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法国明星列表

克劳德·莫奈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法语: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第九区,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一词出自他的画作《日出·印象》。
在幼年上学期间,莫奈喜欢在练习册上画嘲讽老师的画像——有正脸像,也有侧面像。16岁时,莫奈就已凭借此类漫画而小有名气。18岁时,莫奈受画家欧仁・布丹的影响,开始转向创作风景画。1862年,莫奈加入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的独立画室,之后,莫奈接触到了印象派最重要的两大特点——户外写生和色彩研究。1870年,莫奈与第一任妻子卡米耶·汤希尔结婚,9年后,卡米耶去世。1872年,莫奈在勒阿弗尔与西斯莱、马奈、雷诺阿一起作画,创作了闻名于世的《日出·印象》。1873年,莫奈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成立了“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并于1874年3月举办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1879年,莫奈在“第四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了29幅作品,9月,卡米耶去世。悲伤之余,莫奈于同年创作了《临终的卡米耶》。1883年莫奈迁往吉维尼定居,同年,莫奈在吕埃尔的赞助下在巴黎举办了第二次个展。1884年参加乔治·普迪画廊的第三届国际美术展。1889年6月,莫奈与罗丹在巴黎乔治·普迪画廊举办了一次联展,1890年着手创作《罂粟花田》《白杨树》《麦草垛》系列作品,1891年在巴黎举办第四次个展。1892年,莫奈与第二任妻子爱丽丝结婚。1898年6月莫奈在巴黎乔治·普迪画廊再次举办个展,展出的61件作品大获好评。1903年在吉维尼花园中开始创作《睡莲》系列作品,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他去世。1926年12月5日,莫奈因患肺癌而去世,被埋葬在吉维尼圣·拉德贡德教堂的墓地。
在色彩上,莫奈在色块中寻找细微的变化,将色彩并置,灵活运用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使明暗不再绝对,而是相比较的关系,以表达了特定时间、光线下的瞬间印象。此外,在画面的构图上,莫奈放弃了正面透视法的视角,采取远、中、近景层叠或多视角取景,近大远小、渐次渐远。在绘画方式上,莫奈忽视外轮廓线和画家的想象等其他构成因素,以快速作画的方式,使画面带有一种速写感,笔触或短促或平铺。。莫奈是一位多产的印象派画家,一生留下五百多件素描和两千多幅油画,代表作有《日出·印象》《干草堆》《睡莲》等。2019年5月14日,《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破纪录1.107亿美元拍出。全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均藏有莫奈的绘画作品,如:奥塞博物馆(72幅油画)、马尔莫坦博物馆(75幅油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30幅油画)、波士顿的M.F.A.(近30幅油画),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30多幅油画)。

可可·香奈尔

可可·香奈儿,本名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年8月19日~1971年1月10日),出生于法国的索米尔(Saumur)。法国时装设计师,香奈尔品牌的创始人。
1883年,香奈儿出生于法国卢瓦尔河谷中段一个名叫索米尔的小镇。12岁是被父亲留在一家修女院学校学习裁缝,1909年,随艾迪安·巴桑搬去了法国巴黎,次年在康邦街21号开了第一家店铺。1913年,她在多维尔开了一家运动装专卖店,在比亚里茨开了一家流行女装商店,正式开创了自己的时装品牌Chanel。1921年,香奈儿发明了经典的香奈儿五号(Chanel No.5)香水,1926年,推出“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系列,1931年前往美国为葛洛丽亚·斯旺森(Gloria Swanson)和其他好莱坞明星制作演出服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奈儿曾关闭公司。1954年2月5日,70岁高龄的香奈儿发布了她的回归之作,随后相继设计了2·55手袋和双色半高跟露跟女鞋,再度成为了品牌中的经典。1971年1月10日,她在巴黎里兹酒店的客房中去世,享年88岁。
1957年,香奈儿获得内曼·马库斯20世纪最有影响力设计师时尚奖和Neiman Marcus(尼曼·马卡斯)时尚杰出贡献奖。1998年,香奈儿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法国知名散文家、批评家安德烈·马尔称赞她是当时那个时代中三大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艺术家毕加索称她是“欧洲最有灵气的女人。”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年8月24日—1793年1月21日),法国波旁王朝第五位国王,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
1774年5月,路易十五逝世,路易十六继承了王位。即位后,为解决法国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先后任命了数位财政总监进行改革。1789年5月5日,由于尖锐的社会矛盾,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同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迫屈服于法国民众。1791年6月20日午夜,路易十六带着全家一起乔装出逃,策划恢复王权,但在接近边境的瓦伦镇被人认出,被迫在25日返回巴黎。次年,法国实现共和。经过国民公会的量刑表决后,路易十六被判死刑。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是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执行死刑的国王。
中国史学家荆文翰曾称路易十六为旧制度的埋葬者。  

继承王位
1754年8月24日,路易·奥古斯特出生在凡尔赛宫。路易·奥古斯特从小便敦厚善良,循规蹈矩,精通拉丁文,喜欢自然科学。在路易·奥古斯特11岁时,他的父亲——路易十五的太子路易·斐迪南逝世,路易·奥古斯特便成为了法国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774年5月,路易十五逝世,路易·奥古斯特登基,登基后被称为路易十六。1775年6月,路易十六前往兰斯主持参加自己的加冕礼。而他所乘坐的马车重达1.5吨,至少耗资5万里弗,这相当于大部分教区教士年俸的70倍,十分奢华。在加冕礼上,路易十六进行了宣誓,声称要保护教会,消灭异端。

财政改革
1774年继位后,面对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任命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财政总监。杜尔哥上任后,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法国的经济结构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张以产业规模为标准征收道路税,有力地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也损害了特权等级的利益。于是在特权等级的强大压力下,路易十六被迫在1776年5月将其免职,而初见成效的改革也就此破产。而后,路易十六又任命瑞士银行家内克为财政总监。1781年,内克因发布了披露法国王室财政实情的报告书而被革职。接着,在王后的推荐下,路易十六先后任命卡隆和布里埃纳继任财政总监一职。卡隆和布里埃纳或柔和或强硬,却均因向特权等级征税而落得和杜尔哥相同的下场。随着布里埃纳的下台,法国王室财政方面的改革也彻底宣告破产。

三级会议
1787年,布里埃纳将改革法案递交给法院,遭到特权等级的反对。即使路易十六前往法院施压,特权贵族也坚称绝不纳税。于是,以路易十六为代表的国王政府和特权等级的矛盾越发尖锐,最终导致了“贵族革命”,多地爆发武装冲突。次年,法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加上接二连三的饥荒,社会更加动荡。此时,法院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而路易十六授意削减法院权力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法国民众,导致矛盾升级。1788年8月,国库空虚,政府无力维持国内秩序,法院重掌大权。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十六被迫同意在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来讨论税收问题,而布里埃纳也在宣告财政破产后被免职。

三级会议是法国传统的代议制会议,参加者分别是组成法国社会的三大阶级,即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为筹备三级会议,路易十六请各选区的议会任命本区的代表,并收集公民的不满和诉求。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的梅尼大会堂内正式召开,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会议上,路易十六发表讲话,希望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达成共识,共同挽救国家的财政危机。
法国大革命
在1789年的三级会议上,路易十六强调继续遵循传统的选举制度,这使要求变革的第三等级大失所望。于是在演讲之后,选举制度的问题爆发。第三等级的代表坚持使用一人一票制,并要求共同验票。5月27日,贵族阶级开始了自己的验票程序,而第三等级则自行宣布成立英国式的“公民议会”(后更名为国民议会)来对所有代表进行验票。6月19日,路易十六用自己的绝对君权对第三等级进行阻挠,他以筹备两天后的国王发言为由关闭了梅尼大会堂的会议厅。次日,第三等级的代表便发布《网球场宣言》,宣称在法国宪法制定之前绝不解散。当时,因痛失年仅8岁的儿子,路易十六一直隐居在马尔利城堡。6月23日,路易十六走出城堡向三个阶级发表讲话,命令三个阶级分开议事,并将他们驱散,但第三阶级的代表表示了拒绝。最终,在6月27日,路易十六被迫妥协,他承认了国民议会的地位,并要求贵族和神职人员加入议会。在顽固派贵族的怂恿[yǒng]下,路易十六表面上退让,实则暗地集结军队,打算武力解散国民议会。这一消息传出后,法国民众迅速集结,于7月14日攻陷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于7月17日接受建议,从凡赛尔宫前往巴黎,重新宣示主权。到达巴黎后,路易十六从已任巴黎市长的巴依手中接过象征起义者的三色徽,并将其戴在帽子上,表示要和人民团结一致。而后,随着《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的相继出台后,原先被迫屈服于法国民众的路易十六开始消极抵抗,拒绝承认这两个法案。于是在10月,以妇女为首的游行队伍向凡尔赛宫走去,要求国王批准法令。在强大压力下,路易十六再次屈服,承诺签署法令,并被迫和王室一起迁往巴黎。
出逃法国
1790年7月14日,为庆祝攻占巴士底狱一周年,巴黎人民举行了第一次“结盟节”庆祝活动。在盛大的仪式上,路易十六宣誓忠于国民和法律。但在暗地里,路易十六却已经与逃亡的和国内暗藏的王党分子紧密勾结,准备出逃。1790年底,路易十六与驻守麦茨的将军布伊耶侯爵初步商定王室出逃的接应事宜。而后,路易十六还派出一批密使频繁往来于马德里、维也纳和德意志各邦宫廷之间。1791年5月,路易十六的弟弟阿多瓦伯爵同奥国皇帝秘密会谈。路易十六的王后也在给他的哥哥奥国皇帝的一封信中,要求后者派一万五千兵力支援布伊耶侯爵。1791年6月20日午夜,路易十六带着全家一起乔装出逃,在接近边境的瓦伦镇被人认出,被迫在25日返回巴黎。路易十六曾在出逃前拟订了一份《告国人书》,宣称他将借助外国军队的力量恢复自己的专制权力。而这份文件在他出逃失败后也成为了他对抗革命的罪证。出逃失败后,路易十六被停职。当时,革命者出现了巨大分歧。故而,在7月15日,在雅各宾派要求废黜路易十六的第二天,另一部分革命人的领导者巴纳夫借口说路易十六是被劫持,要求议会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

上断头台
1791年7月16日,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这一决议使民众十分愤怒,于是在科德利埃等俱乐部的组织下,大批群众于17日到巴黎的马尔斯校场游行示威,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共和国。为维护统治,议会派国民自卫军前去镇压,制造了“马尔斯校场流血事件”。惨案以后,被完全控制的路易十六被迫通过了君主立宪派制定的1791年宪法。1792年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正式开幕,宣布在法国废除王政,并在次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实现共和以后,国民公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已被废黜的路易十六。最终,在1793年1月16日,国民公会对路易十六进行了量刑表决,公会以387票赞成对334票反对的结果宣判路易十六死刑。同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蒂耶里·亨利

蒂耶里·丹尼尔·亨利(Thierry Daniel Henry),1977年8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雷于利斯,前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亨利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摩纳哥,曾效力尤文图斯、阿森纳、巴塞罗那和纽约红牛。2014年12月16日正式退役,随后开启足球评论员和教练员生涯,曾担任阿森纳青年队教练、比利时国家队助理教练、摩纳哥俱乐部、蒙特利尔撞击队以及法国U21、国奥队主教练。此外,亨利还是意大利乙级联赛球队科莫俱乐部的股东之一。
亨利职业生涯中最被人熟知的是效力阿森纳期间,为这支绰号“枪手”的俱乐部赢得了2个英超冠军,其中包括在2003-04赛季以不败战绩问鼎英超。此外,他还为阿森纳夺得了2个足总杯冠军和2个社区盾冠军。2007年转会巴塞罗那后,亨利随队夺得了2个西甲冠军、1个西班牙国王杯冠军、1个西班牙超级杯冠军、1个欧冠冠军、1个欧洲超级杯冠军和1个世俱杯冠军。2013年,亨利还为纽约红牛夺得了象征美国职业大联盟常规赛冠军的支持者盾。国家队层面,亨利总计出场123次打进51球,帮助法国队夺得1998年世界杯冠军和2006年世界杯亚军,此外他还为法国队赢得了2000年欧洲杯冠军以及2003年联合会杯冠军。2024年8月,亨利作为法国国奥队主教练率领球队在本土举办的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银牌。
亨利在球员时期速度快、技术好、射术精湛,被公认为是同时期英超乃至世界足坛最优秀的前锋之一。出众的能力使亨利赢得了许多个人奖项,包括金球奖第2名和第3名各一次、世界足球先生银奖2次、欧洲金靴2次、英超金靴4次、英超赛季最佳球员2次、英国职业球员工会年度最佳球员2次、英国足球记者协会年度最佳球员3次、法国足球先生5次,并入选国际足联百大球星、英超名人堂以及英超十周年、二十周年最佳阵容。

伏尔泰

伏尔泰(法文: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启蒙学者,同时也是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作为“无所不能的人”。
伏尔泰出身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十岁入贵族中学,热衷于学诗写诗并结识数位后任高官的同窗学子,不久因写诗得罪摄政王,在狱中写出悲剧《俄狄浦斯王》、构思史诗《亨利亚特》,后均获成功或一定程度的好评。三十二岁时伏尔泰与一小贵族发生口角,复被逐往英国,在英三年因祸得福,广交良友、熟读先进哲学、科学著作,写出二十四封《英国通信》(后增两封,改书名为《哲学通信》)。三十五岁伏尔泰返回法国,在动荡中草成《查理十二世传》,争取到在伦敦出版部分《路易十四时代》,四十岁应邀住进热爱科学的夏特莱侯爵夫人的西莱别居,此后在较安定的十五年中写出许多著作。侯爵夫人辞世后,伏尔泰应普鲁士腓特烈大王之请去柏林,初以为寻得理想的“开明君主”,后于一七五三年夏失望而归,次年,伏尔泰决心过“独立哲人”的生活,以渐趋老弱之躯,在法瑞边境购地定居,接待来自全欧的进步人士、散发声讨封建暴政的辛辣檄文,以其崇高声望大力支持《百科全书》出版。八十四岁,伏尔泰始获准移住巴黎,三个月后精力衰竭而与世长辞。
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伏尔泰拥护自然法学说,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除此之外,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的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俄狄浦斯》等,仅18世纪末由博马舍编辑出版的伏尔泰全集就有17卷,搜集作品260余种。此外伏尔泰还与多达700人以上的人通信,已知的信件有10000多封,这些文字总计在3万页以上。
伏尔泰崇尚实践活动、不骛空谈,他始终跟着科学发展的步伐,使牛顿和洛克的思想在法国得以流行。伏尔泰主张在理性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由自然神论为主宰的社会,为无神论的发展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他的法政思想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扫清了观念和制度上的障碍,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诞生,他关于自由、平等的思想直接为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于1791年被尊为大革命先驱,正式安葬“先贤祠”。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人道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被称作法国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天生颖慧,未成年时就开始写诗。成年后创作出了《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并且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任贵族院议员,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后流亡国外。1870年返回巴黎,此后写出《九三年》《悲惨世界》等作品。1885年5月22日,雨果于法国巴黎逝世,享年83岁。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的创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文学新秀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其父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其母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是一名天主教徒。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16岁时写出《永别了,童年》。17岁时参与主编《文学保守者》杂志,后在杂志上发表了114篇文章和22首诗。1820年,雨果获“金鸡冠花奖”,后年仅19岁的雨果就成为了法国图卢兹学院院士。1821年6月26日,雨果母亲去世。此后,父亲不支持雨果兄弟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导致雨果兄弟生活艰难,但仍默许他们进行创作。
职业作家
雨果对戏剧始终怀有兴趣,1826年8月,写出剧本《克伦威尔》。后来《〈克伦威尔〉序》的发表轰动了法国文坛,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三年后,雨果写成悲剧《玛丽容》,这个戏剧彻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定。1828年,他出版了《死囚末日》。1830年,雨果写出了《欧那尼》,这部剧本的问世,是古典主义文学流派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最后是以浪漫主义的胜利告终的。除戏剧之外,雨果在小说界中也占据重要地位。1831年,雨果写出了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使29岁的雨果进入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1832年《克洛德·格》面世,这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当时不公正的酷刑,体现了对于当时权势者的谴责。后来他又写了一部反映现实的戏剧《国王取乐》。
政治生涯
1840年开始,雨果暂停文学创作,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童年的动荡、青年的磨难,使雨果对政治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希望跻[jī]身上流社会的政治生活,他渴望成为“精神领袖”。在1841年1月,雨果取得了入驻法兰西学院的通行证。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后不久,雨果就成了学院的领导人。
1845年,雨果被国王任命为七月王朝上议院的成员,1848年,被人民选举为第二共和国国民议会的议员。1851年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自封为拿破仑三世,上台后实行恐怖政策,镇压反抗者。雨果作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的主要人物,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晚年高峰
流亡途中,雨果又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中,其间创作的《惩罚集》于1853年出版,成为他的又一代表作。1856年,雨果写出来了轰动一时的《历代传说》。在雨果之前,法国诗坛上还没有人敢于回顾和研究人类的全部历史,《历代传说》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且也蕴含着作者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深刻反思。1862年,雨果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它使雨果登上了他一生的文学顶峰。在《悲惨世界》之后,雨果又在186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海上劳工》,这是一首歌颂忘我劳动和牺牲精神的颂歌。1869年,雨果在瑞士洛桑主持和平大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回到法兰西之后,雨果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并且重新出版了《惩罚集》,用获得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支援人民革命。1871年,雨果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4年,雨果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九三年》出版,这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876年1月,雨果被提名为参议院候选人,并在第二轮中入选。在1877年至1883年他陆续出版了《历代传说》第二集、第三集,诗集《做祖父的艺术》和《精神的四种风向》。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享年83岁。雨果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是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辉煌的文化遗产。

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Eva Green),1980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女演员。
2003年,23岁的伊娃·格林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戏梦巴黎》,凭借伊莎贝拉一角获得2004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提名,并被大众关注。2006年,她出演动作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成为第21任邦女郎,并凭借该片获得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新星奖。此后几年,她陆续参演了《黄金罗盘》《富兰克林》《裂缝》等作品。2011年,伊娃·格林主演的电视剧《圣城风云》播出。2015年,伊娃凭借恐怖悬疑剧《低俗怪谈》入围第73届金球奖剧情类剧集最佳女主角奖。次年主演奇幻电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2019年,伊娃·格林参演了迪士尼真人版《小飞象》并凭借电影《比邻星》获得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2022年,伊娃·格林主演的心理惊悚片《反安慰剂》上映。

卡里姆·本泽马

本泽马,性别男,全名卡里姆·穆斯塔法·本泽马(Karim Mostafa Benzema),1987年12月19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市,法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身高185CM,体重81.2KG,在场上可以胜任中锋、左边锋、右边锋等多个位置,现效力于沙特联赛吉达联合足球俱乐部。
1996年,年仅9岁的本泽马进入里昂青训营学习。2004年,本泽马征战U17欧锦赛,并帮助法国队夺得冠军。2005年1月15日,里昂对阵梅斯的比赛中,年仅17岁的本泽马替换皮埃尔出场上演职业生涯首秀。2005年12月6日,在欧冠里昂对阵罗森博格的比赛中,年仅17岁零352天的本泽马打入自己在欧冠的处子球,成为在欧冠中最年轻取得进球的法国人 。2009年夏天,本泽马以3500万英镑加盟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加盟皇马以来,本泽马已经帮助俱乐部夺得5座欧冠冠军,尤其是2021-22赛季,本泽马在欧冠赛场出战12次打进15球助攻2次,获得欧冠金靴。
2004年,本泽马率领法国国青队夺得U17欧青赛冠军。2007年3月28日,本泽马首次代表法国国家队出场,并攻入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处子球。2021年,本泽马重回法国国家队,并帮助球队夺得欧国联冠军。2014年,本泽马在巴西世界杯上带领法国国家队打进八强。2022年10月10日,本泽马获得西甲2021-2022赛季最佳球员奖。同年10月18日,本泽马获得2022年金球奖。同年11月18日,本泽马荣获环足奖年度最佳男足球员。同年12月19日,本泽马宣布自己从法国国家队退役。2023年5月29日,本泽马当选法国职业球员联盟(UNFP)2022-23赛季最佳海外法国球员。2023年6月4日,皇马宣布本泽马今夏离队。
2023年6月,本泽马加盟沙特联冠军吉达联合,签约至2026年。
早年经历
1987年12月19日,本泽马出生于法国里昂东部郊区的一个小城中。童年时代,年仅8岁的本泽马在里昂地区的布龙-特拉永街区足球队踢球,在对阵里昂青年队的一场比赛攻入2球后,本泽马吸引了当地法甲豪门里昂足球俱乐部的注意。据里昂俱乐部前主席圣克鲁斯表示,俱乐部其他高层曾试图签下这名年轻球员,但他拒绝了。后来,他与本泽马的父亲亲自交谈之后,决定让本泽马在里昂进行试训。通过考核后,本泽马正式加入里昂俱乐部的青训营学习足球。
进入里昂青训梯队后,本泽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水平。刚开始,他在里昂更高年龄段的梯队担任球童。因为在青训营品学兼优,本泽马被誉为一个“谦虚且有礼貌”的学员。后来,本泽马征战U16青少年丙级联赛,一个赛季攻入38球。2004/2005赛季前,本泽马被提拔至里昂预备队,代表球队征战法国足球的第四级别联赛,尽管到半程才加入球队,但本泽马却代表球队攻入10球,帮助里昂预备队获得了联赛第二名。

让-雅克·卢梭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音乐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爱弥儿,或论教育》《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流亡的法国新教徒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几天后去世,父亲是一位钟表匠,在卢梭10 岁时因与人发生诉讼纠纷而离家出走,卢梭也因此开始流浪。卢梭在流浪中有过做乞丐、学徒、仆役和管家的经历,曾沾染许多陋习,但也同时对民众的疾苦有了深刻的认知。卢梭20岁时,开始涉猎各个门类的知识,阅读了贝尔、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及伏尔泰等人的著作。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与狄德罗和孔狄亚克等启蒙思想先锋结识,加入了启蒙运动的阵营,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1749年初,卢梭开始为狄德罗、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撰写词条。同年,卢梭的论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获得了第戎科学院征文奖,此文是卢梭第一次提出自然与文明对立的思想。1755 年他的第二篇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出版,进一步发挥了有关的理论。1761年至1762 年,卢梭接连发表了《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等三部著作。晚年又写出了《山中书简》《忏悔录》《卢梭评判让-雅克》《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等自传性著作,记载了他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轨迹。1778年7月8日,卢梭在孤独中离世。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卢梭的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等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直接思想武器和战斗旗帆。卢梭虽然作为启蒙运动的一员,但他敏锐体察到被其他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理性、文明与进步的背后是自然与文明之间的深刻对立,并通过揭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为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哲学、政治命题开辟了新的论域。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围绕“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克服社会不平等”两个主题展开,并集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两本书中进行阐明。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卢梭的思想虽然起源于启蒙思想,但其真正的理论价值是对启蒙运动的可能消极方面所进行的反思与批判。

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1933年8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波兰裔的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20世纪50年代,罗曼·波兰斯基在波兰罗兹电影学校学习,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短片《两个男人与更衣室》开始崭露头角。1962年他的长片处女作《水中刀》在第25届威尼斯电影节提名"费比西"(Fipresci)最佳导演、第36届奥斯卡奖提名最佳外语片。1968年罗曼·波兰斯基前往好莱坞发展,推出第一部美国恐怖片《罗丝玛丽的婴儿》,成为恐怖片中的经典之作,提名第26届金球奖、第41届奥斯卡奖最佳编剧。
1974年,刚从全家惨遭屠戮的阴影中走出的罗曼,用他的“黑色情调”拍出了经典犯罪动作片《唐人街》,凭此获得了第32届金球奖最佳导演,以及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等多项荣誉,使得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唐人街》也成为了70年代美国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1979年他改编名著《苔丝》先后获得了法国恺撒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以及第38届金球奖、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受到丑闻缠身的影响,此后罗曼·波兰斯基的创作之路进入沉闷期,在商业和艺术上成功的作品有所减少。只有1988年的悬念惊悚片《惊狂记》、1992年的经典情色电影《苦月亮》、1999年惊悚片《第九道门》可以称得上这个时期内的代表作。
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携反映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战争电影《钢琴师》回归,该片根据钢琴家席皮尔曼真实经历改编,通过罗曼之手呈现出史诗般的悲剧气质,在戛纳电影节上捧回第一座金棕榈奖和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2019年他编导的争议之作《我控诉》拿下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导演奖、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最佳影片等奖项,并成为波兰斯基导演生涯中在法国票房最高的电影。2023年,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瑞士华庭》入围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非竞赛展映(虚构)单元。

勒内·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唯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于法国西北部都兰地区的海牙村,其祖父是一位医生,父亲则是布列塔尼司法机关的参事。笛卡尔早年入读耶稣会创办的拉·弗莱彻(La Flache)公学学习,他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1616年,笛卡尔在普瓦捷大学拿到法律就业证书并于次年加入荷兰军队,在享受了两年的和平时光后三十年战争爆发,笛卡尔在1619年加入巴伐利亚军队。从这一年起,他开始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探究科学方法论的问题。
1621年,笛卡尔结束军旅生活后访问意大利,并最终在1625年迁居巴黎。1629年,笛卡尔移居荷兰并潜心学术研究,并在此后二十年间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1637年,笛卡尔发明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坐标系,通过将几何和代数相结合,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1649年,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尔前往斯德哥尔摩讲学,由于不适应北欧的严寒天气,笛卡尔最终于1650年因患肺炎去世。
笛卡尔的时代正值经院哲学瓦解后,哲学亟待重建的时期,他以怀疑与否定的方式试图为近代哲学找到不证自明的先天知识,他创设了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的形而上学原理,提出了主体性原则,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发展方向,也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他被人们视为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在自然科学方面,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并首先将几何学引入哲学,同时他还发现了运动量守恒定理和光的折射定律,并系统阐述了惯性定律,笛卡尔因此被视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以及“解析几何之父”。
笛卡尔的代表作包括《指导心智的规则》《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等。

查理曼

查理曼(拉丁语:Carolus Magnus,英语:Charles the Great,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也称查理或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帝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也是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者。
742年,查理曼出生于法兰克王国,其父亲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矮子”丕平(拉丁文:PippinderJüngere)。768年,“矮子”丕平去世,查理曼与其兄弟卡洛曼(拉丁文:KarlmannI.)共同继承法兰克王国王位。771年,卡洛曼病逝,查理曼继承卡洛曼的领地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唯一国王。772年,查理曼开始了对萨克森的战争。774年,在教皇的支持下,查理曼吞并伦巴第王国。778年,查理曼第一次进兵西班牙,遭到失败,撤退途中,后卫部队在通过比利牛斯山朗塞瓦尔峡谷时,遭到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在这次战役中战死的指挥官罗兰,成为后来著名史诗《罗兰之歌》的主人公。779~780年间,查理曼前往萨克森地区作战,随后在易北河畔修建了大量堡垒并开始在萨克森地区建立起法兰克式的政府机构。788年,查理曼还向东吞并巴伐利亚,后又征服了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799年,罗马教皇立奥三世被罗马贵族所驱逐,查理曼进军罗马恢复了教皇权位,使从矮子丕平时期即已建立起来的法兰克国王同教皇之间相互依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800年圣诞节,查理曼在罗马圣得大教堂加冕,成为“罗马人皇帝”。801年,查理曼再度出征,战领巴塞罗那城,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厄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建立“西班牙边区”。在以上战争中,查理曼对萨克森人的战争最为艰难,萨克森人顽强地反抗查理曼的侵略,拒绝接受强加到他们身上的宗教信仰。战争拖延了33年,直到804年,查理曼才最终征服萨克森。806年,查理曼立下遗嘱,将帝国一分为三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继承。813年,查理曼为自己唯一在世的合法继承人虔诚者路易(法语:LouisIer)加冕。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在亚琛逝世,享年72岁。
查理曼的墓志铭上写道:“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此墓志铭精华了查理曼的一生。对于查理曼,耶鲁大学教授弗里德曼发表评价“查理大帝可以被视为欧洲的奠基人,是一种政治和文化表达。”此外,德国知名传记、历史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也曾发表评价“查理大帝是日耳曼三四个具有才干的统治者之一。是他,第一个向往世界帝国,这是无数日耳曼人千年来梦寐以求的”。

贞德

贞德(法语:Jeanne d'Arc;英语:Joan of 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法国民族英雄,天主教圣女,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1412年1月6日,贞德生于法国默兹河谷栋雷米村一个农民的家庭。贞德13岁时见到神灵显圣,并听取神灵之令于三年后前往希农面见法国王太子查理助其加冕,在几番周折后成功面见了法国王太子查理并通过其考验,赢得了查理的信任。1429年5月8日,贞德解放了被英国围困的奥尔良,7月17日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同年12月,贞德获得贵族地位,并被授予“圣皮埃尔”的头衔。1430年5月23日贞德于贡皮埃涅被勃艮底人俘虏。不久后,贞德被勃艮底公爵出卖给了英国人,次年1月3日,贞德被移交给英国主教进行审问,最终贞德被判处火刑,同年5月30日,贞德被处以火刑,终年19岁。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贞德的案件被重新调查,三年后,法庭重新审判了贞德案件,并为贞德恢复名誉。1920年5月,贞德被追封为圣徒,并被天主教奉为圣女,5月30日被定为贞德的纪念日。
贞德是法国历史上的著名的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她的战术影响了法军往后的战争形式,而她本人也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标识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宣传。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评价贞德:“贞德远超普通人,千年来无人可媲美。”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创作也一直延续至今。

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全名哈布斯堡-洛林的玛丽亚·安托瓦内特亚·约瑟法·约翰娜(德语:Maria Antônia Josefa Joann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奥地利女大公,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子。幼年时期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姐姐玛丽亚·卡罗琳娜和幼弟麦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长大。1766年,法国王室正式向玛丽·安托瓦内特提出求婚,四年后,未满十五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踏上了和亲之路。1770年4月19日,代理婚礼在维也纳举行。5月16日,法皇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举行了婚礼。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身亡,路易十六继承王位,玛丽·安托瓦内特顺利成为王后。玛丽开始大量挥霍宫廷财产,曾用七十六万六千法郎装饰小特里亚农宫。同时玛丽也开始频繁干预法国政事甚至凭人情关系进行人事任命。1785年项链事件发生后,玛丽的民望滑入谷底。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她被称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1789年至1791年间,玛丽·安托瓦内特四处流亡辗转,同时寻求着奥地利等国家的帮助。1792年8月10日,起义人民攻占杜伊勒里宫。9月21日,路易十六被废,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王室遭拘于圣殿塔内。1793年10月16日,玛丽被执行死刑,终年38岁。
学者赵挹彬认为玛丽·安托瓦内特一般被描绘成一个弄权干政、违反妇德的女性形象,但同时也展现了近代欧洲妇女争取平等权利与参与公共事务的努力。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语: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e),被称为路易大帝(le Grand)和太阳王(le Roi Soleil),是法国波旁王朝第三任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有确切记录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他在四岁半时登基后,由其母奥地利的安娜摄政,枢密院首席大臣朱尔·马萨林辅政。1648年和1650年分别爆发的投石党之乱,导致路易十四被迫逃亡两次,直至1652年底才重返巴黎。1659年法国和西班牙结束战争并签订《比利牛斯条约》,根据条约,路易十四需与西班牙王室公主玛丽-泰蕾莎完婚。1661年马扎然去世,路易十四开始亲政,他以“朕即国家”作为治国口号,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他通过在政治圈子中排斥贵族、剥夺了巴黎高等法院和全国三级会议等机构对王权的制衡作用、将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以及打击教权等方式,强化了法国国王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绝对君主专制政体。
在位期间,路易十四通过发动“遗产战争”并签订《亚琛条约》,占领了西班牙十二处要塞。同时通过于1678—1679年与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作战并签署《尼姆维根条约》,获取了荷兰的领土和财富,并开创了以法语代替拉丁语起草外交文件的先例,法语逐渐成为主要的外交语言。法国的扩张行为,引起欧洲各国不安,1686至1697年期间,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和英国发动了针对法国的“大同盟战争”,1697年各方因厌战达成和解并签署条约,法国失去了《尼姆维根条约》后占领的所有土地与制海权。1701年,路易十四与欧洲各国进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争持续13年后,各方停战签署条约,约定路易十四之孙仍保留西班牙王冠,但法国和西班牙不能合并,同时法国还被迫割让部分领土给奥地利和荷兰。在路易十四统治后期,不断增长的战争开支叠加1709年的严重寒灾,导致法国经济濒临崩溃,大量人民饥饿而死。1715年9月1日,在位72年的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去世,享年77岁。王位传给了其只有五岁的曾孙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因其推动法国的强大而受到尊敬,他将法国的国力和文化推向了君主制社会的高峰,但他无节制的战争也使得法国的国家经济陷入破产,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国王,支持者和反对者仍然存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评价说:“路易十四是一个伟大的国王。”德国思想歌德评价说:“路易十四是自然造就的帝王型的完美样本,结果却使他自身耗竭并毁掉了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