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

童祥苓(1935年3月-2024年12月2日),男,出生于天津,籍贯江西南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演员,工老生。
童祥苓8岁时开始学戏,先后向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1957年,童祥苓调到上海。1963年至1964年,童祥苓在西欧进行巡演。
1965年,童祥苓奉命调到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饰演该剧主角侦察英雄杨子荣,这也成为他艺术生涯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之一。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70年,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童祥苓在该片中饰演侦察排长杨子荣。1976年5月11日,他随上海京剧团赴日本演出。1993年,他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面馆开了8年后,2001年,因为饭馆生意越来越难做,童祥苓把饭馆转让。2008年5月29日,他参加了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晚年的童祥苓不时参加京剧演出,2018年9月,他在2018东方卫视中秋戏曲晚会演唱《武家坡》选段。
2024年12月2日,童祥苓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5年3月5日,童祥苓出生于天津,籍贯江西南昌。童祥苓幼时因童家孩子多,家境贫寒。父亲童汉侠因没有固定职业而经常处在失业状态,童祥苓从小就生长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拮据困境中。

1942年,童祥苓在北京弘达小学读书,由于幼年受兄姐们的影响耳濡目染,自小酷爱京剧,并于8岁时开始学戏,先后向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多演余(叔岩)派戏。1952年,他应考中国戏校,由王瑶卿、梅兰芳、贯大元等京剧前辈艺术家执考,但由于患淋巴腺结核,他入校不久就被迫休学养病。
1953年,童祥苓正式拜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为师。1956年,他被特聘为鞍山京剧团主要演员,在鞍山乃至东北辽宁一带演出。同年,时任上海京剧院院长的周信芳先生计划以童家兄弟姐妹为主要艺术骨干组建上海京剧院二团,他得以顺利调到上海。1960年,他拜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为师,学习了海派的创新和做功,在演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演艺经历
1960年,童祥苓拜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为师,学习了海派的创新和做功,在演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他曾与周信芳等合作演出《海瑞上疏》、《澶渊之盟》、《义责王魁》等,还参与创排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大闹宁国府》、《尤三姐》、《甲午海战》、《孟丽君》、《玉梅闹婚》、《满江红》、《十五贯》等。此外现代京剧如《赵一曼》、《红色风暴》、《踏破东海千层浪》、《战海浪》、《铁水奔流》等也有童祥苓的贡献。他参与创作演出的《战海浪》曾获得青年汇演集体一等奖。1962年,他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西德、荷兰等国演出。1963年至1964年,他在西欧进行巡演。
1965年,童祥苓奉命调到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饰演该剧主角侦察英雄杨子荣。一次在上海艺术剧场进行彩排,刚刚接见完外宾的周恩来总理,对童祥苓等剧组人员表示慰问。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后被迫离开剧组并接受了两年的审查。

1970年,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童祥苓在该片中饰演侦察排长杨子荣。1972年,由于在政治上得不到“四人帮”的信任,童祥苓第二次被逐出《智取威虎山》剧组。1974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通航活动。1975年,《智取威虎山》剧组到日本演出,童祥苓继续出演杨子荣,但在回国后不久又被请出了剧组。

1982年,童祥苓随上海、北京京剧院赴香港演出《龙凤呈祥》《大闹宁国府》等剧目。同年,他担任了上海京剧院二团业务副团长,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他的作用。1983年,他受上海京剧院党委的委托,进行体制改革组建承包队,担任负责人。在演出期间,他与承包队的广大演职员同甘共苦,跑遍半个中国。由于担任主演,又承担整个承包队的行政、业务、经营事务,繁重的工作致使他疾病缠身,但是他仍然坚持在演出第一线,满足广大观众对“杨子荣”的厚爱。1987年1月1日,他参加了上海京剧展览演出。
1990年1月1日,童祥苓随上海市慰问演出团赴山西演出。1992年4月,他参加了由世界风筝都潍坊举办的中国京剧演员群英会系列演出。1993年,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面馆开了8年后,2000年,他参加了大型京剧演唱会暨上海京剧院庆祝建院45周年系列演出开幕式。2001年,因为饭馆生意越来越难做,童祥苓把它转了出去。

暮年经历
2005年5月15日,童祥苓在南京签售《智取威虎山》门票。同年10月23日,其参加的《新周刊》“粉墨春秋榜”颁奖典礼暨大型纪录片《粉墨春秋》发布会举办。2006年10月17日,童祥苓受邀参加中国(泗县)首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年11月18日,他参加了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七场演出。

2006年4月20日,童祥苓参加高一鸣作品演唱会,同年9月28日,其参加了由沈阳举行的庆“十一”现代京剧“原人原唱演唱会”。10月23日,他应邀参加了中华之声——2007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
2008年,童祥苓因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从此与舞台渐行渐远,过着安详的家庭生活。
2009年2月,鉴于童祥苓在京剧事业上的成就,上海市文化部门把他推选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9月,2018东方卫视中秋戏曲晚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童祥苓与张南云演唱了《武家坡》选段。

人物逝世
2024年12月2日下午,童祥苓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9岁。

社会任职
上海市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社会活动
2008年5月29日,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
个人生活
童家进入梨园从事京剧艺术,是从童祥苓的二哥童寿苓和四姐童芷苓开始的。父亲童汉侠虽然不会唱京剧,但他却酷爱戏曲,再加上他性格爽快,与不少戏班的人结交甚广,这就使他的孩子们从小便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童芷苓生性爱戏,同时也想通过唱戏早日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早早便进了戏班。而童寿苓当初并不情愿学戏,因为学戏是挨打受罚的苦差事。父母不放心童芷苓一个女孩子去单独闯江湖学戏,在父母的说服动员下,童寿苓勉强去学戏了。此后,费了不少周折,童寿苓拜姜妙香先生为师,童芷苓拜荀慧生先生为师,童家从此正式进入梨园界。父母同意童祥苓学戏时,决定他的主攻行当是唱老生。父亲为他请了文武两位启蒙老师,教文戏的是雷喜福先生,教武戏是钱富川先生。童样苓向二位老师行磕头拜师礼之后,正式学艺。
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每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

张南云是梅兰芳先生的亲传女弟子,原名张兰云,毛泽东为其改名张南云。1956年,童祥苓和张南云由父母做主结婚。张南云在半个世纪的婚姻中,伴随丈夫的起落沉浮,始终不离不弃。在童祥苓反复进出“威虎山”的日子里,他的妻子张南云一直陪伴在身边。排练的时候送汤送饭,挨批斗的时候衣不解带地陪在身边;拍电影的时候,夫妻两人分开近两年,张南云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担当起家庭。

艺术特色
童祥苓文武兼备、他唱做全面,在学习余(叔岩)派的基础上,融入了麒派、马派的表演方法,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表演洒脱自如,善于刻画人物。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
个人作品
参演剧目
童祥苓在从事京剧事业的66年中积累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四郎探母》《淮河营》《战太平》《群借华》《失空斩》《大探二》《武家坡》《清官册》《乌盆记》《击鼓骂曹》《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定军山》《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童祥苓曾与周信芳等合作演出《海瑞上疏》《澶渊之盟》《义责王魁》等。

已获成就

暂无数据

正在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已结束的榜单

暂无数据

明星最新动态

暂无相关动态

所有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信息
纠错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