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

张绣(?-公元207年),凉州武威郡祖厉(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汉末群雄之一。
张绣初随张济征伐,建安元年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第二年,率众投降曹操,后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然而在建安三年,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与曹操结成了儿女亲家关系。建安五年,张绣率部参加官渡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随后在建安十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攻破袁谭的军队。再次立下大功而获得曹操破格封赏。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在随曹操前往柳城北征乌桓的途中去世。


早年经历
张绣早年曾拜师于武术名家童渊门下,因习得“百鸟朝凤枪”而威震天下,故而又被后世称为“北地枪王”。青年张绣常年跟随叔父张济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叔父张济和军中将士的信任和拥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人边章、韩遂等起兵反叛中央,金城郡人麹[qū]胜在此期间袭击祖厉县,并杀死了长官刘隽。张绣当时在祖厉县担任公职,发誓为刘隽报仇,随后终于找到机会杀了麹胜,并且参与平定了凉州之乱。张绣此举为自己赢得了重情重义的美名,许多侠义少年慕名投奔,张绣逐渐成为凉州一带有名的豪杰之士。
张绣的叔父张济是董卓麾下重要将领,张绣常伴叔父左右,深得张济赏识和信任。张绣个人才能出众,勇猛善战,在跟随叔父张济征战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同时也赢得了军中将士们的广泛认可和拥戴。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部将吕布等人杀害于长安,西凉军群龙无首,面临被强制解散制裁的危险,张济准备率军返回凉州老家,但谋士贾诩劝他反攻长安,变被动为主动。于是,张济会同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联合发兵进攻长安,长安被攻占之后,张济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将军,获封平阳侯。张绣跟随叔父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jué]、郭汜相争,李傕劫持天子,导致长安大乱。张绣对贾诩说:“此处不可久留,您何不离开此地?”贾诩回答:“我身受国家厚恩,不能背信弃义。你可以自行离开,但我不能这么做。”
同年六月,李傕部将杨奉与军吏宋果欲谋害李傕,事情败露,杨奉引兵叛逃,李傕的势力于是稍稍衰弱。不久,张济从陕县来劝和,想把献帝暂时安置在弘农,献帝也派使者来劝说,李傕、郭汜二人准备议和,想各自交换儿子作人质,但李傕的妻子十分爱护自己的儿子李式,不愿交换,所以没有谈成。后来李傕答应各自交换女儿作人质,双方和解。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李傕和郭汜分别以自己的亲属李桓和以及张绣作为质押。

雄踞宛城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为了解决军中物资供应不足问题,率领军队自关中进入由刘表控制的荆州地界,准备抢夺粮草,在与刘表军队交战攻城过程中,张济身先士卒,不幸中箭身亡。张济战死后,张绣临危受命,接替叔父掌控西凉军,并与荆州刘表达成和解。张绣投靠刘表后,被安排屯守宛城(约当今河南南阳市)一带,替刘表抵御荆州以北的军阀势力。张绣为刘表提供军队支持,刘表则向张绣提供地盘和物资保障,双方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短期同盟关系。

会战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兴兵十五万南征,大队人马驻扎在淯水,以夏侯惇为先锋,准备兵分三路去攻打宛城。曹军势不可挡,守卫宛城的张绣自知兵马数量有限,难与争锋,为了保全自身实力,便接受谋士贾诩建议,率众投降曹操。曹操起初还对张绣投降诚意心存疑虑,经过多次考察,最后认定张绣是真心归顺于他,从此便放松了戒备。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得知张济妻子(张绣婶娘)邹氏容貌美丽后,便强行将其纳为小妾。张绣得知婶娘被霸占之后,倍感羞辱,异常愤怒,但是慑于曹操的威势,不得不选择暂且隐忍。曹操获知张绣对他强占邹氏一事心怀不满,担心张绣反叛,密谋策反张绣部将胡车儿除掉张绣。然而胡车儿对张绣忠心耿耿,旋即将此消息告知了张绣。眼见形势危急,张绣先发制人,率领军队出其不备突袭曹操营帐,曹军猝不及防,阵营大乱。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张绣军队杀死,曹操亦身受轻伤,仓皇出逃,大将典韦率领少数士兵殿后,最终战死。这次战争被后世称为“宛城之战”,此次惨败使曹操领教了张绣所率西凉军的威力,从此对张绣刮目相看。宛城之战后,曹操败退北方,张绣与刘表再次结盟。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重整军备南征张绣,曹军包围了张绣所据守的穰城,张绣军队危在旦夕。恰在此时,曹操听闻袁绍欲趁许都防备空虚之际发动突然袭击,他担心身在许都的汉献帝被袁绍挟持,便立刻决定从穰城撤兵回救许都。张绣率兵一路尾随曹军对其不断骚扰,在尽力拖延曹军行军速度的同时等待刘表派兵增援。待到曹军行至穰城东北方的安众(约当今河南邓州)时,刘表的荆州军也赶来了,于是张绣军与刘表军对曹军形成了夹击包围之势,曹军形势异常危急。然而曹操用佯装突围,暗地设伏的计谋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使张绣和刘表的联军中了伏击,从而反败为胜,这次战争史称“安众之战”。在“安众之战”中,曹军虽然取胜,但充其量是解除了被夹击包围的窘势,得以掌握速行北撤的主动权,张绣和刘表军队实际上并未受到重挫。在曹军撤退过程中,张绣采纳谋士贾诩的建议,亲自率兵继续追击曹军,再次让曹操吃了个小败仗。

降曹立功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与袁绍两雄争夺北方霸主的官渡之战一触即发,曹操与袁绍二人都很看重张绣这股势力,都想把张绣势力拉拢到自己阵营一边。曹操拉拢张绣,目的是想让张绣势力作为南方的屏障,借以防止刘表在后方与袁绍联合夹击曹军。袁绍拉拢张绣,目的是想让张绣在南方对曹军发动攻击,借以呼应北方的战事。究竟何去何从。张绣陷入两难境地。谋士贾诩建议张绣回绝袁绍而投靠曹操,理由有三: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道义正统话语权,追随曹操,名正言顺。其次,袁绍表面势力强盛但气量狭小,而张绣势力有限,追随袁绍后必然不会受到重视;曹操表面势力弱小,张绣投靠以后必然会令曹操异常欣喜,自然也会加倍珍惜。再次,曹操志向远大,心胸宽广,求贤若渴,必然会放弃私怨尽释前嫌以表姿态于天下。张绣最终采纳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靠了曹操。
虽然决定归降曹操,但张绣还是顾虑重重,总担心曹操会加害于他,毕竟他曾经发动叛乱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然而,曹操的表现却让张绣受宠若惊,曹操似乎完全忘记了此前“宛城之战”和“安众之战”的仇恨和屈辱,对张绣的归顺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热烈的欢迎。见到张绣后,曹操表现得比之前更具亲和力,不仅设宴盛情招待张绣,与张绣共商国事,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关系。
建安五年(200年),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官渡之战爆发,张绣对曹操感恩戴德,牢固守卫曹军后方基地,立下赫赫战功,战役期间贡献巨大,遂被曹操提升为破羌将军。
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攻破袁谭的军队,因功被曹操赏赐封邑二千户。东汉末年以来,一方面是军阀混战导致军民伤亡惨重,另一方面是社会混乱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政府直接控制的户籍人口数量急速下降。在这种社会情势下,曹操阵营中因功获得封邑千户以上的将领屈指可数,然而张绣却破例获赐封邑二千户,这种特殊待遇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足见曹操对张绣个人能力及其所作贡献的赏识和高度认可。

死于征途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被谥为定侯。儿子张泉袭爵,封长乐卫尉。可是后来却卷进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视为同党诛戮。

死因争议
史书对于张绣的具体死因说法不详,通常的说法是张绣在跟随曹操征乌桓的途中突然发病致死;另一种说法是曹丕因为他大哥曹昂的死而对张绣始终怀恨在心,在一次宴会期间,曹丕借着酒劲当众羞辱张绣,张绣因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自杀身亡。张绣被曹丕逼迫自杀只是一种说法,目前尚无确凿证据。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张绣被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
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是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后来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张任、张绣均师从童渊,赵云是童渊的关门弟子,童渊是张绣、张任、赵云的师父。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已获成就

暂无数据

正在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已结束的榜单

暂无数据

明星最新动态

暂无相关动态

所有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信息
纠错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