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
温铁军,男,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是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二级教授、经济管理博士,祖籍河北昌黎。2023年,他担任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口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粮食安全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专家委员、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商务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重庆市、福建省等专家顾问,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董事。
1968年,温铁军赴山西农村插队,在基层中生活了11年,之后又从事了20多年的农村调研工作。197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1983年获得了学士学位。1998年,温铁军在农业部农研中心通过研究员职称评聘,并在200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同年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进修,在2002年任《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缉。2003年,温铁军辞去社长兼总编缉职务成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学院的第一任理事长和院长。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正式成立,温铁军作为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出任首任院长。2007年,他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2015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温铁军的研究领域是国际方面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中国方面的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温铁军对三农问题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压舱石”。
2003年,温铁军入选“CCTV十大经济人物”,是唯一一个以学者身份入选的人物,2008年,他获得“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称号。温铁军的代表著作有《解读苏南》《“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我们到底要什么》《解构现代化》《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温铁军1951年5月出生在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北昌黎。他从小生活在学校大院,他的父母是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建校时的第一批教授。他在初中由学校组织去京郊劳动,帮农民拔麦子,才算第一次接触农村。
1968年,温铁军赴山西农村插队,在基层中生活了11年,之后又从事了20多年的农村调研工作。15岁的温铁军先是到了河北遵化县大老峪抗旱,接着被安排去了山西汾阳插队,一直到了1978年才以工人身份“对调”回京。1978年,温铁军回到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实验员,兼职从事“右派平反改正”落实政策和学生工作。他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1983年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学习期满,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他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温铁军骑着摩托车从青藏高原出发,沿着黄河,由黄土高原下到华北大平原,再到山东入海口,4个月跑了8个省,这段经历让他对农村的复杂性有所认知。
专业进修
温铁军1987年被调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同年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ISR) 进修,获抽样调查专业结业证书。温铁军1988年任监测处副处长。1989年,他加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联合国译员培训部英语高级班,在1990年获得结业证书。国务院农研中心撤销,试验区办公室划归农业部。
1991年,温铁军自费公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到康奈尔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讲学交流,其间参加密执安大学夏季学院量化分析培训,获ICPSR(国际社科联)颁发的统计分析专业结业证书。苏联解体,正在大学进修的温铁军去了东德、克罗地亚等7个东欧国家了解苏东解体的教训,历时40天,花了不到2000美元。温铁军在1992年任监测处处长并兼任调研处长。
1993年,温铁军第一次到福建省宁德地区屏南县做农村调研,后在屏南开展课题,记录了屏南乡村文创新思路,还探究了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温铁军在2022年出版的《乡村造梦记》,用屏南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典型样本,记述了当前村镇基层文化实践面对的一系列共同课题。
1995年,他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和经管学院攻读硕士、博士课程。同年,温铁军任监测处副主任,分管21个省164个市县的试验区的立项调研、方案设计、跟踪、监测和成果评估等工作,参与了世界银行首期政策贷款的监测、培训、合作等项目的谈判立项。
1996年7月-1997年2月,温铁军通过硕士研究生必修课考试和教委外语统考后转修博士课程,1998年7月,他修满学分通过各科考试获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2000年,温铁军获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同年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进修,并且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特中心讲学。
工作经历
温铁军教授先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开展过21年政策研究。同期,他先后被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民政部、粮食局、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重庆市、福建省等省部级单位专家顾问。
1998年,温铁军在农业部农研中心通过研究员职称评聘,2000年,他调动工作到中国体改研究会以后主要分管刊物并从事当期政策调研和社会活动,同年,温铁军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改革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缉。2002年,他担任社长兼总编缉,并由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任命为中国改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有股份制企业)。温铁军到过巴西的贫民窟、印度的游击区,见过墨西哥的“蒙面军”,在40多个国家去做过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三农”问题。
2003年,温铁军任社长的《中国改革》杂志的编辑邱建生和一群下乡支农调研的大学生前往翟城村,开办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温铁军被大家推举为学院的第一任理事长和院长。温铁军辞去社长职务,与其他中国外NGO联合在河北省定州市组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以晏阳初先生命名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是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学院。他频繁前往学院,实验循环经济和生态建筑,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同年,他入选2003年“CCTV十大经济人物”,是唯一一个以学者身份入选的人物。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正式成立,温铁军作为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出任首任院长。农发学院是以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为核心领域的教学研究机构,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温铁军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大量农业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研究。同年,他被校内聘为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分委员会主席。
2005年,他被校外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卫生部等部委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温铁军参加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会议室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在会上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作了发言。
2007年,温铁军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2008年,他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2009年1月1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8和谐中国年度峰会暨中国公益事业大型公益颁奖晚会”上,温铁军获得“2008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近年发展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苏州大学出版社共同合作完成的《解读苏南》首发,此书由专家温铁军领衔著述,依据对苏南地区大量的实地调研资料,对苏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原始积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乡镇企业发展、宏观经济波动与乡镇企业改制、中国产业的国际扩张等苏南经济发展过程和内在动力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解读。同年,温铁军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二级岗教授聘任仪式,受聘二级教授。
2012年12月,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此书是温铁军梳理新中国经济危机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第一次印刷的一万册即出库九成。
201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讨论,中国人民大学18位专家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温铁军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8年,温铁军教授的研究成果《国际粮食市场“金融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的挑战》,被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纳,部分观点已刊登在《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参考》上。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受邀成为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2020年,温铁军在家开办网课授课,全网流量达1.9亿。
2021年11月11日,温铁军正式受聘为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