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出生于0304年12月29日,根据出生日期得知王翦对应的星座是摩羯座。

王翦

王翦[jiǎn](生卒年不详),频阳县(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战国末期秦国名将。
王翦自幼喜爱兵略,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进攻赵国阙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连陷九座城邑。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兵攻打赵国,与李牧所率赵军相持一年多以后,使用反间计使赵王杀了李牧,之后,王翦攻破了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始皇,事败后,秦始皇派王翦进攻燕国,燕王姬喜逃到辽东。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俘虏了楚王负刍[fù chú],楚国平定。接着,王翦南征北越,降服了越族君长,设会稽郡。王翦善于用兵,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唐朝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王翦位列其中;宋朝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享奠,其中亦包括王翦,且追封王翦为镇山伯。王翦也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祖先。王翦凭借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对于王翦辅助秦始皇扫平六国之事,后世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司马迁对王翦持批判态度,肯定了王翦辅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的功勋,但也批评他作为秦朝将领,没能辅佐秦国建立德政;班固否定了王翦,认为他是豺狼之徒;苏轼则认为,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取楚国,导致秦国国力疲惫,二世而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王翦年轻时喜爱兵法,长大后为秦始皇效力。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进攻赵国阙与。领兵十八天后,他让军中俸禄在斗食以下的小官,十人中只推选二人留在军中,其余回家。因为留下的都是精锐,王翦接连攻陷九座城邑。
灭赵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兵攻打赵国,赵国派李牧率军抵御,两军相持一年多之后,王翦使用反间计,使赵王杀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攻克了赵国,俘虏了赵王迁,赵国被灭改设为郡。 
攻燕
赵国被灭之后,燕国的太子丹担心秦国侵犯燕国。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始皇。荆轲事败,秦始皇派王翦进攻燕国。燕王姬喜逃到辽东,王翦平定燕国蓟[jì]都(今北京市西南)而还。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wáng bēn]进攻楚国,楚国兵败。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227年),王贲又回师进攻魏国。王贲挖掘河沟,引黄河水淹灌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魏王投降,魏国被平定。
灭楚
秦始皇见魏、赵、韩三国已经被灭,燕王喜也逃跑了,秦军又多次打败楚军,就想彻底灭掉楚国。
有一天,秦始皇问将领李信,如果率兵攻取楚国,大概需要多少士兵。李信年少壮勇,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并将太子丹掳获。听到秦始皇的问题,他回答,只要二十万。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觉得王翦老了,变得胆怯,而李信果断勇敢,他所说的是对的。于是,秦始皇派李信及蒙恬领兵二十万南伐楚国。王翦则因为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借口生病告老还乡。
李信率兵攻打平与(今河南平与县北),蒙恬进攻寝邑(今安徽临泉县),大破楚军。李信又攻陷鄢郢[yān yǐng](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之后领兵向西挺进,并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襄城西)会师。楚军趁机尾随秦军,紧跟三天三夜后,大败李信的军队,秦兵败逃。
秦始皇听到兵败的消息,极为愤怒,亲自飞驰车马前往频阳,当面向王翦道歉,并请王翦领兵出征。王翦推托自己年老多病,思绪混乱,请秦始皇另选良将。但秦始皇坚持起用王翦。王翦说,如果要任用他攻打楚国,那就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率领六十万人出发,秦始皇亲自送到灞[bà]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临行前,王翦请求秦始皇赐给他大量的良田屋宅园池。秦始皇问他,都已经要出兵了,为什么还会担心贫穷。王翦回答,自己作为秦始皇的将军,即使有功劳,终究也难以封侯,所以要趁着秦始皇信任他的时候,为子孙置办产业。秦始皇听后大笑。王翦到了关口以后,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良田。有人认为他请求赏赐的行为太过分了。王翦却认为此种说法不对。秦始皇性格粗暴又不信任人,他此次率军出征,秦国的军队都在他手上,如果他不多请求赐予田地、住宅以让秦始皇坚信他要为子孙留下长久的家业,秦始皇反而会怀疑他。
王翦替代李信攻打楚国,楚国听说王翦增加军队前来进攻,于是倾尽国中兵力来抗击秦军。王翦一到,就加固壁垒防守,不肯出战。楚军多次出兵挑战,但秦军始终不出兵迎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澡,并改善伙食来抚慰他们,自己也跟士兵一起吃饭。一段时间后,王翦派人探听军中在玩什么游戏。底下人回报说,士兵正在玩扔石头和跳远的比赛。王翦说,士兵可以出战了。
因为楚军屡次挑衅,秦兵却不出战,楚军便向东撤退,王翦趁机派军队追击,大败楚军。秦军追击楚军至靳县(今安徽宿州)以南,斩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军乘胜平定了楚国境内的城邑。一年多以后,王翦俘虏了楚王负刍,把楚地改为郡县。接着,王翦南征北越,降服了越族君长,设会稽郡。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平定了燕国和齐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兼并天下的大业,一统中国,王翦因为功劳卓著,留名后世。此后,王翦的经历不详。一说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秦二世时,王翦与其子王贲都已去世。王翦的孙子王离在巨鹿之战被项羽俘虏。
王翦为太原王氏十六世传人,秦末,王离长子王元为避战祸,迁徙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市),是以王翦被认为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祖先。

人物评价
司马迁对王翦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作为秦国的将军,虽然辅助秦始皇扫平六国,功勋卓著,但没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而是选择苟且迎合,以求取容身之地,直到老死。因此,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也是应该的。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认为王翦“善用兵”。 
明末学者黄道周认为,王翦提出用六十万人攻打楚国的看法,英明果断,“六十万人,缺一不可。”
班固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之事是“穷武极诈”,而辅助他的王翦则是“豺狼之徒”;
苏轼认为,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取楚国,导致秦国国力疲惫,“二世而败。”

轶事典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司马迁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评价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说:“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奇计无穷,声震天下,却不能对付政敌应侯给他制造的灾祸,以致自杀身亡;王翦身为秦国大将,辅佐秦始皇扫平六国,是当时的元老将军,秦始皇尊他为师,可他却不能辅助秦国建立德政,巩固国家的根基,而是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他的孙子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后世用以比喻人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已获成就

暂无数据

正在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已结束的榜单

暂无数据

明星最新动态

暂无相关动态

所有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信息
纠错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