霍梅尼创建的“500人团”(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前身),负责霍梅尼安全保卫工作。1980年,两伊战争开始,苏莱曼尼以中尉身份参加新组建的革命卫队走上战场,年仅23岁的苏莱曼尼开始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由于苏莱曼尼在战斗中多次立下战功,德黑兰的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破格将他提拔为第41旅(塔哈拉拉赫旅)的指挥官。2000年,苏莱曼尼受命组建伊朗革命卫队特种部队——“耶路撒冷旅”(后改名“圣城旅”),担任旅长。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苏莱曼尼抓住伊拉克国内权力真空的机会,派遣大批“圣城旅”特工进入伊拉克南部,支持当地的“马赫迪军”与美军对抗。2012年,苏莱曼尼被哈梅内伊晋升为少将(伊朗最高军衔)。2014年8月,苏莱曼尼卸任“圣城旅”旅长之职。2020年1月3日,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美军三枚导弹袭击而丧生。
苏莱曼尼生前主要负责审核伊朗对所有反以色列武装的培训与支援,并操控向叙利亚输送军事物资,集军事、外交、情报等大权于一身。他曾指挥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战斗、并涉嫌派人暗杀沙特驻美大使,他的行动左右着中东局势,被称为伊朗的“间谍王”。苏莱曼尼遇袭身亡后,伊朗国内对苏莱曼尼遇袭身亡反应强烈,最高领袖哈梅内伊(Grand Ayatollah Seyyed Ali Khamenei)、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外交部部长穆罕默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均对美发出强硬警告。2020年1月4日,数千名哀悼者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苏莱曼尼送葬,将苏莱曼尼的遗体运回伊朗安葬。2021年1月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大批民众前来纪念苏莱曼尼逝世一周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7年3月11日,苏莱曼尼出生在伊朗克尔曼省的拉波尔村,父母是农民。13岁时,苏莱曼尼为了偿还父亲的债务而搬到城市里成为建筑工人。在伊朗国王巴列维统治时期,苏莱曼尼当过泥瓦匠,做过纺织工人。1974年,苏莱曼尼成为克尔曼省水利机构的承包商。
投身军队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苏莱曼尼作为积极分子进入霍梅尼创建的“500人团”(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前身),担负霍梅尼的安全保卫工作。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开始,苏莱曼尼以中尉身份参加新组建的革命卫队走上战场。在多次战斗中,苏莱曼尼主动申领危险的敌后侦察任务,获取到伊拉克军队的部署信息,立下战功。在他30岁生日的那一天,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破格将其提拔为第41旅(塔哈拉拉赫旅)的指挥官。1988年7月26日,两伊战争即将停火的前六天,萨达姆将伊朗流亡者组成“民族解放军”,在伊拉克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占领伊朗边境小镇伊斯兰巴德-阿尔·阿尔卜,并继续向伊朗纵深挺进,苏莱曼尼亲率近万革命卫队进行反攻,并切断“民族解放军”的供应线。战至7月29日,几乎全歼敌军。20世纪90年代,苏莱曼尼担任驻东南部克尔曼市的革命卫队指挥官,那里毗邻战乱的阿富汗,也是从罂粟种植区“金新月”向土耳其和欧洲贩运毒品的必经之道。苏莱曼尼以铁腕手段打击贩毒活动,甚至出动了战斗机来打击贩毒商队。
圣城旅旅长
2000年,苏莱曼尼受命组建伊朗革命卫队特种部队——“耶路撒冷旅”(后改名“圣城旅”),担任旅长。“圣城旅”是伊朗革命卫队的主要军事力量,拥有约1.5万名成员,集中了革命卫队内“包括士兵与间谍”的所有精英,专门在海外执行任务。美国情报部门透露,“圣城旅”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以及中亚、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均设有指挥机构。
在苏莱曼尼的领导下,“圣城旅”发展成为一支进行秘密远征战争的精锐军事部队,也是伊朗地缘政治影响力背后的推动力量,其影响力从伊拉克延伸到黎凡特北部。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苏莱曼尼抓住伊拉克国内权力真空的机会,派遣大批“圣城旅”特工进入伊拉克南部,支持当地的“马赫迪军”与美军对抗。2007年,美国还推动联合国通过第1747号决议,制裁伊朗军政高官,苏莱曼尼被列在名单之中。同年10月,美国财政部将“圣城旅”列入“特别指定恐怖分子名单”,并冻结了其在美国的财产,还对包括苏莱曼尼在内的部分“圣城旅”高级官员采取了制裁措施。2014年8月,苏莱曼尼卸任“圣城旅”旅长之职,由其亲密下属侯赛因·哈马达尼接任。西方媒体称,虽然苏莱曼尼离开了“圣城旅”,但实际上他不仅是这支特种部队的主导者,还是伊朗整个革命卫队的影子统帅。
叙利亚内战
2015年,苏莱曼尼开始从各种渠道获取支持,以打击崛起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以及叛乱组织,这些组织都成功从叙利亚军队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自战争开始以来,伊朗一直训练和资助民兵与叙利亚军队并肩作战。同年6月,“伊斯兰国”占领摩苏尔后,苏莱曼尼立即赶往巴格达,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反击,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伊斯兰国”的扩张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据路透社报道,7月在莫斯科的一次会议上,苏莱曼尼向俄罗斯方描述如何联盟可以将叙利亚局势扭转。苏莱曼尼在莫斯科进行的访问是计划俄罗斯军事干预的第一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重塑了叙利亚战争的格局,并形成了伊朗和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府的新联盟。

2015年10月,苏莱曼尼对阿勒颇战区的战斗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带领叙利亚军队和盟军在阿勒颇南部强势推进,在数周内重新占领了两个军事基地和数十个城镇和村庄。到11月中旬,苏莱曼尼亲自率军深入阿勒颇南部农村,叙利亚军队及其盟军在阿勒颇南部地区取得了进展,占领了许多叛军据点。2016年2月,在俄罗斯和叙利亚空军空袭的支援下,苏莱曼尼与第4机械化师、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国防军(NDF)、卡塔埃布真主党(Kata'eb Hezbollah)和哈拉卡特真主党努贾巴(Harakat Hezbollah al-Nujaba)密切配合,在阿勒颇北部农村发动攻势,最终打破了对努布尔和扎赫拉(Al-Zahraa)长达三年的围困,切断了叛军来自土耳其的主要补给线。2017年3月,苏莱曼尼在叙利亚哈马省北部农村地区协助苏海尔·哈桑(Suheil al-Hassan)少将进行大规模进攻,击退了叛军。
打击伊斯兰国
2014年,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城市阿米尔利(Amirli)与伊拉克军队合作击退了伊斯兰国军队。同年11月,在苏莱曼尼的指挥下,什叶派民兵盟友和库尔德部队将伊斯兰国军队赶出了伊拉克迪亚拉省的贾拉瓦拉村和萨迪亚村,苏莱曼尼在组织和策划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回伊拉克提克里特市的关键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6年,苏莱曼尼参加了人民动员部队(PMF)在伊拉克的指挥官会议,讨论费卢杰战役。2019年,伊拉克民众组织游行抗议伊拉克没有独立性,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都以任何形式来进行干涉,但这些反对意见大多针对伊朗,抗议活动主要针对苏莱曼尼和哈梅内伊。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反政府抗议活动的第二天乘直升机飞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苏莱曼尼对此说:“我们伊朗人知道如何处置抗议者。 这件事发生在伊朗,我们能够控制它。”苏莱曼尼的巴格达之行反映了伊朗对伊拉克首都和主要什叶派城市的抗议活动的担忧,这些活动呼吁遏制伊朗的影响力,并抵制对其内政的干涉。
遇袭身亡
遇刺经过
2019年6月24日,以色列摩萨德负责人约西·科恩(Yossi Cohen)在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举行的网络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以色列暗杀苏莱曼尼“并非不可能”。2019 年10月3日,以色列和阿拉伯间谍机构刺杀苏莱曼尼的阴谋失败。三名恐怖分子在袭击苏莱曼尼之前已被逮捕。
2020年1月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三枚火箭弹袭击,苏莱曼尼在袭击中遇害。美国防部在声明中说,苏莱曼尼是此前袭击在伊拉克和地区内美国外交官和军方人士的幕后主使,他和“圣城旅”造成数百名美国和国际联盟军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实施了此次针对苏莱曼尼的袭击任务。

1月3日凌晨,苏莱曼尼乘机抵达伊拉克巴格达机场,下机后他遇见了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穆汉迪斯,穆汉迪斯是苏莱曼尼的长期盟友和密友。苏莱曼尼同穆汉迪斯开车前往其在绿区的住宅,这是穆汉迪斯在伊拉克首都的常住地址。根据鞑靼之翼航空公司(Cham Wings)的公开数据,苏莱曼尼乘机从大马士革到巴格达的飞行花费了1小时5分。飞机于巴格达时间凌晨12时32分降落。苏莱曼尼和他的两个同伴很快就被穆汉迪斯及其随行人员接走。1时45分,他们乘坐的现代斯塔克斯和丰田亚洲龙没开出多久就在巴格达西郊发生爆炸。两辆车遭到3枚导弹袭击。前面的现代轿车先被命中,后面与它相距100-120米的丰田车加速躲过了第二枚导弹,第三枚导弹命中。
据美国媒体报道,执行此次“斩首”任务的武器是美军主力“察打一体”无人机——MQ-9“收割者”,而使用的弹药则是广为人知的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而且为了确保一击毙命,MQ-9“收割者”无人机还特别向苏莱曼尼所乘坐的越野车发射了2枚空地导弹。
伊拉克作为一个驻扎有大量美军,其天空基本上被美国空军所控制。而MQ-9“收割者”这样基地设在伊拉克、控制中心设在美国本土的长航时中高空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其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重点地区上空,如巴格达国际机场这样各方势力混杂的区域,进行长时间的巡航和监视。在此次暗杀行动中,由于美军已经全程掌握了苏莱曼尼的行踪,从他下飞机到乘车准备离开机场的过程都被一直在9000米高度巡航飞行的MQ-9“收割者”无人机所跟踪。MQ-9“收割者”无人机通过获取苏莱曼尼的高清视频和图像,来最终确认其身份。直到他坐上丰田越野车,也始终对其进行全程跟踪。
美国空军MQ-9“收割者”无人机打击苏莱曼尼的座车使用的是两枚不同战斗部的AGM-114P“地狱火”空地导弹。攻击指令下达后,MQ-9“收割者”无人机对苏莱曼尼座车发射的第一枚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采用了特殊的“刀刃”战斗部,也就是之前曾经轰动一时代号为R9X的新型“地狱火”空地导弹。这枚导弹击穿了丰田越野车的车顶,6片锋利的刀刃在车内进行高速旋转,使得车内人员完全失去行动能力。在以往的打击行动中,美军发现AGM-114P“地狱火”空地导弹击中目标车辆并在车内爆炸后,其装备的9公斤高爆战斗部也并不足以彻底杀死车内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导弹在车内中后部爆炸,则前座人员还有可能弃车逃生。所以,美军选择打出第一枚“刀刃”战斗部的特制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杀伤车内人员,使其无法逃生。之后,MQ-9“收割者”无人机发射第二枚采用高爆战斗部的常规型AGM-114P“地狱火”空地导弹,其实际上起到的是“补枪”的效果,以确保车内全部人员全部丧生。

后续影响
美伊将陷入长期“低烈度”对抗  
空袭之后,美伊双方都做出了不少强硬表态,伊朗更是对数个美军基地发动袭击,但基本都在可预期和可控的范围之内。美伊如果说在某一点存在共识的话,就是都不愿将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伊方虽然将苏莱曼尼视为革命的“殉难者”,但绝不希望整个体制成为中东战争的“殉难者”,它要着眼的是政权的未来。伊方虽然宣布进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的第五阶段,但表示一切都是可逆的,并保留了与美国对话的可能。

反恐形势可能将再度恶化
自从各方加大对“伊斯兰国”的打击以来,其在叙、伊两国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目前,“伊斯兰国”逐渐进行战略转移,一方面是向中亚、阿富汗转移,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呼罗珊行省”;一方面是向北非转移,以积蓄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恢复对叙、伊控制的努力,而此轮美伊矛盾为其提供了复苏的可能性。美国在伊拉克主导的多国联盟,已经宣布将主要精力从“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作战”转移到“保护其基地内的军队、防范潜在袭击”,德国、加拿大、克罗地亚等国已经宣布从伊拉克暂时撤军。联军的整体实力和日常训练有所受损,不得不暂时终止了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这客观上为“伊斯兰国”赢得了生存空间,帮助其重建叙、伊两国的组织网络。

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年—1037年),原名伊本·西拿(Ibn Sina),中亚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
阿维森纳生于中亚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纳镇(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卒于哈马丹(今伊朗境内)。早年接受多方面教育,注重学习哲学和数学。青少年时曾学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及托勒玫天文学,医学造诣尤深,18岁成为名医。后被萨曼王朝埃米尔聘为御医。著作涉及哲学与医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和自然史领域。著作多已遗失,现仅存130多部。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治疗论》和《医典》。
阿维森纳将哲学思辨与神秘体验融汇为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传统。他继承了古希腊医学家盖仑的医学理论,其医学巨著《医典》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15世纪和16世纪曾多次出版,长期被阿拉伯语国家和欧洲医校采用为教材。

简介
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亦称伊本·西纳(Ibn Sina)。哲学家、自然 科学家、医学家。塔吉克人。生于布哈拉(Bukhara)附近的阿夫沙纳(Afshana),卒于哈马丹(Hamadan),在波斯萨曼王朝与突厥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时代的花剌子模和波斯工作.他的著作达200多种,最著名的有《哲学、科学大全》,在当时是高水平的百科全书;另一部巨著是《医典》,直到17世纪西方国家还视为医学经典,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的几何、天文、算术和音乐理论方面的内容.有关几何学的章节讨论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可以认为是对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原本》的评注.在对定义、公设、公理、定理的次序安排和对定理及问题的证明方法方面,都具有独创性.他还曾试图证明第五公设.人物生平
阿维森纳(Avicenna;伊斯兰经名全名为Abu Ali Husain Ibn Abdullah Ibn Sina )
中亚医学家。980年生于布哈拉附近的卡尔迈森(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1037年6月卒于哈马丹(今伊朗西北部)。阿维森纳是税务官之子,他是个神童,在十岁时就能背诵全部古兰经。他接受了在当时伊斯兰波斯文明世界所能提供的全部教育。遣憾的是,一度伟大的阿拉伯帝国虽然那时文化仍高度发展,但由于交战而四分五裂,甚至这位中世纪最伟大的医生阿维森纳亦无平安的栖身之处。他曾为几个穆斯林统治者所雇用,但当时政治极为不稳定,虽然依旧给他带来了名誉、金钱和进行研究的机会,可是他的生活不止一次遭受到危险。在哈马丹,他一度不辞劳苦担任了大臣之职,在一次波斯国王病危必须他出来抢救时,才保障了他的人身安全。后来当哈马丹陷入邻国统治者手中时,阿维森纳作为该国的战利品而服务于新主子。最后在哈马丹再次受到进攻时,他死于新主子军队的一次行军中,阿维森纳死于消化不良(或急腹症),显然他一定不仅致力于研究,还出于兴趣孜孜不倦地工作。


据说阿维森纳写了一百多本书(其中许多也许真是他写的),最重要的是医学方面的著作。他的理论建立在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基础上,十二世纪时他的书曾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医学教科书,一直用到哈维时代。
阿维森纳还研究炼金术,当时只有少数人凭直觉感到嬗变是不可能的,他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不平凡的。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他帮助西欧人保留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在这方面他的重要性还不及阿威罗伊。

阿亚图拉·鲁霍拉·穆斯塔法·艾哈迈德·穆萨维·霍梅尼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900年5月17日-1989年6月3日),男,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大阿亚图拉),伊斯兰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
1961年取得领导地位。1963年大阿亚图拉赛义德·侯赛因·布鲁杰迪逝世后成为玛尔扎。1979年11月全民公投通过采纳伊斯兰共和国宪法,霍梅尼就职为最高神权领袖,又称为“革命领袖”。1979年1月,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推翻了巴列维政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5月17日在霍梅恩出生,6岁时即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圣书古兰经及基本的波斯语。翌年,在当地的学校上课,学习宗教等传统学科。幼年时代都在远亲贾法尔和兄长莫尔塔礼·帕桑迪德的帮助下接受宗教教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阿拉克的另一所神学院就读,接受阿亚图拉阿卜杜勒-卡里姆·哈埃里·亚兹迪(Abdul-Karim Ha'eri Yazdi)的指导。为了方便学习,霍梅尼在1920年迁到阿拉克。翌年,转到圣城库姆的伊斯兰神学院执教,霍梅尼应邀跟随,并在库姆的达尔沙法学校居住。研习伊斯兰教法和法理学(费格赫),亦对诗词及哲学感兴趣,来到库姆后即寻求哲学及神秘学学者米儿咱阿里·阿克巴尔·亚兹迪的指导。亚兹迪在1924年去世,霍梅尼继续在另外两名导师贾瓦德·阿加·马利基·大不里士及拉菲伊·可疾维尼的指导下学习哲学。不过,对霍梅尼影响力最大的老师是米儿咱穆罕默德·阿里·沙哈巴迪,还有历史上著名的苏菲主义学者,包括穆拉·萨德拉(Mulla Sadra)和伊本·阿拉比(Ibn Arabi)。

霍梅尼在登上政治舞台前在纳杰夫及库姆的神学院担任了数十年的讲师,教授政治哲学、伊斯兰历史及伦理,并且很早就成为了什叶派伊斯兰教的顶尖学者。
霍梅尼在神学院的教学时常集中在宗教对社会实务和政治问题的重要性,且在1940年代曾致力于反对世俗主义。他在1942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揭秘》(Kashf al-Asrar)中逐点反驳反教权史学家艾哈迈德·卡斯拉维的一位门徒所写的《千年奥秘》(Asrar-e hazar salih)。此外,他曾专程由库姆来到德黑兰听1920年代伊朗议会中的主要反对派领袖阿亚图拉哈桑·穆代日斯的演讲。霍梅尼于1963年大阿亚图拉赛义德·侯赛因·布鲁杰迪逝世后成为玛尔扎。
1961年阿亚图拉赛义德·侯赛因·布鲁杰迪逝世,阿亚图拉阿布-卡西姆·卡沙尼(Abol-Ghasem Kashani)也在翌年逝世,霍梅尼遂以61岁之龄取得领导地位。自1920年代起,支持现代化、反教权和神权的礼萨汗当权,宗教阶级一直处于守势,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勒维发动白色革命,进一步威胁宗教阶级。
1963年1月沙阿宣布落实“白色革命”,改革内容包括土地改革、森林国有化、国有企业收益转归私人所有、给予妇女选举权、容许非穆斯林担任官职、产业利润分摊、国内学校开展扫盲运动。保守派视这些措施是危险及西方化的举措,特别是那些影响力大、具有特权的什叶派阿訇(宗教学者)。霍梅尼召集库姆的一些资深玛尔札举行会议,说服他们颁布法令杯葛白色革命的公投。1月22日以强硬措词抨击沙阿及他的改革计划。沙阿在两天后带同装甲部队抵达库姆,发表批评阿訇的讲话。
霍梅尼继续谴责沙阿的改革方案,发表一份带有八名资深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的联署声明,他在声明里列举沙阿以不同的方式违反宪法,又责难他在全国破坏道德,指控他向美国和以色列屈首。他又颁令取消伊斯兰历1342年(1963年3月21日)纳吾肉孜节的庆祝活动,以示抗议政府的改革方案。
在1963年的阿舒拉节(6月3日),霍梅尼在费齐耶神学院发表讲话,将沙阿和声名狼藉的暴君耶齐德一世划上等号,认为沙阿是“卑鄙可耻的人”,并警告如果沙阿再不改变他的行事方式,终有一天国民会为他的离开而高兴。
在公开斥责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勒维两天后的1963年6月5日(波斯历3月15日),霍梅尼被拘捕,随即引起伊朗全国各地发生三天的暴动,导致许多示威者死伤。该事件被称为波斯历3月15日运动,霍梅尼在8月获释,但仍被软禁在家。
1964年11月公开抨击沙阿及美国。该被称为“投降协定”的法律容许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在他们自己的军事法庭受审。霍梅尼于是被捕,并被拘留了半年。霍梅尼将近获释的时候获总理哈桑-阿里·曼苏尔(Hasan Ali Mansur)召见,曼苏尔试图说服霍梅尼道歉及放弃对政府的敌对立场,霍梅尼拒绝了曼苏尔,盛怒之下的曼苏尔掌掴了霍梅尼。在两周后,曼苏尔在前往议会途中遭行刺身亡,多名伊斯兰游击队(Fadayan-e Islam)成员被指与事件有关而被处死。
逃亡生活
1964年11月4日早上再次被捕,当天下午随即被军用运输机流放至土耳其。霍梅尼在外流亡了14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身在伊拉克圣城纳杰夫。

1965年10月获准迁往伊拉克纳杰夫。
1970年代初,霍梅尼在纳杰夫有一系列关于伊斯兰政府的演讲,其后出版了名为《伊斯兰政府》或《伊斯兰政府:法学家的权力》(Hokumat-e Islami : Velayat-e faqih)的书籍。
《伊斯兰政府》是霍梅尼笔下最著名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勾勒出他在当时的管治理念:
社会的法则应该只可以由真主的法则(沙里亚法规)组成,涵盖所有“人文事务”,为“人文生活”的每个“主题”提供教化和建立规范。
沙里亚法规或伊斯兰法律是妥当的法律,政府公职人员应该对沙里亚法规有所认识。由于伊斯兰教法学家和法基赫研习法律,他们最为熟识沙里亚法规,因此国家的统治者也应该是伊斯兰法律和法理“知识较他人优胜”的法基赫,他们应兼备才智及行政能力。君主统治或“声称代表大部分民众”的议会在伊斯兰教里都被认为是“邪恶”的。
宗教统治的制度是必需的,用以防止强权对贫弱民众的不公、腐败和欺压及对伊斯兰法律及沙里亚法规的违背,并瓦解非穆斯林外国势力的反回教影响和阴谋。
在霍梅尼及其支持者掌权后,他们采用法基赫的监护的改良版本,霍梅尼成为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位“监护人”或“最高神权领袖”。
与此同时,霍梅尼尽量避免将他的宗教统治理念向反沙阿的非伊斯兰网络宣扬。
1977年阿里·沙里阿提逝世后,霍梅尼成为了反对派里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虽然巴黎与德黑兰千里迢迢,霍梅尼依然在背后为革命设立进程,他呼吁伊朗人不要妥协,指示他们要停工来对抗巴勒维政权。他在流放生涯的最后数个月里,源源不绝的记者、支持者及贵族都来拜访霍梅尼,以一睹这位革命精神领袖。
1978年被迫离开伊拉克。此后,霍梅尼在没有寻求政治庇护的情况下签证前往法国巴黎市郊的诺夫勒堡(Neauphle-le-Ch?teau),在那里停留了四个月。

返回伊朗
在沙阿离国之前,霍梅尼拒绝回国。伊朗国内猛烈的抗争和暴乱使沙阿政权无法控制局面,沙阿在1979年1月17日离开了伊朗(表面上“休假”),再也没有回来。2月1日霍梅尼以胜利姿态返国,霍梅尼至少受到最少2-3百万人的欢迎。2月11日,霍梅尼委任迈赫迪·巴札尔甘(Mehdi Bazargan)为临时政府总理。

建新政府
随着霍梅尼的势头渐强,军人也开始投向霍梅尼阵营,霍梅尼宣布向不投降的军人发动圣战。1979年2月11日暴动进一步扩散,兵工厂亦告失陷,军方的立场保持中立,巴赫蒂亚尔终于倒台。3月30日及31日以伊斯兰共和国取代君主政体的公投得到98%的支持而获得通过。

修订宪法
革命派得势并奉霍梅尼为领袖,但一些世俗和宗教团体并不知道霍梅尼以“法基赫的监护”建立伊斯兰政府的计划,“法基赫的监护”即是以伊斯兰教法学家玛尔扎统治国家。伊斯兰共和国的临时宪法没有包括至高无上的伊斯兰宗教统治者这个职位。

霍梅尼及其支持者在夺得权力后开始压制昔日的盟友,又重新草拟宪法。一些报社被关闭,而抗议报社被关闭的那些人受到非难。民族解放阵线、穆斯林人民共和党等团体受到打击,最后被取缔。纵使投票表决受到质疑,霍梅尼的支持者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而进入了专家会议,取得了压倒性多数的席位,得以修改宪法。新宪法设立了由伊斯兰教法学家担任的国家最高神权领袖及宪法监督委员会,宪法监督委员会有权否决不合符伊斯兰教的律例、筛选政府官员及罢免不合伊斯兰教义的官员。
1979年11月全民公投通过采纳伊斯兰共和国宪法,霍梅尼就职为最高神权领袖,又称为“革命领袖”。阿伯尔哈桑·巴尼萨德尔在1980年2月被推选为伊朗第一任总统。

人质危机
1979年10月2日美国接收流亡在外的沙阿,让他在美国接受医治癌症的治疗。霍梅尼及国内左翼团体随即强烈抗议,坚决要求要将沙阿遣返回国受审及处死。事件令革命分子想起26年前的阿贾克斯行动(美称Operation Ajax,英国则称为Opera ti on Boot),当时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及英国情报机关在伊朗沙阿流亡在外的时候联手策划政变推翻伊朗的民族主义政府。

同年11月4日一群自称为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斯兰主义者学生占领了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胁持了52名使馆人员长达444日,事件被称为伊朗人质危机。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5年成为总统,一些当年的人质认出他是其中一名胁持者,但艾哈迈迪内贾德否认他是其中一分子。人质危机在美国被视为是对国际法明目张胆的侵犯,激起了强烈愤慨及反伊情绪。不过,占领大使馆却在伊朗受到广泛支持,霍梅尼以“美国不能以该死的行为对付我们”为口号争取支持。人质危机促使了神权政府,又出其不意地占先了那些强调与他国建立稳定、正常关系的政客。人质危机发生的一个月后,新的神权宪法成功获得通过。事件亦使反对派分为两个阵营-支持胁持者的激进派和反对胁持事件的温和派。
1980年2月23日霍梅尼宣布伊朗议会将会决定美国使馆人质的命运,要求美国遣返沙阿到伊朗,为危害国家的罪名受审。沙阿在数个月后逝世,但人质危机在夏季没有缓和的迹象。霍梅尼的支持者称美国使馆为“间谍活动的老巢”,宣称他们在使馆内找到军械、谍报设备及许多官方和机密文件。

与伊斯兰及不结盟国家的关系
霍梅尼崇尚穆斯林统一和团结,将伊斯兰革命的精神传扬到全世界,“在世界各地建立伊斯兰国家是革命的伟大目标”。他宣布穆罕默德出生的该周为“团结周”(赖比尔·敖外鲁月12日-17日),又在1981年将赖买丹月最后一个周五定为圣城日。
两伊战争
霍梅尼取得权力后随即号召穆斯林世界发起伊斯兰革命,包括其阿拉伯睦邻、唯一一个除了伊朗以外以什叶派为主导的伊拉克。同时,伊拉克的非宗教民族主义政党复兴党的领袖萨达姆·侯赛因渴求可以利用伊朗脆弱的军事力量(他假定)及革命乱局侵占石油蕴藏量丰富的胡齐斯坦省,以及挫败伊朗伊斯兰革命分子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教徒。
1980年9月伊拉克全面入侵伊朗,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1980年9月-1988年8月)。伊朗人猛烈的抵抗及伊拉克的军事机能不全很快就使伊拉克的侵略步伐缓了下来,到1982年初,伊朗已收复被伊拉克占领的失地。面对外敌入侵,伊朗人与新政权团结在一起,提高了霍梅尼的威望,巩固及稳定了他的领导。在两伊战争的形势逆转后,霍梅尼拒绝了伊拉克所提出的停战,要求伊拉克要就此赔偿,并要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下台。
虽然伊朗的人口三倍于伊拉克,经济规模亦远比伊拉克庞大,但伊拉克却得到邻近波斯湾国家、苏联及西方国家的支援。海湾国家及西方要防止伊斯兰革命在波斯湾扩散开去,苏联则要确保他们在中亚北部的统治地位。
战争进而延续了六年,损失逐渐扩大。伊拉克向德黑兰发动长达一个月的导弹袭击,德黑兰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伊朗的船只及运油轮受到美国海军袭击,加上伊拉克重夺法奥半岛,伊朗军队士气低落。同年7月,伊朗接受联合国调停,霍梅尼形容这是“喝了一杯毒药”,伊朗在战争当中的死伤人数高达450,000-950,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但霍梅尼坚称将战事扩大试图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并不是一个错误。
鲁西迪与法特瓦
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鲁西迪被认为在其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里亵渎穆罕默德,霍梅尼在1989年初颁布对他的追杀令。他所颁布的宗教判决(法特瓦)准许由穆斯林执行。《撒旦诗篇》里的一些段落让许多穆斯林(包括霍梅尼)认为是对伊斯兰教及先知的冒犯,然而有人认为法特瓦违反了法基赫的原则,没有允许被告有自辩的机会。
纵使鲁西迪公开作出道歉,霍梅尼并没有撤回对他的追杀令。
萨尔曼·鲁西迪没有被杀,但是《撒旦诗篇》的日语译者却遭到杀害,也有人企图谋杀另外两名该作的译者。

 

阿里·哈梅内伊

阿里·哈梅内伊(波斯语:سید علی خامنه‌ای,英语:Ali Khamenei,阿塞拜疆语:Seyid Əli Xameneinin,1939年7月17日-),阿塞拜疆族。曾任伊朗总统,现为伊朗最高领袖。
哈梅内伊是库姆神学院的门徒,与老师霍梅尼共同反对巴列维政府,在1964年至1978年间多次入狱、流放。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后,哈梅内伊追随归国的霍梅尼,并与贝赫什提、拉夫桑贾尼等人创建了伊斯兰共和党。哈梅内伊辅佐霍梅尼打败政敌巴尼萨德尔,建立起伊斯兰共和国。。哈梅内伊于1981年起出任伊朗总统,同年6月,他遇刺被炸伤右臂。1985年5月,哈梅内伊连任总统。霍梅尼去世后,他被专家委员会选举为伊朗宗教领袖。1994年12月,他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数千万教徒的精神领袖。
哈梅内伊领导了伊朗在两伊战争后的重建,坚持着伊斯兰化的政治理念。他用更换总统的办法来调整政策,自己则进退自如,哈梅内伊出任领袖以来伊朗共产生了5位总统,而哈梅内伊始终保有权力。哈梅内伊支撑伊朗国内保守派,拒绝伊朗参与全球化并实施“抵抗型经济”,他坚持“不要东方,不要西方”的外交策略,提防西方的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他提倡宗教民主观,希望伊斯兰内部的团结合作,以伊朗为首组建穆斯林联盟,通过文化影响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波斯语:محمدرضا پهلوی;英语:Mohammad Reza Pahlavi,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也是伊朗的最后一位国王。
1919年10月26日,巴列维出生于德黑兰,他是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英语:Reza Shah)的长子。1925年年底,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次年,巴列维被立为王储。11岁时,巴列维被送到瑞士学习,1936年,巴列维返回伊朗。。1941年,英、苏两国入侵伊朗,礼萨·汗被迫逊位,9月17日,巴列维正式登基。执政初期,巴列维受到英国和苏联的影响,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解决了阿塞拜疆地区的叛乱,并于次年迫使亲苏的首相哈迈德·卡瓦姆(波斯语:احمد قوام,英语:Ahmad Qavam)辞职。1951年,民选总理摩萨台试图将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巴列维被迫逃离伊朗。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平定了政变,此后巴列维在外交上逐渐倒向美国。回国后巴列维一系列措施赢得了民众和左派人士的支持。1963年1月26日,巴列维开始了名为“白色革命”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削弱了神职人员的影响力,以什叶派代表霍梅尼(波斯语:روح‌الله خمینی,英语:Ruhollah Khomeini)为首的反对派开始游行示威、抵制巴列维。1971年,巴列维策划了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激化了巴列维与神职人员之间的矛盾。1975年,巴列维废除两党制,进一步强化统治,最终在1978年初导致了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离开伊朗,前往开罗,事实上结束了他在伊朗37年的统治。巴列维离开伊朗后,在多个国家流亡,1980年7月27日上午9点15分,巴列维因病在埃及开罗去世,终年60岁,葬于瑞法伊清真寺(Al-Rifa'i Mosque)。
执政期间,巴列维对伊朗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对立法体系的修改,强化了国王对议会、军队的控制。通过白色革命,巴列维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从1965年到1976年伊朗人均收入从195美元增长到1600美元,到1978年人均收入超过2400美元,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城市化水平也大幅提高,但经济发展未能惠及普通民众,贫富差距扩大。军事与外交方面,巴列维基本倒向美国,但他也在美苏之间斡旋,组建军队,发展伊朗的核力量。社会方面,白色革命后,伊朗的女性获得了选举权,民众的识字率、受教育率明显提升。但巴列维在政治上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君主制,为了维持独裁,他组建庞大的军队、建立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消耗大量财富。同时,由于巴列维在改革中边缘化伊斯兰教,导致国内文化冲突加剧,最终诱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为后来伊朗的发展埋下不稳定的因素。学者阿夫辛·莫拉维(Afshin Molavi)认为,巴列维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为伊朗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

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

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伊朗名:محمدهادی عبدالله•ساروی دارکلایی
;英文名:Mohammadhadi Saravi),1998年1月6日出生于伊朗马赞达兰·阿莫尔,伊朗摔跤运动员。
2018年7月,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2018年青少年亚洲锦标赛男子古典式摔跤87公斤级比赛金牌。在同年举办的U23世锦赛上,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男子古典式摔跤97公斤级比赛铜牌。2020年2月,亚洲锦标赛男子古典式摔跤97公斤级比赛上,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金牌。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摔跤男子古典式97公斤级的比赛中,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获得铜牌。2022年9月,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世锦赛男子古典式97公斤级摔跤铜牌。2023年10月5日,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摔跤男子古典式97公斤级冠军。2024年4月,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夺得亚锦赛男子古典式97公斤级摔跤金牌。2024年8月8日,在巴黎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97公斤级决赛中,穆罕默德·哈迪·萨尔维大比分4-1战胜亚美尼亚选手阿图尔·阿列克萨尼扬,获得金牌。

阿里安·萨利米

阿里安·萨利米(波斯语:آرین سلیمی,英语:Arian Salimi),2003年12月16日出生于伊朗克尔曼沙,伊朗跆拳道运动员。
2021年,萨利米获得亚洲跆拳道公开赛男子-80公斤以上级冠军。2023年,参加世界跆拳道锦标赛,获得男子-87公斤级季军。同年,他还参加了成都大学生运动会和杭州亚运会跆拳道项目的比赛,分别获得男子-87公斤级亚军和男子-80公斤以上级亚军。2024年8月,萨利米参加巴黎奥运会,获得跆拳道项目男子-80公斤以上级金牌。

赛义德·埃斯马埃利·莱维西

赛义德·埃斯马埃利·莱维西(波斯语:سعید اسماعیلی,英语:Saeid Esmaeili Leivesi),2003年7月15日出生于迪兹富勒市,伊朗男子摔跤运动员。
莱维西于2019年开始参加国际摔跤赛事。2019年7月,在亚洲少年摔跤锦标赛上,莱维西获得古典式摔跤男子-51公斤级冠军。同月,在世界少年摔跤锦标赛上,莱维西获得古典式摔跤男子-51公斤级冠军。2021年,莱维西参加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获得古典式摔跤男子-60公斤级亚军。2024年4月,在亚洲摔跤锦标赛上,莱维西夺得古典式摔跤男子-67公斤级冠军。同年8月,莱维西获得巴黎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男子-67公斤级金牌。

伊斯梅尔·哈尼亚

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1963年-2024年7月31日),出生于加沙市附近的沙蒂难民营,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创始人之一,生前系哈马斯领导人。
哈尼亚毕业于加沙伊斯兰大学,1987年至1988年,在第一次起义(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起义)期间加入哈马斯,成为哈马斯创始人之一。1988年,哈尼亚因参加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起义被以色列逮捕监禁6个月。1989年,被判处三年监禁。
2003年,哈尼亚成为哈马斯的实际领导人。2006年3月29日,哈尼亚宣誓就任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总理。次年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解职。2013年4月4日,被任命为哈马斯副领导人。2017年5月6日,被任命为哈马斯领导人。次年,被美国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2024年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对哈尼亚发出逮捕令。当地时间7月31日凌晨2点左右,哈尼亚在其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住所内遭以色列空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