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奥地利明星列表

玛丽娅·特蕾莎

玛丽娅·特蕾莎(德语:Maria Theresia;英文全名Maria Theres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又译玛利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大公和国母,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出生在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凭借尊贵的血统得到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并使她的丈夫和儿子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并焕发了活力,奠定了奥地利大公国成为现代国家奥地利帝国的基础。1740年查理六世皇帝去世之后,玛丽娅·特蕾莎依照诏书的规定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
玛丽娅·特蕾莎是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任期间与其子约瑟夫二世皇帝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奠定了奥地利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

格雷戈尔·孟德尔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他是一位奥匈帝国时期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气象学家、数学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因其对遗传学的贡献,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格雷戈尔.孟德尔最初的职业是园丁,在奥古斯丁修道院修身的同时接受了教师训练,最终在包括天文和气象等多个科学领域做出了贡献。1865年孟德尔在当地的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1869年又发表第二篇论文《动植物遗传之研究》。在两篇论文中,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单元(现称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阐明其遗传规律。
1884年的1月,61岁的孟德尔因肾衰竭在布尔诺与世长辞。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Christoph Waltz),1956年10月4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拥有奥地利和德国双重国籍,演员、导演和制片人。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早期活跃于戏剧舞台上,1980年代开始进入影视领域。在接拍了大量的影视作品之后,他于2000年自编自导了个人首部电影《如果你敢》。2003年,他主演电影《犯罪本能》,获得德国电视奖最佳男配角奖。2009年,他首次与昆汀·塔伦蒂诺合作,搭档布拉德·皮特合作出演了电影《无耻混蛋》,并凭借德军上校“汉斯”一角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奖、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第67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等多个奖项,演技获得一致好评。2011年,他在电影《青蜂侠》中扮演黑帮本杰明·查德诺夫斯基,获得MTV电影奖最佳反派提名。2012年,他再度与昆汀·塔伦蒂诺合作了西部冒险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并凭借解救姜戈的赏金猎人一角再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等。
2013年,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电影《零点定理》中首次担任联合制片人,并担任了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次年,他主演电影《大眼睛》,并提名第72届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奖,还担任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并被授予好莱坞星光大道电影类第2536颗星。2015年,他出演萨姆·门德斯执导的动作冒险电影《007:幽灵党》,并在获得欧洲电影奖欧洲影人世界电影杰出成就奖。次年,他在《泰山传奇》中饰演反派主角莱昂·罗姆船长。2019年,主演科幻冒险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2021年,他参演的电影《007:无暇赴死》和《法兰西特派》先后在美国上映。2023年,他主演了电视剧《顾问》以及电影《便携门》。

腓特烈·威廉二世

腓特烈·威廉二世(Frederick William II;1744年9月25日—1797年11月16日),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786年8月17日—1797年11月16日在位)。腓特烈·威廉一世之孙,腓特烈二世之侄,腓特烈·威廉一世第五子奥古斯特·威廉与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斐迪南·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女儿路易丝·艾米莉娅的儿子。1758年被立为王储,1786年登基上台任普鲁士国王。
有别于前任国王实施25年的谨慎外交,他在任内推行强权政治,获得前所未有的领土增长率。让普鲁士成为了德意志人与波兰人混合的“双民族国家”,并从实际上的次强,晋升为名副其实的列强(great power)。但是,因为他疏于军备改革,普鲁士的战力逐渐下降,无法因应法国大革命之后新局势的挑战。他的宗教文化政策是以振兴新教传统来对抗理性启蒙;此外,他大力赞助文艺建设,使得普鲁士的文化软实力大幅上升,包括1788年在柏林建造著名的勃兰登堡门。

尼基·劳达

尼基·劳达(英文名:Niki Lauda),1949年2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前奥地利F1车手、劳达航空创始人。
1968年,劳达开始了他的赛车生涯,并在1971年的奥地利大奖赛中首次亮相F1。1974年,法拉利签下了劳达,在他代表法拉利的处子赛季中他获得第四,同时他还在西班牙大奖赛获得了自己的首个分站赛冠军。1975年和1977年他代表法拉利赢得了F1车手总冠军。1979年,尼基·劳达选择退役。但在两年之后,他复出回到F1赛场。1984年,效力于迈凯伦车队的尼基·劳达拿到了第三个车手总冠军。1985年,尼基·劳达14次参赛,但仅完赛3场,赛季结束后便宣布退役。
赛场之外,劳达在商业领域也颇有建树。1979年,他创立了劳达航空,并在首次退役后全力投入经营。第二次退役后,他于1993年担任法拉利车队顾问,并在同年入选赛车名人堂。此后,他还先后担任捷豹车队领队、梅赛德斯车队非执行主席、梅赛德斯AMG动力链部门董事会成员和戴姆勒AG董事局的特别顾问等职务。2016年4月18日,尼基·劳达获得劳伦斯终身成就奖。2019年5月20日,70岁的劳达在医院离世。

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全名为伊丽莎白·阿玛莉·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昵称茜茜,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女公爵,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的妻子 ,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
伊丽莎白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Maximilian Joseph),母亲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妹妹卢多薇卡(Maria Ludovika Wilhelmine)公主。她从小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自由成长。1853年,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次年,两人举行了婚礼,伊丽莎白成为奥地利皇后。婚后,伊丽莎白不适应严格的宫廷礼节,并与婆婆女大公索菲(Sophie Friederike Dorothea Maria Josepha)产生了冲突,导致她与宫廷生活格格不入。相继生下两个女儿后,伊丽莎白又生下了皇位继承人鲁道夫(Rudolf Franz Karl Joseph)。此后因身体和精神问题日益严重,伊丽莎白离开维也纳,外出疗养,为此饱受争议。1867年,在伊丽莎白的推动下,弗兰茨同意恢复匈牙利宪法,奥地利帝国成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弗兰茨和伊丽莎白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和王后。不久后,伊丽莎白生下小女儿。此后她周游于匈牙利、英国、爱尔兰等地,进行骑猎活动。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在迈尔林自杀。伊丽莎白受到巨大打击,精神濒临崩溃,再次开始周游各国。1898年9月10日,伊丽莎白在瑞士日内瓦遇刺身亡。
伊丽莎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弗兰茨与匈牙利政要进行对话,促进了奥地利帝国向二元制“奥匈帝国”的转变,深得匈牙利人民爱戴。在奥地利发生战争时,她多次建立伤病员医院,救助伤兵,并常常帮助老弱贫困者。伊丽莎白热爱诗歌,出版过诗集《冬之歌》《北海之歌》。匈牙利首相久拉·安德拉西认为,伊丽莎白理智而又有丰富的情感,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第二个这样的女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家庭,1873年秋天,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系学习,1881年通过医学院考试,获得医学资格证书,同时,留在大学恩师布吕克教授的实验室里继续研究,并且担任维也纳大学的一些教学任务。1882年到1885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综合医院的多个科室相继担任医师,之后,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的教职,成为了一名大学讲师。1886年,弗洛伊德以神经病医师的身份开业行医并与未婚妻玛莎结婚。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弗洛伊德在前期充分的理论、实践基础支撑下,逐步开始创建精神分析学。1895年,弗洛伊德和好友布洛伊尔合著发表《癔症研究》,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正式起点。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奠定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此后,精神分析学派不断扩大,20世纪1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弗洛伊德相继与阿德勒和荣格分道扬镳[biāo]。1923年,弗洛伊德确诊口腔癌,前后经历过33次手术。另外,2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进入成熟期,弗洛伊德相继发表《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等书,1930年他被授予歌德奖。1938年,纳粹入侵奥国,弗洛伊德在众人的帮助下,逃亡到伦敦,在那里度过了被疾病折磨的晚年,1939年9月23日凌晨,弗洛伊德逝世,享年83岁。
弗洛伊德的学说对多个领域都影响深刻,例如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精神病学等。弗洛伊德加深了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改进了心理学的学科功能;他的精神分析学说还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比如人本思潮、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结构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等;弗洛伊德的学说还奠定了西方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了许多作家和批评家的创作;现代医学尤其是精神病学也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精神医学主流之一的精神动力学的核心。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方法论局限和理论误区,如理论的过分夸大、陷入绝对论、表现出非理性主义倾向等。

拉拉·瓦德劳

拉拉·瓦德劳(Lara Vadlau),女,1994年3月29日于奥地利费尔德巴赫,奥地利帆船运动员。
2010年8月,拉拉·瓦德劳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女子小艇Byte级比赛中获得冠军。2011年7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夺得青年帆船世界锦标赛女子双人艇420级比赛冠军。2012年7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参加伦敦奥运会帆船比赛,在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中排名第20。2013年1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获得帆船北美锦标赛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冠军。2014年9月和11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在帆船世锦赛和帆船世界杯决赛中,均获得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冠军。
2015年1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参加帆船北美锦标赛,在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中获得冠军。2016年4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夺得帆船世界锦标赛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冠军。同年8月,在里约奥运会帆船比赛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中,拉拉·瓦德劳和队友排名第9。在同年12月举行的帆船世界杯决赛中,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夺得女子双人艇470级比赛冠军。2023年4月,拉拉·瓦德劳和队友参加法国奥林匹克帆船周,在混合双人艇470级比赛中获得亚军。2024年8月,瓦德劳搭档卢卡斯·马尔以净分38分获得巴黎奥运会男女混合帆船470级金牌。

卢卡斯·马埃尔

卢卡斯·马尔(Lukas Mähr),1990年4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布雷根茨,奥地利男子帆船运动员。
2017年,在帆船世锦赛上,马尔夺得男子470级铜牌。2021年,马尔冲击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失利后更换搭档,与拉拉·瓦德劳征战混合470级项目。2022年,马尔夺得帆船大奖赛葡萄牙站第二轮混合470级铜牌。2023年,在帆船世锦赛上,马尔取得混合470级第4名,同时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同年,马尔还获得了法国奥林匹克周帆船赛混合470级银牌。2024年8月,马尔搭档拉拉·瓦德劳以净分38分获得巴黎奥运会男女混合帆船470级金牌。

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有捷克血统,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研究总结出浪漫派以前的钢琴技巧并加以发展,同时又提出了手臂重量使用的重要性等观点。
卡尔·车尼尔从小跟着父亲温泽尔·车尔尼(Wenzel Czerny)学习钢琴,3岁时就能弹钢琴,随后又跟胡梅尔和安东尼奥·萨列里学习钢琴,7岁时能将自己的乐思记录下来,9岁就登台演奏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10岁师从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门蒂的全部钢琴作品。从15岁起,他就开始了钢琴教师的生涯。
卡尔·车尔尼的作品将近1000首,包括对八架钢琴的巧妙改编,每架钢琴四只手,两首乔阿基诺·罗西尼的序曲。然而,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钢琴教学,这其中包括速度学校、精湛技艺学校和左手学校。他写的练习曲是系统性很强的钢琴教学用书,至今仍是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广泛采用的“标准教材”。

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籍日耳曼人,浪漫主义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他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近郊的希田塔尔。
1805年,弗朗茨·舒伯特八岁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跟从米夏埃尔•霍尔策学习了钢琴及作曲。1810年,舒伯特创作了其第一部标明日期的作品《G大调幻想曲》D1,并得以保存下来。1820年,舒伯特创作了《c小调快板》,标志着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走向成熟。1821年,舒伯特出版了《魔王》,该叙事歌曲是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完美典型。1823年,弗朗茨·舒伯特被推举为格拉茨的音乐协会名誉会员。随后,舒伯特的三首四重奏杰作分别出自于1824年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1826年《d小调弦乐四重奏》和1826年《G大调弦乐四重奏》,它们同他的偶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平级。1828年,舒伯特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根据他的意愿,他被葬在了维也纳贝多芬的墓边。
弗朗茨·舒伯特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魔鬼的欢乐宫》《家庭战争》《费拉布拉斯》,戏剧配乐《魔竖琴》《罗莎蒙德,塞浦路斯的公主》,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女》《冬之旅》《天鹅之歌》,人声与管弦乐队《纪念斯彭道康塔塔》《普罗米修斯》,以及大量的艺术歌曲、管弦乐、教堂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等。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也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绰号“海顿爸爸”,出生于奥匈边境附近的罗劳村。他是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指挥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8岁时开始在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任唱诗班歌童,17岁倒嗓后成为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Porpora)的助手。1759年,海顿在推荐下得到了一份宫廷音乐总管的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d]。1761年,海顿应亲王之邀,在其名下乐团任副乐长,他最出名的三部交响乐“早晨”[a]“中午”[b]和“夜”[c]极有可能是海顿在艾什泰哈齐家族所作的第一批原创作品。1766年,海顿被提拔为音乐总监,同时他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宗教音乐,《圣塞西利亚弥撒》是他为艾什泰哈齐家族写的第一部弥撒曲。
1768年至1779年,他先后创作了歌剧《药商》《渔妇》《不贞受骗》以及木偶剧《菲利蒙和鲍西斯》等。1790年海顿受经纪人沙罗门之邀来到伦敦,期间他创作了6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一起被后人称作“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之后又创作了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1795年8月,海顿回到维也纳,创作了奥地利国歌并命名为《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7]1802年,海顿因年迈和健康恶化而退休。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
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出歌剧等。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海顿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作品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自小便跟随父亲利奥波德(Leopold Mozart)和姐姐娜奈尔(Anna Maria Walburga Mozart)进行欧洲巡演,展现出音乐神童的潜质。1764年,他创作出了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后来,由于新主教的阻挠,莫扎特只能单独与母亲到南德、巴黎等地进行教学与演出活动。1781年,莫扎特到达维也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创作生涯,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4年他完成六首弦乐四重奏。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逝世,享年35岁。
莫扎特一生创作数量庞大,品类繁多,质量精良。其作品奠定了欧洲几种主要音乐体裁的曲式结构,为德国、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与海顿(Franz Joseph Haydn)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