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罗马尼亚明星列表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语:Nicolae Ceauşescu,英文名:Nicolae Ceaus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王国奥尔特县的斯科尔尼切什蒂村,罗马尼亚“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毕业。20世纪40年代起,曾任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书记、多布罗加和奥尔特尼亚州委书记、农业部国务秘书、武装部队部副部长和武装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获中将军衔,是罗共总书记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齐奥塞斯库于1933年加入了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为民主活动积极奔走,经历了数次逮捕。1944年8月罗马尼亚武装起义成功后,他进入罗马尼亚军事学院专修班、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和“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10月,齐奥塞斯库当选罗共中央候补委员,次年11月,又当选为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代表,成为了当时罗马尼亚政坛一颗新星。此后他历任多部门,积极推进农业集体化政策,着力恢复国防军队军力。1965年乔治乌·德治逝世后,47岁的齐奥塞斯库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自同年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起一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4年开始,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齐奥塞斯库当选总统并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直到89年末东欧剧变后被处决身亡。
在执政期间,齐奥塞斯库对罗马尼亚的贡献颇多,但也因其集权领导和个人作风问题而备受诟病。在政治上,他注重政党管理,强调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反对兼职。但在执政后期却违反自己提出的“不允许兼职”的规定,加上1974年罗马尼亚开始实行总统制后,齐奥塞斯库将党政大权集于一身。他吸取了南斯拉夫和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某些方面,结合本国具体条件,精简了政治机构,并且重新划分行政区,形成中央—县—乡村三级行政体系。在经济发展方面,他优先发展重工业,执行均衡发展各地经济的政策,对罗马尼亚的经济发展有了极大促进作用。但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错误的经济决策和拒绝改革,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人民颇有微词。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齐奥塞斯库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华沙条约中的“一体化”,与多国交好且致力于做国家关系和好的中间人。此外,他还提出了禁止堕胎的生育政策、打字机法案、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等主张。
由于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功过参半,被枪决后,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ug Bandow(道格·班多)在自己的著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兴衰,“罗马尼亚元首”》”中说:“齐奥塞斯库身死,是罗马尼亚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正常庆祝圣诞节。”在野的大罗马尼亚党主席瓦丁·图多尔于2010年7月26日在一家电视台说:“齐奥塞斯库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尽管他犯下巨大的错误,但他的功绩同样巨大,这一点任何人不能否认。”

西塞罗

西塞罗(拉丁语:Marcus Tullius Cicero,中文全名: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年1月3日—公元前43年12月7日)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西塞罗的一生既充满了政治斗争,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古罗马时代,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法学和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塞罗出生于骑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时期投身法律和政治事业,后在公元前63年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前51年任小亚细亚西里西亚总督,在内战时期西塞罗反对凯撒,在凯撒去世后西塞罗支持恢复共和政体,并发表了多篇反对安东尼的演说,因而成为元老院中颇具影响的演说家。公元前43年,西塞罗被安东尼击败,后被处决。
西塞罗在哲学上追随柏拉图主义,尤其热衷于安提奥库斯的学说。在认识论上,西塞罗表现出怀疑主义特色,主张面对问题只提出正反面的理由,并不做出判断,哲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哲学只有在行动中才具有最高价值;在伦理学上,西塞罗认为美德在于满足的幸福,真正聪慧的人应该没有激情;在自然哲学上,西塞罗反对无神论的原子论学说,深信神的存在和灵魂不朽;在文艺学和美学上,西塞罗追随柏拉图,主张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这种模仿究其本质是对“内在美”的模仿,同时提出了“美是物体各部分的适当比例”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西塞罗最著名的作品是《论共和国》和《论法律》,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法律学和演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西塞罗的思想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备受重视。

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

马可·奥勒留(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全名为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英文名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古罗马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其于公元161年至180年担任罗马帝国皇帝,有凯撒称号(ImperatorCaesar),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也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代表作品有《沉思录》。
121年4月26日,马可·奥勒留出生于罗马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马可·奥勒留6岁时获骑士衔。129年,被姑父安东尼·派厄斯收为养子。138年,与姑母之女福斯蒂娜订婚。哈德良皇帝去世,养父派厄斯继位为帝。18岁,奥勒留获得“恺撒”的称号,协助养父治理国家。19岁,擢[zhuó]升为执政官。145年,奥勒留24岁,结婚。再次被推举为执政官。161年,奥勒留40岁,养父安东尼皇帝去世。奥勒留即帝位,邀请卢修斯·维勒斯共理国事。马可·奥勒留在位的近20年间,国家发生了洪水、地震等频繁的自然灾害,有与东方安息人及北方马科曼尼人的战乱以及内部的叛乱,为了保卫国家,奥勒留一生戎马。发起了帕提亚战争与马科曼尼战争等。不仅如此,当时的罗马还发生了罗马最严重的瘟疫。180年,奥勒留59岁,3月17日在位于下潘诺尼亚的多瑙河边的希尔米乌姆的军营中病逝。
马可·奥勒留在立德、立功、立言上都有卓越表现,所以他与他的前四任皇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并称为罗马帝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贤帝”。马可·奥勒留的道德自觉精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马可·奥勒留让亲儿子康茂德即位,从康茂德执政后,罗马帝国便在软弱无力的统治下变得举步维艰,并因此导致了政体瓦解、军力削弱、民生凋敝。

许蕾姆苏丹

罗克塞拉娜(Roxelana,1506年-1558年4月15日) ,土耳其语称许蕾姆(Hürrem,意为“高兴者”),阿拉伯语称卡里玛(كريمة‎,意为“尊贵者”),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皇后。因为在政治上权势很大,所以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被称为许蕾姆苏丹。
罗克塞拉娜原名已不可考,但在19世纪乌克兰民间传说中,她被称为“安娜斯塔西娅”,波兰传说则称其为“亚力山德拉·利索斯卡”,在其他欧洲语言中通称其为柔克塞拉娜,意为“乌克兰人”。
根据17世纪初期波兰诗人Samuel Twardowski的考证,柔克塞拉娜出身于一个利沃夫(当时属于波兰)附近的一个乌克兰东正教家庭。在一次克里米亚汗国对当地的劫掠中被掠为奴,并被售往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她被挑选入苏丹的后宫。
很快她就获得了苏莱曼一世的宠爱。在一次后宫的争宠过程中,柔克塞拉娜被另一名宠妃Gul Bahar殴打,盛怒之下的苏莱曼一世立即将Gul Bahar,连同她的爱子设扎德·穆斯塔法(当时的王储)一同流放,后又将穆斯塔法处死。
柔克塞拉娜为苏莱曼养育了6个孩子,其后更是令人吃惊地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同苏莱曼正式结婚,成为他合法的皇后。
在其影响下,终其一生奥斯曼帝国和其祖国波兰都保持了和平。苏莱曼一世逝世后,柔克塞拉娜的儿子塞利姆二世继承了苏丹宝座。
柔克塞拉娜在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和麦加等地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著名的有许蕾姆苏丹公共浴场等。

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一世,出生于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又称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皇帝。他将基督教发展成为欧洲的主导宗教,被认为是基督教历史上除耶稣之外,贡献最大的人。
约280年,君士坦丁出生在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父亲在皇帝戴克里先宫廷中担任高级将领,后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父亲去世后,君士坦丁在军队的拥护下,成为统治罗马西部的皇帝,但因帝国一些将领的反对,爆发了长达6年的内战。312年,君士坦丁击败最后一个挑战者,统一了罗马帝国西部。323年,君士坦丁主动进攻罗马帝国东部控制者李锡尼,并将其击败,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君主。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他废除四帝共治制,将帝国划分成四个行政区,分配自己的子侄到这些区域进行统治。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扩建并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之后又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在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在军政改革方面,君士坦丁用宫廷卫队来代替近卫军,并亲自进行操控,还不断地削弱边疆军队的实力,强化皇权。君士坦丁一世于337年5月22日在君士坦丁堡去世,享年62岁,他在临终前受洗成为基督徒,去世后被埋葬在圣使徒教堂。
君士坦丁一世统一了罗马,在为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家发展、民众需要的规章制度,使罗马帝国强大起来,同时也使受压迫的基督教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演变成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

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公元12年8月31日-公元41年1月24日),又称卡利古拉,是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建立了恐怖统治,神化皇权,行事荒唐。由于他好大喜功,大肆兴建公共建筑、不断举行各式大型欢宴,帝国的财政急剧恶化。后来他企图以增加各项苛捐赋税来减缓财务危机,引起所有阶层的怨恨。41年1月24日中午,卡利古拉被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刺杀身亡。

 

家族背景
卡利古拉承继于屋大维(奥古斯都)所属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他的父亲是当时相当受到军民一致爱戴的日耳曼尼库斯,母亲则是奥古斯都的孙女大阿格里皮娜。日耳曼尼库斯与大阿格里皮娜生有九位子女,其中六人养育成年:三个儿子为尼禄·恺撒、德鲁苏斯·恺撒、卡利古拉;三个女儿为尤利娅·莉薇娅、尤利娅·德鲁西拉、小阿格里皮娜。

14年,奥古斯都逝世,继子提比略继任皇帝,提比略将侄子日耳曼尼库斯过继为子,宣告其为皇位继承人。提比略当政时不受人民欢迎,于是人们普遍希望日耳曼尼库斯能够顺利地就任皇帝。但日耳曼尼库斯于19年病死,人民便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日耳曼尼库斯的三个儿子身上。提比略统治后期,宫廷斗争迭起,提比略遂以强硬手段对待亲族:日耳曼尼库斯的遗孀大阿格里皮娜遭到流放并于33年在流放地绝食而死,其子尼禄·恺撒与德鲁苏斯·恺撒也分别受到流放与监禁身亡,卡利古拉则是在其19岁那年,奉诏前往卡普里岛陪伴提比略,便于提比略就近监视。

执政之前
卡利古拉在提比略身边时,对名义上的“祖父”提比略百依百顺,从未提起过自己亲人所遭受的不幸,他以惊人的伪装来掩盖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对待。古罗马作家、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曾讽刺地说道,“从没有见过比他更好的奴仆,或比他更糟糕的主人了”。
37年,皇帝提比略以79岁的高龄驾崩。此时的皇室近亲男性成员当中,只剩下卡利古拉与提比略一个未成年的孙子“小提比略”。因此,他是在大多数行省人民与士兵的期盼下登上皇位,而罗马市民也怀念他的父亲,并同情他那几乎灭绝的家族。当他从米塞努姆启程来到罗马时,一路上都有人民设置圣坛欢迎他。
初期执政
虽然提比略的遗嘱中指名,让卡利古拉与小提比略为他的共同继承人。但罗马元老院却一致地将第一公民的所有特权,全都给予了卡利古拉一个人独享。在人民欢欣鼓舞的气氛下,厚葬了前任皇帝,并将他母亲与兄弟的骨灰运回罗马,召回他的姊妹小阿格里皮娜,赦免所有过去遭到流放的人。他将“奥古斯塔”的称号授予自己的祖母小安东尼娅(为小安东尼娅拒绝),将小提比略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他还当众焚毁了前朝的告密文件,表明他心胸坦荡,不愿听取告密。

他仔细却非严苛地审查了骑士的名单,并对犯了小过失的人施与宽容。他在意大利本国内取消了物品的拍卖税。他还打算恢复公民大会,把共和时期选举国家官员的权力归还给它。他两次慷慨地分发给每位公民300塞斯特斯,两次为元老贵族和骑士阶级的家属举办丰盛的宴席。卡利古拉亲身表明他鼓励一切好的榜样。
他完成了罗马的几项公共工程,包括奥古斯都神庙和庞培剧院。在叙拉古,他修缮了年久毁坏的城墙和众多神庙。他经常举办角斗比赛、战车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舞台演出,并获得了人民的普遍爱戴。
转向残暴
在斐洛的著作《觐见盖乌斯(Legatio ad Gaium)》中提到,卡利古拉在37年10月生了一场重病。病愈之后不久,他就与元老院阶层决裂,并展开了一连串倒行逆施的政策与残暴的统治。
38年,卡利古拉最亲昵的姊妹尤利娅·德鲁西拉病死,更令他的性情大变。原先古罗马的执政者只有在死后才被奉为神明,但卡利古拉命令将从希腊运来的诸神雕像的头部去掉,换上他自己的头像,并要求人们经过时必须向自己的神像致敬;卡利古拉自命为神,告诉众人他常受诸神邀请到天庭生活。
卡利古拉的祖母小安东尼娅曾劝阻他的诸多恶行,卡利古拉却回道:“我可以用 我想用的方式对待任何人。”卡利古拉为稳固自己的皇位,下令毒死小提比略以消除威胁,此举彻底激怒了两人的祖母小安东尼娅,小安东尼娅在悲愤中自裁,而苏维托尼乌斯则称小安东尼娅是被卡利古拉毒死。卡利古拉强迫自己的岳父马库斯·尤尼乌斯·西拉努斯(Marcus Junius Silanus)自裁,处死了妹夫马库斯·雷必达(Marcus Lepidus,尤利娅·德鲁苏拉之夫)。他常在宴会中看上元老院议员的妻子或情妇,便将她带回自己家里,之后再抛弃对方。他还处死了曾经帮助自己登基的近卫军长官纳维乌斯·苏托里乌斯·马克罗(Naevius Sutorius Macro),流放了自己的姊妹小阿格里皮娜。并经常借故羞辱、或以残忍的方式折磨或虐杀元老院议员,剥夺许多罗马最高贵家族的古老标志。他经常公开地痛骂所有的元老院议员,拿出以前销毁的告密材料的副本,指控他们过去的一切可耻行径,并多次威胁要以叛国罪名处死他们。

他凭着一时冲动,突然萌生征服日耳曼的念头。于是他立即从各地集结军团和辅助军团,在行省各地征税,并且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筹集各种军需供应品。除了不列颠南部的一位国王向他投降之外,在未进行真正的战争之前,他就打消了进军的念头。他还回想起提比略即位之初日耳曼军团的哗变,当时的军队曾经攻击过他的父亲与年幼的自己,于是他想对军团实行“十一抽杀律”的残酷手法作为报复;后来士兵们得知消息打算反抗,卡利古拉才作罢,但此举无疑使卡利古拉失去了军队的支持。后来他还是吹捧自己的战功,以“小凯旋式”回到了罗马城。
卡利古拉穷极豪奢的许多措施,让过去由提比略累聚的27亿塞斯特斯的国库,在一年之内耗费一空。于是卡利古拉便想出各种方式来敛财:他取消了罗马公民权能够传予后代的法律,限制行省人民、获释奴隶仅能将公民权给予“第二代”,藉以增加缴税的人口;他要求人民在遗嘱中必须将皇帝列为遗产受赠人之一,否则该遗嘱便无效力;他还默许各式的诬告构陷,并以法庭判决没收被诉者的财产。卡利古拉甚至将奥古斯都与提比略皇宫内的器具拿出来拍卖,并派出近卫军队长征收一切商品交易的税捐,甚至连搬运工人、妓女(溯及既往)也全得缴税。这些措施公布之后,使得卡利古拉丧失了一般人民的民心。
遇刺身亡
卡利古拉的癫狂和掠夺,激起了多次谋刺行动。
40年,卡利古拉突然向元老院宣布,他计划永久离开罗马,搬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那里,他希望被尊奉为在世之神。由于罗马皇帝的权力已深刻影响了帝国的政治运作,因此,如果卡利古拉的决定付诸现实,罗马元老院和近卫军都将再也无力控制皇帝的放荡和暴政。考虑到这一点,皇帝的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Cassius Chaerea)说服了他的同伙,包括马库斯·维尼奇乌斯(Marcus Vinicius)和路奇乌斯·艾尼乌斯·维尼奇安努斯(Lucius Annius Vinicianus),将他们的阴谋迅速付诸行动。在先前的场合中,卡瑞亚曾受到卡利古拉以言语侮辱——卡瑞亚年轻时曾在战场上受伤,生殖功能丧失,卡利古拉以“普里阿普斯(Priapus)(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之神)”讽刺他,令他怀恨在心。
41年1月24日中午,当卡利古拉打算去用午餐,走在宫廷的长廊时,卡瑞亚与数名合谋者上前,合力刺杀了卡利古拉,并将他的妻子卡桑尼娅与年幼的女儿尤利娅·德鲁西拉一并杀死。当卡利古拉的忠诚的日耳曼卫队做出回应时,皇帝已经死了。
卡利古拉享年29岁,在位3年10个月8天。他的尸体被悄悄地运出,在仓促准备的火葬堆上烧了一半便加以掩埋。后来他的姊妹们从流放地回来,把他的尸体挖掘出来,重新火化并加以安葬。

圣·奥勒留·奥古斯丁

圣·奥勒留·奥古斯丁(英文:Augustine of Hippo,拉丁语:Augustinus Hipponensis,公元354年11月13日—公元430年8月28日)是早期西方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哲学代表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代表理论有“恩典说”“光照说”“上帝创世说”等。
奥古斯丁出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米底亚行省塔加斯特城, 母亲是基督徒,父亲是异教徒。奥古斯丁从7岁起,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17岁时,他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早期信奉摩尼教并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最后于386年皈依了基督教。奥古斯丁少年时代生活随性,皈依基督教后痛改前非,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他以忏悔的方式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记录在其著作《忏悔录》中,该著作也被称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自传。奥古斯丁做过教师、神父, 后升任北非希波主教,后半生致力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奥古斯丁死于公元430年汪达尔人兵临希波城之际。
奥古斯丁借用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以服务神学教义,为人认识上帝的绝对权威奠定了神学基础。他以《圣经》为本提出了正统三一论,主张神是绝对存有和单一不可分的观念,这一观点集中体现在其著作《论自由意志》当中。他把灵魂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官能,同时认为这三者是统一的,也就是灵魂是统一的。奥古斯丁认为神是“三位一体”,父、子、圣灵虽有别,但共有一体,本质上是一。他还认为人即使未曾堕落,人未来的命运仍需完全依靠神,相信只有神能恢复罪人自由意志的自由。奥古斯丁还依据基督教教义,建立了当时最为系统的历史哲学体系,即其著作《上帝之城》中的“尘世史”和“天国史”。
奥古斯丁以其丰富的思想和聪颖的思辨能力为基督教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完整体系,对西欧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3世纪以前的经院哲学中,奥古斯丁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在中世纪时,奥古斯丁因其宗教立场被教会称为“恩宠博士”“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使者”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者把“回到奥古斯丁”看做是改革教会的一个途径。在近现代的许多哲学流派中,也经常见到奥古斯丁哲学的影子,由此他被称为“西方的导师”。

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

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公元37年12月15日-公元68年6月9日,Nero Claudius DrususGermanicus,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格奈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与尤莉娅·阿格里皮娜之子,罗马帝国朱利亚一克劳狄王朝的末代皇帝。
公元37年12月15日,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出生于罗马帝国的安提乌姆,幼年时尼禄被舅舅卡里古拉剥夺遗产并交由姑母多米提娅·列庇妲抚养,后其母亲阿格里皮娜嫁与皇帝克劳狄乌斯,尼禄在母亲的辅助下过继给皇帝并成为帝位继承人。公元54年10月13日,17岁的尼禄被罗马皇家禁卫军拥为皇帝,并获罗马元老院的同意。尼禄在位初期承诺尊重元老院的权威和特权,一反前任皇帝克劳狄乌斯的严苛政策,采取温和宽容的政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措施以保证罗马民众的生活,并维护罗马帝国边疆的稳定,因此尼禄执政前五年被后世帝王图拉真称为“尼禄五年”。但尼禄执政后期专注于艺术和娱乐活动,长期处于奢靡的生活,并且于公元59年和公元62年先后诛杀其母亲阿格里皮娜和妻子屋大维娅,后由于公元64年罗马大火而失去民心支持并与罗马元老院的元老关系破裂。公元68年3月,高卢行省总督文德克斯和西班牙行省总督伽尔巴等人先后起兵叛乱,同年6月9日,罗马元老院宣布伽尔巴为皇帝并判处尼禄死刑,尼禄在逃跑途中自杀身亡,年仅31岁。
尼禄是罗马帝国朱利亚-克劳狄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由于尼禄专注于艺术并沉溺于奢侈生活,最后失去元老院的支持。他死后罗马帝国重新陷入混乱,军队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拥立皇帝,为后世罗马帝国的灭亡埋下伏笔。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评价:“尼禄是罗马帝国一位品行恶劣且奢侈无度的皇帝。”

玛利亚

玛利亚(约公元前18年-公元41年)(希伯来语:מִרְיָם‎,Miriam,Miryam;亚兰语:Maryām;古希腊语:Μαριάμ;拉丁语:Maria;阿拉伯语:مريم‎;英语:Mary)有时译为马利亚,意为蒙大恩的女子。她也被称为圣母玛利亚、慈悲圣母、童贞圣母、玫瑰圣母等,在《古兰经》中,玛利亚被称为麦尔彦。她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母亲,传说玛利亚在童贞的状态下受孕而诞下耶稣。
传说玛利亚降生为人之前是天国的一位精灵,后被上帝挑选出来成为主的母亲。玛利亚降生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中的一个犹太家庭,长大后,她被许配给了约瑟,但约瑟还未迎娶玛利亚,玛利亚就从圣灵处怀了孕。玛利亚产下一子取名耶稣,随后为躲避希律王的追杀,她与约瑟、耶稣一起逃往埃及。直到希律王死后,他们才从埃及返回。耶稣受难时将玛利亚托付给了自己的门徒,玛利亚成为了信徒之母。玛利亚的形象也经过了发展演变,在《圣经》中,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从教父时期至中世纪,玛利亚的人性逐渐消失,神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她变成了一位供人顶礼膜拜的圣母。至文艺复兴时期,玛利亚又回归了其最初充满人性美的母亲形象。
对于玛利亚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新约的四福音书中,但其中的叙述并不完整,因此在后世出现了许多如《多默福音》《雅各第一福音》等伪经及圣徒传记对玛利亚的生平进行补充,其中不乏轶闻传说,如玛利亚与耶稣的相处、玛利亚的婚姻及玛利亚升天等。玛利亚在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如天主教、东正教等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同的教派中其角色又有着差异。玛利亚在神学信仰体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以玛利亚命名的圣堂,还有许多为纪念玛利亚所设立的节日以及以玛利亚为主体的绘画、雕塑作品。
姓名与称号
玛利亚的希腊文原名为Μαρίαμ,音译为玛利亚,一称马利亚,由于玛利亚降生于世之前是天国的精灵,因其一直遵守上帝的戒律和教义,故被上帝挑选降临于世并成为了主的母亲,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前往拿撒勒城告知玛利亚她将无玷产子时,便称:“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玛利亚之名意为蒙大恩的女子。
不同教派对玛利亚有不同的称号,天主教除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外,还尊玛利亚为“圣母”,称她为圣母马利亚、玫瑰圣母、童贞圣母、路德圣母;东正教信奉圣子、圣灵、圣父三位一体,尤其重视对圣像的使用,东正教也称玛利亚为圣母马利亚、童贞圣母;新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于圣母马利亚的崇拜,拒绝尊玛利亚为圣母,因此新教称其本名“马利亚”。
人物生平
玛利亚的诞生
玛利亚起初是一个居住在天国无生无死的精灵,在这段时间里玛利亚获得了特殊的能力和禀赋。由于玛利亚一直恪守上帝的教导和戒律,因此她被上帝从众多精灵中挑选出来,并被派遣到人世间成为主的母亲。她降生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中的一个犹太家庭并被抚养成人。在玛利亚的成长过程中,其父母充分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她不仅被授以摩西律法还被传授了弥赛亚预言,并培养出对上帝坚实的信念。
玛利亚怀孕产子
许配约瑟
《路加福音》记载,玛利亚被许配给了一个名叫约瑟的男子。约瑟与玛利亚都生活在拿撒勒城中,约瑟依靠木匠做活维持生计,二人从小便相互认识,且经常联系。在遴选玛利亚的丈夫时,祭司让所有所有追求者手拿树枝,并称只有令树枝开花的人才能成为玛利亚的丈夫,最终的结果为约瑟手中的树枝成功开花,因此玛利亚便被许配给了约瑟。
无玷受孕
《路加福音》记载,天使加百列奉神的派遣前往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去寻找玛利亚,天使加百列见到玛利亚时便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并称她将怀孕生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耶稣。玛利亚对于自己还未出嫁却将怀孕感到不解,加百列解释说玛利亚怀孕是由于圣灵降临到了她身上,因此她将生下神的儿子,同时加百列还说正是由于神的赐福,玛利亚一直未能有孕的亲戚伊利沙伯能在年老之时怀孕。玛利亚听闻便去看望亲戚伊利沙伯,玛利亚见到伊利沙伯后便向她问安,伊利沙伯腹中的胎儿一听见玛利亚的问安便开始跳动,伊利沙伯见此场景直呼玛利亚及其腹中胎儿皆是有福之人。
但玛利亚怀孕之时约瑟尚未迎娶,这使得约瑟心有芥蒂,约瑟不愿出言羞辱却想暗中把玛利亚休了,据《马太福音》记载,正在此时,一位主的使者在梦中告知约瑟不必为此忧心,因为玛利亚所怀胎儿是圣灵降临,约瑟只要安心迎娶玛利亚即可。约瑟梦醒后便遵照主的指示迎娶了玛利亚。
生下耶稣
据《路加福音》载,在玛利亚怀孕之时,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要求民众上报名册。因为约瑟是大卫家族的人,因此他带着玛利亚一同前往大卫之城伯利恒进行上报,此时已经临近玛利亚的预产期。不久后,玛利亚的产期到了,她产下一子,由于客房没有多余的地方,便将婴儿用布包起来放在马厩里。玛利亚产子八天后便给孩子进行了割礼,并给他起名耶稣。
玛利亚逃亡埃及
《马太福音》载,耶稣诞生时正值希律王的统治,有几个来自东方的博士到耶路撒冷打算拜见耶稣,希律王感到不安,害怕耶稣威胁自己的地位。此时主的使者在梦中再次启示约瑟,要他带着妻子和孩子赶紧逃亡埃及,因为希律王将要追杀他们。约瑟醒后遵从主的指示带着玛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在其走后,希律王差人将伯利恒城及四境之内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屠杀殆[dài]尽。直至希律王死后,主的使者才在约瑟梦中显现,告诉他可以带着妻子与孩子回家了。
玛利亚与耶稣的相处
圣殿相见
《路加福音》载,玛利亚在生下耶稣后按照主的指示完成了割礼等种种事情后便带着耶稣回到了伯利恒,每年逾越节,玛利亚夫妇和耶稣便到耶路撒冷去守节期。耶稣十二岁时,待他们守满节期后,玛利亚和约瑟便回到了伯利恒,但他们并不知道耶稣还留在耶路撒冷。经过多方寻找,玛利亚终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之中找到了耶稣。
亲视神迹
《约翰福音》记载,某日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玛利亚、耶稣及其信徒前去赴宴,酒喝完后,玛利亚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应摆放六口石缸,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便令人把刚盛满水,顷刻间,水便变成了酒,耶稣令人将酒舀出,送给管理宴席的人,这是一件神迹。
成为信徒之母
据《约翰福音》记载,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玛利亚及其姐妹都站在十字架旁边。耶稣见玛利亚和自己的门徒都在,便对玛利亚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自己的门徒说:“看,你的母亲!”此后,这位门徒便将玛利亚接到自己的家中居住,玛利亚也成为所有信徒之母。

 

保罗

圣保禄(公元5年6月29日—公元67年),又名扫罗,在塔尔索(大数)出生。天主教称保禄,犹太教的法利赛派的教徒,便雅悯支派的后人,也是基督教正教会(东正教)安提阿牧首区首任牧首。
一生中至少进行了三次漫长的宣教之旅,足迹遍至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许多教会,影响深远。被基督教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家。其纪念圣日为6月29日,与圣彼得联合庆祝。

早年经历
“我是犹太人,生于基里基雅的塔尔索。在这城——耶路撒冷长大,……受教于加玛里耳足前……”(宗22:2)。保禄向想动手捉拿他的耶路撒冷群众,简略说明自己的出生和来历。他承认自己是犹太人,但是在国外的塔尔索(大数)城诞生的,据说保禄的祖先是从基斯加拉(Giscala),迁来塔尔索居住的(S·Hieronymus:Deviris Illustribus.51 PL 26.617. )可能在罗马护民官安多尼任期内取得了罗马国籍。

保罗全身像
在公元初,保禄在这座民族杂处的都市里诞生了。他与耶稣可说是同时代的人。保禄原属于本雅明(便雅悯)支派,他的父母或许为纪念这支派所出的撒乌耳君王,便给他起了一个犹太名字叫撒乌耳――今依希腊文音译作扫禄(扫罗Saul),和一个罗马名字:保禄(保罗Paulus)一一意即“微小的”。
保禄的父母是很热心的犹太人,属法利塞党,因此,在保禄诞生后第8天就给他行了割礼,并在他长大时,即刻便教以梅瑟的法律和祖先的遗训(罗11:l斐3:5-6宗22:l-5等处)。根据祖先的传授,保禄5、6岁时便开始诵读圣经,10岁时,就研究《米市纳》(Mishnah)和从事学习编织帐幔的手艺(宗18:3)。
保禄宗徒后来时常夸耀自己的手艺就如他时常夸耀自己的罗马(宗20:34格前4:12得前2:9得后3:8等处),因为这手艺如同罗马国籍,大有助于他的传教事业,一来使他能自给,而不依赖他人,二来使他能更容易与社会人士多接触。保禄在塔尔索除了肄业于会堂的学校外,似乎还读过希腊学校,因为他的希腊文写得很流利,笔法雄浑有力,除非正式受过希腊教育,决不会有如此的造诣。天才的保禄在塔尔索港见到了各国各地属于罗马帝国或不属于罗马帝国的人民,在大街小巷内,看到了异教人举行的仪式和游行,听到了各党派的哲学理论,如斯多噶、伊壁鸠鲁、昔尼克等各派所讲的哲理,其中尤以斯多噶学派在当时的塔尔索城内,拥有极大的势力。为此保禄的辩论法,多少也可能受了斯多噶学派辩论法的影响。
保禄15、16岁时.便到耶路撒冷在加玛里耳经师足前研究圣经,由此可见.保禄的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热忱。保禄有名师加玛里耳当他的教授,在经学和道德上突飞猛进.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参阅迦l:14宗22:3—5,33-40等处)。他从经师加玛里耳学得了经典的精义、解经的方法和祖先的遗教。
根据以民的风俗,男子到了18岁,便要结婚成家立业,然而保禄如同一些著名的经师一样,以梅瑟的“托辣”为自己的“圣洁新娘”;如此,他便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天主,终身不娶(格前7)。原来当时在厄色尼派和谷木兰团体中,守贞的风气极其盛行,因此,保禄矢志守贞不算是一件奇事。
保禄在研究圣经毕业之后,便回到塔尔索;但是由于他的热心,和他在圣京与经师及司祭等所有的交谊似乎每年都到圣城去。就年代和历史的背景来说,他在公元29年或30年上,可能见到耶稣,并且有些现代的学者根据格前9:15及格后5等处的记载,认为他实在见到了主耶稣;不过保禄在归化之前只凭肉眼判断耶稣,即只根据世俗人的见解判断耶稣,否认他是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默西亚;但是保禄归化即刻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是人类的救主,是天主的圣子。
基于上述,我们不能不赞叹天主的无上智慧,因为他为向世界文化最高的希腊、罗马传扬福音特选出了保禄做自己“特选的器皿”(宗9)。的确,保禄出生地受了希伯来、希腊和罗马三种文化的影响,而他也就被这三种文化蒸陶,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伟大宗徒。由于保禄具有天聪及活动的广阔,因此,他对于外邦人的缺点和优点,了如指掌(罗l一3),知道外邦人寻求天主的态度,好像愿意触到天主,寻找到天主(宗17)。再者保禄凭着自己罗马国民的身份,能够随意遍游全罗马帝国。他虽然不懂拉丁语,但是,他除了精通本国的古今语言――希伯来和阿剌美语外,还能流利地说当时全帝国最通用的希腊语,他不论到哪里去,都能向犹太侨民及外邦有知识的人士,宣传福音。
研究“外邦宗徒”,好像在他本人身上可以找到一些矛盾的地方。这点,我们可以用他自己所说的话来说明:“但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宝贝……”(格后4:7)从格前2:3,格后10:l,12:6迦4等处的述,可以推知保禄的身体并不十分健康,他经常患有种慢性疾病,常阻碍他从事传教工作。他头上有稀疏的头发,双眉相连,呈钩状,和蔼可亲;有时他显得是个凡人,有时他的面貌却相似一个“天使”( Acta Pauliet Theclae Ⅲ)。从这段记述上可以断定:保禄的“瓦器”是“壮健有力的”,否则他绝对不能30年之久,忍受传教生活中的无数苦劳(格后11);固然,有天主的恩宠可减轻他的痛苦(格后12),但是,坚强的意志也时常鼓励着他的肉身,服从他传教的雄心壮志。在这个“瓦器”中,存有一个独特的灵魂,这个灵魂的能力是如此的坚强,以致有些近代学者爱拿“唯一基督之后的第一人”的名句( The first after the Unipue)来赞美保禄。由他的书信可知他的悟司具有直观和辩证的能力;他的经学知识广博精深,他意志坚强,天生有作领袖的才能,会统治领导群众;他有一个像慈父的心,有时更像一个慈母的心(迦4:19—20,格前4:14一15),此外还具有君子的高尚风度和侠士的义气。
保禄有不少天生的才能,在同胞中,他的学问日有进步,远超过他的同辈(迦1:14),乃是极自然的事;并且我们可推测到,如果他没有被耶稣选拔为宗徒,他一定会围着他这些才能和宗教热忱,而成为一位著名的“辣彼”,与他的师傅加玛里耳和希肋耳、阿基巴等经师齐名。
保禄在被耶稣选拔以前,他和他父亲的理想,仅限于解释天主的法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保留名人的言论,必领悟比喻的妙理,必参透箴言的真谛,必玩味寓言的奥妙。他出入于伟人之中,周旋于王侯之前;周游异民的邦国,考察人间的善恶。”(德39:1一5)
迫害教会
公元34、35年,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名叫斯德望。路加记载说:“斯德望充满恩宠和德能,在百姓中显大奇迹,行大征兆”(宗6)。由于斯德望传教热心,信友的数目日渐增多,甚至有许多司祭也信奉了基督的教会。此外,那些在圣京建有会堂的基勒乃,亚历山大、基里基雅和亚细亚人,既敌不过斯德望的智慧,就想除掉他,便唆使人控告他犯了亵读梅瑟和天主的罪。当时在基里基雅会堂中,有一位名叫扫禄的,最憎恨斯德望,因他坚信唯一拥护天主权威的方法是消灭基督教。他自觉自己有丕乃哈斯和厄里亚所有的热忱,他十分赞同把斯德望杀死,并且要亲眼看见斯德望被人杀死,心中才感到痛快(宗 7:60-8l)。后来保禄论到自己迫害天主教会时感慨地说:“本来我本人过去也认为应尽力反对纳匝肋人耶稣的名”(宗26:9,亦可参考弟前1:1-3)。的确,主耶稣的话:“……并且时候必到,凡杀害你们的还以为是尽恭敬天主的义务”(若16:2),完全应验在保禄身上了。但是,假使仔细一问:保禄究竟为什么要攻击基督的教会?可以答说,有两个理由:一、因为保禄以为耶稣是一个假默西亚,是亵读天主的。二。保禄以为耶稣自称是“天主之子”是狂妄自大。由于这两个原因,保禄才疯狂地在耶路撒冷、在犹太、在撒玛黎雅和叙利亚,极力想消灭基督的教会(宗8:l—3,9:l-3,迦 l、格前15、斐36弟前1:l-3)。
保禄从所捕的基督徒的口供里虽然一天比一天更认识耶稣的默西亚主义以及他的事迹,他的要求和他的福音;可是基督徒的口供和被拷打,不但不使他怀疑自己如此迫害“天主教会”(迦1)是不合理的,反而使他更确信迫害“天主教会”是应该的。那么,他的突然归化是耶稣复活奇迹以外最大的奇迹。这一主要事实在《宗徒大事录》内曾记述过三次,而保禄在自己所写书信内,至少也提及过7次(宗9:l一20,22:3—21,26:9—20迦1:13--14格前9:l, 15:8格后 4:6斐 3:12弗3:7—8弟前l:1l)。现代的一些学者,把“保禄的归化”说成“保禄的蒙召”。“归化”与“蒙召”这两件事是分不开的(迦1等处)。保禄把自己的蒙召和归化,完全归功于天主的仁慈,并且对于自己的归化,他认为是一个真实的超性的事。保禄在他归化的那一天,实在看见了复活的耶稣,其时他不但明白耶稣即是默西亚,而且也明白耶稣是天主的独生子:耶稣的光荣即天主父的光荣。保禄的归化不是伦理上的一种悔改,更不是一种与天主言归于好的感情上的改变。他从来不想自己是已远离了天主而是一种“启示”和一种新的创造。那一天,天主将自己的圣子显示给了他(迦1),使他稍微领悟到基督尊贵的地位和他妙身的奥迹,使他不但成了基督徒,而且还成了基督的伟大宗徒,历代教会的导师。我们不愿意说,他后来传福音时所讲的道理,是他在大马士革近郊见到耶稣的这一显示,实是保禄所讲道理的来源,和他后半生活动、为主致命的第一和最后的主要原因。
准备时期
所谓“准备时期”,是指保禄归化后(公元36年),到他第一次出外传教(公元44、45年)的一段时期。在这8、9年的一段时期内,保禄为其将来所负的伟大使命,在圣神引导之下做了相当的准备。按新约的记载,他在这几年中,首先在大马士革宣传福音(宗9:20),以后去了阿拉伯旷野,从那里再回到大马士革,久居其地,传扬耶稣的福音(迦1:27宗9:20)。犹太人见保禄归化,宣传耶稣,便想把他除掉。这阴谋为保禄所知,在信友协助下,逃出了大马士革城,前往耶路撒冷。关于他归化的事,门徒们还十分怀疑,对他有所畏惧。巴尔纳伯却带他去见了宗徒(迦 1:19-28),说服了他们,叫他们对保禄可以完全放心,在圣京保禄效法圣斯德望,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昔日参加谋害他的罪,便开始向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希腊籍犹太人,宣讲耶稣的福音。然而由于耶路撒冷的门徒害怕再发生一次像斯德望所遭遇的迫害,同时又由于主耶稣在圣殿内告诉他活动的地区不是耶路撒冷,而是遥远的外邦,所以只逗留了15天,便离开了圣城,回到自己的故乡塔尔索去了(宗9:26-30,22:17一21)。
保禄在塔尔索传扬福音,有5年之久,并且建立了一些会所(宗15)。然而,保禄总觉得主耶稣遣他到外邦人中传教的话,尚未应验(宗26:17)。梅瑟、厄里亚、古先知们,都曾等待过天主给他们所规定的时间,保禄也得等待。约在公元43年,巴尔纳伯从安提约基到塔尔索去找保禄,找到后,即刻请他到安提约基去担任传扬福音的工作,因为那里归化基督的外邦人一日多似一日,有谁比保禄——耶稣自己选拔的外邦宗徒,更能担当这项使命!当他一明白天主给他预定的时期已到,便即刻随巴尔纳伯到安提约基去了。在这城中传扬福音,服侍天主凡一年之久。这一年在保禄一生不安定的岁月中,算是最安定的一年,也算是他为主作战的前夕(宗11:27-31)。不料,保禄在安城传教的活动,没有多久便中断了几个星期,因为他和巴尔纳伯奉安提约基教会的命,要把当地教会的捐款送往耶路撒冷去(宗11:27--31)。他们两位使者在圣京只逗留了几天,因为其时耶路撒冷的教会正遭受阿格黎帕王的迫害,不能在那里久留,况且安提约基教会也正需要他们二人回来传扬福音。保禄和巴尔纳伯在耶路撒冷时,住在巴氏的表弟马尔谷的家中,二人任务完成后,便带着热心的马尔谷,离开耶京回安城去了。自安城保禄和巴尔纳伯由近及远,向外邦人展开了传教工作。这一创举,对于教会向外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这7、8年内,吾主如何预备了自己的宗徒,去完成他所负的使命,这是一个难题,因为没有人能够明了保禄和耶稣间的结合程度。金口若望曾屡次尝试要揭开这个秘密,然而也感到这是语言所不能形容的秘密,最好也只好写下了那么简短的一句:“保禄的心就是基督的心”的名言。
虽然如此,我们仍觉得有些事情多少是可以向读者解释一下的。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保禄亲自看见了复活的耶稣,但是他不能因此而轻视或不愿耶稣的教会,相反,耶稣还命他接受洗礼,加入教会。他在进人耶稣羊栈之后,便急切询问有关救主的事迹:他的言行,他的惨死和他的复活。他归化后第三年就去耶路撒冷拜见伯多禄,从渔夫口中得到了耶稣的福音和他的一生事迹。保禄虽然很喜欢瞻仰和宣讲光荣的耶稣,但如果我们细读他的书信,那么便可以看出他也认识耶稣“在血肉之身时”所过的生活(希5),这无疑是他由教会所接受的宝藏。再者保禄一接受了洗礼,即刻就充满了圣神的恩赐和奇恩,成了一个属于圣神的人(Homo pneumaticus=spiritualis),“属神的人”(格前3:l),即是时常受圣神引导和蒙受圣神奇恩(Charismata) 的人(参见宗16:9,22:17,27:23-24,格后12:9,格前12:12等处)。他的智慧无疑与这些启示和他的圣经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他的智慧是由天主的启示,圣教会的教训和他广博的圣经知识培养出来的。
他既然见到了耶稣,听到了耶稣要他做外邦人的宗徒,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到阿拉伯旷野中去,而不立即去到远方外邦人那里传扬福音?关于这个问题,教父们已有了最好最确切的答复;现在公教和非公教的学者认为再确切没有了。得了大马士革的显示以后,保禄如同梅瑟、厄里亚等人一样,需要一个安静能专务祈祷的地方,好在祈祷和静观中,把旧约与新约做一番比较。结果在这样的比较中,他发现耶稣的福音,是救赎人类的无可比拟的伟大力量,是天主向世人所发表的最后而具有法定性的神圣道理。他又发现旧约所有深奥意义,不是为他同胞的“辣彼”所能理解的,必须在福音的光照下,才能有所启示,换言之,旧约的永远价值只有在福音的光照下才能反映出来。
旧约的末世论“上主的日子”、“天主的国”、默西亚论、以民的被召选……这一切大道理,在新约内,或更为纯粹,或得到了应验。保禄在阿拉伯旷野和塔尔索所过的沉思岁月,与他日后传教所过的忙碌生活,同样在教会的传教与研究上,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示范作用。保禄真是“唯一基督之后的第一人”。
保禄在第一次开始出外传教以前,他被提升到第三层天上,见天主圣三,领悟了天主救赎人类的伟大计划(格后12:1-6),因此可以说他已有了传教的完备经验,能将耶稣的名号传给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子民(宗9:13);他从此以后,也感觉自己所写的和所讲的道理,已不是自己的话,而是天主的话(迦1:11-12)。
传教生活
保禄的传教生活,可以说正式开始于公元45年,当时圣神对安提约基教会的首长说:“你们给我选拔出巴尔纳伯和扫禄来,去行我叫他们要行的工作”(宗13)。保禄的传教从此开始,一直到公元67年在罗马郊外殉难之日为止。他的传教生活是积极、惊险和艰苦的,这可以从《宗徒大事录》和他的书信中见到。古今的经学家经常把他在这20年内所做的事和遭遇,分为下列几个时期:一、三次传教行程,二、凯撒勒雅的囚禁,三、罗马之行,四、罗马的囚禁,五、晚年的事迹和为主致命。可是在此我们不愿意多记述他20余年所作的事,只打算比较有系统地提出那些使读者更容易了解保禄的精神,和他传教事业的原动力与效果的事迹。
兰赛(Ramsay)曾多次记述保禄自从归顺耶稣以后,尤其在耶路撒冷圣殿再次见耶稣和听到他所说的“你去,因为我要打发你到远方外邦人那里去”(宗22:21)的那句话以后,他便凭着罗马国民的身份矢志传教,使罗马全帝国都归顺主耶稣。保禄宗徒不但殷切盼望罗马帝国归顺救主,而且更盼望天下万民都接受圣恩,归属耶稣名下(罗1:5格前15:23弗3等处)。安提约基的尼革尔西满和厄提约丕雅甘达刻女王的太监(宗14:l,8:27)的归化,为保禄常是一种激励。愿基督君临天下,为要达到这个目的,保禄才被选为耶稣的宗徒。保禄虽然自己未能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教会内将要出现许多效法伟大宗徒保禄的使徒,他们将迅速引导万民归顺基督。
保禄非常喜欢“宗徒”这称号,喜欢这称号的含意,又喜欢自称为士兵(弟后 2:3-11),明智的建筑师(格前3-9),又爱把自己为尽宗徒职务所受的劳苦当做司祭所献的供物(罗15:16)。因此,根据他的思想,他尽宗徒的职务,热心如献祭的司祭,勇敢如耶稣的士兵,明智如聪明的建筑师。
如果注意这位明智的建筑师的传教方法,便可看出,他的传教方法有三个主要原则:一、先在犹太人大会堂里讲福音,因为这是选民的特权(罗1:16),同时犹太会堂又可以用来作为宣讲福音最适宜的根据地;二、特别选择省会、大都市、交通要道,作为宣讲福音的中心,这样,福音的真光就自然很快地传达于四方;三、他所决定的计划无论如何周详,但一知道天主圣神另有所决定,便即刻俯首顺从,在第二次传教的行程中,像这样的例子就非常明显(宗16:16-20)。
最后保禄所采取的传教策略,是一种仿佛锥形的攻势:他想从东方和从极端的西方攻破罗马——当时的世界京都(罗15:18-24),他却没有想到会有意外的事,阻止他实现这个战略计划。
保禄向犹太同胞宣讲福音常遭失败,在保禄看来却是天主的圣意,是天主要他到别处去传教。作战的战士虽一时失败,但为统帅的君王基督,必永远得胜,永远为王。
保禄传福音有两种方式:一种用来专向犹太人及其归依者宣讲福音(宗13:16-17);一种用来专向外邦人传布福音(宗14 :15-17,17:21-31,得前 1:9-10等处)。在第一种方式内,宗徒给听众证明耶稣是天主所恩许的默西亚;在第二种方式内,给听众证明耶稣是天主所特派的救世主。如果在某地方因他的宣讲有了相信耶稣的人,他便准备他们接受洗礼,在给他们付洗前后,直接或间接给他们讲解教理,即所谓的“教理讲授”。保禄在自己的书信中,偶尔也提到了这种“教理讲授”及其内容(参阅希6:l-3,迦5:16-26,得前 4:l-12,格前15:3-11,罗6:19等处)。
保禄所以能够随处施教,建立地方教会,不是因为他有口才或学问,而是因为他如古时的先知一样,是“属于圣神的人’(Vir Spiritus)。他曾给格林多的信友们写道:“我的言论和我的宣讲,并不在于智慧动听的言词,而是在于圣神和他德能的表现”(格前2:4)。保禄这话,使我们明白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所在。保禄在各地建立教会,多是靠圣神的德能,比如在塞浦路斯岛,保禄靠圣神的德能使厄吕玛双目复明(宗13:6-12),在厄弗所,天主籍着保禄的手行了奇事异能,甚至把保禄所用的手巾和围巾一放在病人身上,病和恶魔都立即离去(宗 19:11-12)。他曾亲口提醒自己的信友,要他们时常想念自己领洗时所蒙受的恩宠(格前1:7,1:12-14、格后12,迦3:2-3,得前1:5等处)。总而言之,保禄传教的工作,正是圣神德能的表现。
主要成就
通过三次布道旅程,走遍罗马帝国,传扬基督。
写给各教会的信,后来成为新约圣经的一部分。

弗拉德三世·采佩什

弗拉德三世·采佩什(Vlad al III-lea Țepeș)是15世纪瓦拉几亚公国的大公,他曾三次担任该职位(1448年,1456年—1462年,1476年11月—12月)。他因其残忍行径而被称为“穿刺大公”,这个称号源于罗马尼亚语中“采佩什”的意思是“穿刺”。弗拉德三世也是著名的吸血鬼传说“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之一。据说他有见血发狂的病症,喜欢用尖木桩虐杀俘虏。他的暴虐行径为当时许多编年史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今,他的名字已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
人物生平
1431年(另有1430年一说),采佩什出生于特兰西瓦尼亚,是号称恶魔公的德拉库里的第二个儿子。
1436年,其父弗拉德二世·德拉库里成为瓦拉几亚亲王,同时不得不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1444年,与号称美男公的弟弟拉杜一同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人质。
1447年,其父与兄长米尔查遭暗杀,人质的身份得到解除。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支持,采佩什接替父亲成为瓦拉几亚公爵,但是2个月以后被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匈雅提·亚诺什打败,逃往摩尔达维亚。
1451年,摩尔达维亚亲王遭人暗杀,采佩什回到特兰西瓦尼亚,受胡涅狄保护。1456年,采佩什接受胡尼亚迪的支援,重新统治瓦拉几亚。
1459年,采佩什消灭了瓦拉几亚境内一些大贵族,开始掌握权力。拒绝向奥斯曼帝国纳贡。奥斯曼遣使来催问供品,采佩什将使者活活钉死。此后和奥斯曼帝国交战,每回都将土耳其人击退。
1462年夏,弗拉德三世在塔尔戈维斯泰战役中击退穆罕默德二世。同年,奥斯曼扶持其弟拉杜,与采佩什打倒的贵族,将采佩什赶下了王座,逃往特兰西瓦尼亚,此后被匈雅提·亚诺什之子匈牙利国王马加什·科韦努斯软禁。此时他的第一个妻子跳楼自杀。
1474年,采佩什被释放。在此期间他改信天主教,与马加什·科韦努斯的妹妹结婚,丧失了信仰东正教的瓦拉几亚国民的民心。
1476年,采佩什奉马加什一世之命,率领匈牙利军队支援在白谷之战中被穆罕默德二世击败的斯特凡三世,迫使土军撤退。随后和斯特凡三世联手驱逐拉杜,第三度统治瓦拉几亚。
同年(另有1477年一说),在一场与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战死。一说被敌对的瓦拉几亚贵族暗杀。头颅被奥斯曼军用蜂蜜防腐后带往君士坦丁堡,并插在一棵木桩上示众。他的遗体葬于斯纳格布的一处修道院。

盖维斯·奥古斯都

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拉丁名: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原名盖维斯·屋大维·图里努斯(英文名:Gaius Octavian Thurinus),后世简称屋大维,是罗马帝国后三头同盟之一,创立元首制,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带来“罗马和平”时期,是古罗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维生于生于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前44年被恺撒(Julius Caesar)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公元前43年凯撒遇刺,屋大维联合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和马库斯·阿埃米利乌斯·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 Dives)结成“后三头同盟”,逐渐崛起。公元前42年,奥古斯都与安东尼在腓立比之战中击败了布鲁图和喀西。公元前36年,他剥夺了雷必达的军权,并在阿克提姆海战中战胜了安东尼,从而消灭了托勒密王朝,成为内战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封为“奥古斯都”(Augustus),建立元首制。屋大维担任过执政官、保民官和大祭司长等职位,事实上成为了罗马的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他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引入了雇佣兵制度,并建立了禁卫军来守卫罗马和意大利。他继续对外扩张,在西班牙完成征服,并向北推进至多瑙河和莱茵河一线。屋大维的统治使罗马帝国进入了后来长达两个世纪的辉煌时期,史称“罗马和平”。屋大维在位统治长达40年,于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终年75岁。
屋大维死后,被罗马元老院追封为“神圣的奥古斯都”(Divus Augustus),将其神格化,视同神明,并成为罗马帝国的永久君主,同时将8月成为”奥古斯都月“,成为8月(August)的来源。他的统治被认为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奠定了罗马帝国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皇帝们树立了榜样。西塞罗称屋大维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罗纳德·塞姆指出“屋大维确立元首制”贺拉斯称屋大维是“最伟大的元首”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是罗马共和国体制转向罗马帝国的关键人物,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欧洲史称恺撒大帝,被古罗马人称为“祖国之父”。
恺撒出身贵族但支持民主派,他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他于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现今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开始了独裁统治并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44年,恺撒遭到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5岁。
恺撒一生征战无数,在古代战争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他征服了高卢地区,结束了罗马内战,他将罗马共和制终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整套的君主制行政机构,确立了罗马帝国的疆域,为养子屋大维创建罗马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恺撒作为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把“恺撒”当做皇帝的称号。他的军事思想被后世很多著名军事统帅效仿,其战争回忆录如《内战记》《高卢战记》等传世著作是重要的拉丁文文学作品。

大卫·波波维奇

大卫·波波维奇(David Popovici),男,2004年9月15日出生于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游泳运动员,主攻短距离自由泳。
2021年,波波维奇在罗马游泳欧青赛上一举揽下男子50米、1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三项冠军,但在东京奥运会上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却均未能登上领奖台。2022年6月,他在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上夺得男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冠军,并以1分43秒21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自由泳的世界青年纪录;8月,波波维奇拿到欧洲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冠军,并分别以46秒86和1分42秒97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和200米自由泳的世界青年纪录;12月,他在短池游泳世锦赛上以45秒64的成绩打破世界青年纪录。2023年,波波维奇参加了福冈游泳世锦赛,但在男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均未登上领奖台。2024年巴黎奥运会,波波维奇先后获得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及男子100米自由泳铜牌。

伊万娜·弗伦恰努

伊万娜·弗伦恰努(Ioana Vrinceanu),1994年3月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特尔古尼亚姆茨,罗马尼亚女子赛艇运动员。
伊万娜·弗伦恰努于2011年起参加国际赛艇赛事。生涯初期,弗伦恰努多次搭档队友在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四人双桨项目奖牌,她是2013年、2014年世界U23赛艇锦标赛女子四人双桨项目及2014年世界U23赛艇锦标赛女子双人双桨项目的冠军成员。2017年9月,弗伦恰努搭档队友获得世界赛艇锦标赛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冠军。2020年起,弗伦恰努帮助罗马尼亚队在欧洲赛艇锦标赛上实现在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上的五连冠。2022年及2023年,弗伦恰努随队蝉联世界赛艇锦标赛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冠军。2024年8月2日,弗伦恰努搭档罗克萨娜·安格尔以7分02秒97的成绩获得巴黎奥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无舵手项目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