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英国明星列表

大卫·鲍伊

大卫·鲍伊(David Bowie,1947年1月8日-2016年1月10日),原名大卫·罗伯特·海伍德·琼斯(David Robert Haywood Jones),出生于英国伦敦布里克斯顿,英国摇滚音乐家、演员、唱片制作人和词曲创作人,与披头士、皇后合唱团并列为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摇滚明星。
1964年6月,鲍伊以本名大卫·琼斯发行了首张音乐专辑。1967年6月,发行了他取艺名大卫·鲍伊后的首张专辑《David Bowie》。1969年,他发行单曲《Space Oddity》,实现了商业突破。1972年,他以虚拟太空生物为概念推出专辑《Ziggy Stardust》,对华丽摇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1976年,他发行专辑《Station to Station》,并塑造了“瘦白公爵”的艺术形象。1977年后,他前往柏林,并创作出包括《Low》《Heroes》和《Lodger》三张专辑在内的“柏林三部曲”,风格上受到电子乐影响,在销量和艺术上均取得了极高成就。20世纪80年代后,他相继推出了《Ashes to Ashes》《Scary Monsters》《Under Pressure》和《Let's Dance》等作品,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1世纪之后,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直到2016年去世前,还推出了《The Next Day》和《Blackstar》等专辑。
在音乐之外,鲍伊同样有着成功的演艺生涯。1976年,他主演科幻电影《天外来客》,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土星奖“最佳男主角”奖。之后,他还出演过大岛渚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和诺兰的《致命魔术》等影片。
大卫·鲍伊是乐坛常青树,一生发行过26张专辑,总销量达1亿4千万张。凭借他在音乐、舞台表演、时尚和视觉艺术上的多变和创新性,鲍伊有着“摇滚变色龙”之称。1996年,他入选摇滚名人堂。1999年,获得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和伯克利音乐学院名誉博士学位。2004年,《滚石》杂志评选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他名列第23位。2006年,大卫·鲍伊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2016年1月11日,大卫·鲍伊因肝癌而逝世,享年69岁。

玛格丽特公主

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Rose,1930年8月21日―2002年2月9日)全名玛格丽特·罗斯·温莎公主,斯诺登伯爵夫人( Princess Margaret Rose Windsor, countess of Snowdon),英国王室成员,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妹妹。
1936年,玛格丽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国王退位,她的父亲成为国王。之后,伊丽莎白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接受了单独的教育,而玛格丽特则在母亲的监督下继续学习。20岁出头的玛格丽特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年长16岁的飞行员彼得·汤森上校。1955年,玛格丽特公开放弃了他们的结婚计划。1956年,厌倦了单身生活的玛格丽特勉强答应与比利·华莱士结婚。1960年5月6日玛格丽特和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举行了第一场电视转播的皇室婚礼,(阿姆斯特朗-琼斯于1961年被封为斯诺登伯爵)并生有一男一女。1978年两人离婚,玛格丽特成为王室成员中自亨利八世以后第一个离婚的人。1966年3月1日,玛格丽特公主访问香港,于启德机场搭乘慕莲夫人号前往皇后码头,而海军则鸣放礼炮21响以示欢迎。年轻时的玛格丽特公主漂亮高贵,善于交际,钟情爵士乐、歌剧和芭蕾,曾引领着上世纪50年代的时尚潮流。当时,她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民众也很喜欢她。电影《罗马假日》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安妮公主的原型就来自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罗马假日》是最历久不衰的好莱坞爱情轻喜剧之一,曾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等三项大奖。
1978年,玛格丽特接受了肺切除手术,自此,她的身体越来越糟,生活无度使她过早进入多病的晚年。2002年2月9日,玛格丽特公主因中风引起的心脏病不幸逝世。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本名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是英格兰与爱尔兰女王,1558年到1603年在位,都铎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终生未婚,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
伊丽莎白·都铎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在她两岁八个月时,生母被父亲处死,自己也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后在1543年亨利八世通过《王位继承法》重新赋予了伊丽莎白王位继承的权利。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先后即位。1558年,玛丽逝世,伊丽莎白继位女王,并于次年在伦敦加冕,时年25岁。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在政治上笼络资产阶级,精简枢密院顾问大臣人数,选贤任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奉行民族自立方针,大力发展工商业。同时支持文化发展,莎士比亚、斯宾塞等众多文豪诗人都活跃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斯宾塞在《仙女王》颂扬其为“光荣女王”。宗教上,伊丽莎白一世施行宗教宽容政策,推行新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军事上,解除玛丽女王在位时与西班牙的同盟关系,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保住了英格兰的统一。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广泛实施专卖权,晚年引发资产阶级的不满。1597年,伊丽莎白一世拒绝议会废除专卖权的请求,遭到抨击。同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说”,宣布自己不再签署王朝的任何“专利书”,强调身为女王的光荣和对国民与国家的热爱。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演说。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在萨里郡的列治文宫逝世,终年69岁,终身未婚无子。
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高度评价她的智慧、才华与功绩“她已考虑到宗教建立之真理,是经常的和平与安全。良好的司法行政,适当地使用王权,学术研究之光辉灿烂。”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

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1990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英国女演员。
2000年,参演了个人演艺生涯的首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影片中饰演赫敏·格兰杰(Hermione Granger)【以下简称赫敏】,一举成名。此后10年间,她主演了该系列的全部8部电影,塑造了经典的赫敏角色。拍摄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后,她因为学业暂时息影。在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间,她还参演了电影《芭蕾舞鞋》《我与梦露的一周》。2007年,艾玛·沃特森获得英国国家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
2012年,她主演了电影《壁花少年》,此后又主演了《珠光宝气》《尊严殖民地》等多部影片,在电影中塑造与赫敏不一样的角色。2016年她因个人发展再次息影。2017年,她主演的电影《美女与野兽》上映,取得了12.64亿美元的票房。2019年,她主演的电影《小妇人》上映,截至2023年1月5日,该电影豆瓣评分8分,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同年9月,艾玛·沃特森重返牛津大学,攻读创意写作硕士学位。
艾玛·沃特森同时是一名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2014年7月被任命为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同年9月作为联合国妇女署全球亲善大使发表了“HeForShe”演讲,呼吁男性加入到性别平等的活动中来。此后又多次组织或参加重要社会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女权观点。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6年3月20日),诞生于英国的伍尔索普村。17世纪科学革命的领先人物,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硕士和院士,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被册封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然哲学家爵士。
1642年12月25日生于林肯郡沃尔索普,1665年~1666年,这期间牛顿思考并记录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科学创造,包括二项式定理、流数法(微分)和反流数法(积分);提出光的颜色理论,猜测行星椭圆轨道由服从平方反比关系的引力所决定等。1687年,牛顿发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近40年牛顿主要以科学界领袖、社会贤达、政府官员身份活动。同年,牛顿发表论文《自然定律》,对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1669年,任三一学院卢卡斯教授,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受安娜女王封爵,跻[jī]身贵族。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1727年3月20日卒于肯辛顿寓。
牛顿对于代数学、数论、古典几何学与分析几何学、曲线分类、计算方法与近似求解以及概率论等都有重要贡献,其最重要的数学贡献是微积分和无限级数理论,特别是二项式展开式。在光学研究方面,牛顿发明并制作了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他的著作《光学》着重研究了牛顿环现象和光折射现象。直到19世纪初,牛顿在《光学》中论述的光本性及其微粒说都是主流学说。牛顿的最高科学成就体现在运动学和天体力学上,牛顿定义了时间、空间、作用、力以及运动等概念,牛顿以公理形式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当他把第二定律带入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时,得到了椭圆轨道运动受到距离平方反比引力作用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英国经济史学界也普遍认为牛顿为1717年之后英国转为单一金本位有重大贡献。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公元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文:Henry Ⅷ),都铎王朝第二位英格兰国王,首位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英国王储亚瑟的弟弟。
1491年6月28日,亨利生于伦敦。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会见并请教过伊拉斯莫等文艺复兴名人。1493年,亨利被封为多佛堡总管和五港同盟长官;1494年,被封为约克公爵。1502年,亨利的长兄亚瑟早逝,12岁的亨利成为新的王位继承人,继任威尔士亲王。在亨利七世的安排下,亨利与亚瑟的遗孀凯瑟琳订婚。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亨利和凯瑟琳正式举行结婚典礼后,亨利在伦敦的西敏寺举行加冕仪式,继承王位,史称亨利八世。1525年,亨利八世认定凯瑟琳不能为他生下男性继承人,于是要求教会判定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教皇没有批准亨利八世请求,但亨利八世依然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秘密结婚。罗马教廷因此宣布将亨利八世驱逐出教,英国国会随即脱离罗马教廷,成立独立的圣公会,英国宗教作为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的最高宗教领袖,但他本人仍保持了对天主教的信仰,没有对天主教的教义进行改革。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为英国建立真正独立的英国国教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天主教徒的暴乱。亨利八世一生娶妻六次,最终于1547年病逝于温莎堡的怀特霍尔宫;他死后被埋葬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其9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承王位。
亨利八世的多次婚姻和宗教改革引发众多关注,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过他的这段经历。历史学家约翰·D·麦基评价亨利八世时说,他使英格兰的发展与最有活力的力量保持一致,亨利八世的勇气、指挥智慧和统治才华使他的国家度过一个危险的变革期,亨利八世的傲慢使他的人民免于战争,他是一位伟大的国王。

温斯顿·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他在1940年-1945年和1951年-1955年出任英国首相,于1959年被授予嘉德勋章,同时也是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
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布莱尼姆宫,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十二岁就读哈罗中学。1893年考入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获军官资格。1895年,以少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同年父亲去世。1896年春季,丘吉尔所在的第四轻骑兵团被派驻印度。1897年,丘吉尔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前线马拉坎德山口作报道。2年后,丘吉尔退伍参政。
1899年丘吉尔代表保守党竞选欧登选区的议员席位,并在第二年“卡其大选”中获胜。1901年丘吉尔进入下议院。1904年丘吉尔加入自由党,次年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爵士(Henry Campbell Bannerman)任命丘吉尔出任殖民署次长。第二年,丘吉尔当上了枢密院的国策顾问,接着,丘吉尔被首相阿斯奎斯(Asquith)揽入内阁,先后任职殖民署、贸易部部长。1910年丘吉尔升任内政大臣。1911年英德大战爆发前夕,丘吉尔又调任海军大臣并整军备战。随后,阿斯奎斯组成了联合内阁,又将丘吉尔从海军大臣一职调为兰开斯特领地大臣。11月18日,丘吉尔决定到前线法兰德斯参战一直到1916年5月。
1916年劳合·乔治(Lloyd George)出任首相,并于次年邀请丘吉尔出任军需部长一职。次年,丘吉尔担任波斯湾地区的陆军兼海军部长。随后,丘吉尔再任殖民署长。1922年随着劳合·乔治辞去职务,丘吉尔再次失去了政府职位、议会席位等多重身份。次年,丘吉尔重返保守党,并出任保守党党魁。1924年鲍德温赢得大选,并任用丘吉尔为财务大臣。1929年,因为反对印度自治,丘吉尔辞掉了他在保守党前排座位的席次。1931年丘吉尔遭遇车祸入院治疗。1938年丘吉尔做了指责《慕尼黑协议(Munich Agreement)》的演讲,但并没有激起广泛的关注。
1940年,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联合政府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5年大战即将结束,大选中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落败,丘吉尔被迫暂别了政治舞台。1946年3月6日,丘吉尔应杜鲁门(Truman)总统之邀,远赴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1952年再次参加大选出任首相一职。1953年丘吉尔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丘吉尔终于以80岁高龄卸下首相一职。1959年获嘉德勋章。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卒于伦敦,享年91岁。
1965年1月27日英国为丘吉尔举行国葬,他的灵柩最后被安葬在圣马丁教堂的墓园。丘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先后两次出任英国首相,并坚定的联合各国反对纳粹势力。此外,丘吉尔也是一位热衷绘画的艺术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画作。瑞典学会会员席瓦兹赞认为丘吉尔是少有的兼备文学和政治素养的历史人物。丘吉尔涉及到种族主义的言行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英语:George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英语:AlbertFrederickArthurGeorge),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国王、末代印度皇帝、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为乔治五世次子,幼年患有口吃,青年从军历练,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Bowes-Lyon)成婚,婚姻幸福美满。1936年12月11日,其兄爱德华八世决定退位与辛普森成婚,为处理宪政危机,乔治六世不得已继承王位,王号乔治,称乔治六世。二战时期,乔治六世发表广播讲话,表示与英国人民共克时艰,创立乔治十字勋章和乔治勋章以表彰公民。慰问马耳他岛军民,视察军队,成为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在其统治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乔治六世成为首任英联邦元首。乔治六世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1952年2月6日,最终因冠状动脉血栓去世。1952年2月15日,安葬于英国英格兰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皇家墓室。 乔治六世长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乔治六世在位期间多次海外巡访,进行广播演讲,开展公开活动,访问战区和军事基地,颁发勋章和奖项,关注社会事务和慈善事业。乔治六世在政府事务中扮演了象征性的角色。 乔治六世在1939年9月3日发表的“与民同在演讲”(King'sSpeech)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后来成为电影《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的灵感来源。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赞扬乔治六世在困难时期的坚毅和领导能力,认为他是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菲利普·蒙巴顿

菲利普·蒙巴顿(Philip Mountbatten,1921年6月10日-2021年4月9日),即菲利普亲王。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英国皇家海军元帅、英国陆军元帅和空军元帅。
菲利普原是希腊和丹麦王子(Prince of Greece and Denmark),但命运多舛[chuǎn],出生18个月就被迫随父母流亡法国,后来辗转于法国、德国和英国之间求学。1939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那里他与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结下情缘。二战期间表现英勇,屡建战功,成为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最年轻的中尉之一,并在1945年见证了日本的投降。1947年他正式与伊丽莎白公主结婚,并获封爱丁堡公爵,也是在这一时期,菲利普正式改随母姓“蒙巴顿”。1952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去世,伊丽莎白二世继承王位,菲利普被授予英国皇家海军元帅、英国陆军元帅和空军元帅的称号,并在1957年获封“亲王”。由于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菲利普亲王成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背后的男人”,协助女王履行王室义务,或者单独代表女王和王室出访和出席公开活动,直到2017年8月2日宣布正式退休。菲利普亲王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育有4个儿女,他们长达74年的婚姻被称为皇室的典范。2021年4月9日在伦敦去世,葬于温莎城堡的弗洛格穆尔墓地。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表示,菲利普亲王一直是她“力量的源泉”,直到退休之前,他被认为是“王室最忙碌的成员之一”。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元帅、英国陆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以及女王的代表,自1953年以来的65年里,菲利普亲王独自完成了737次海外出访,做了5000多次演说,单独出席了22219场公开活动。他创办的爱丁堡公爵奖还在鼓励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4-24周岁的青少年。

鲁伯特·桑德斯

鲁伯特·迈尔斯·桑德司(英语:Rupert Miles Sanders,1971年1月15日—)是一位英国男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出生于伦敦,曾执导多部电视广告片和电影,其中包括2012年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和2019年的《Rub & Tug》。他也是电视剧《基地》的导演。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全名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
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八天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40年2月10日,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时同阿尔伯特亲王结婚。1851年,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英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维多利亚女王被加冕为印度女皇,次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了加冕礼,正式宣告该新头衔。1901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逝世,她的继承人为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实力达到巅峰,经济、军事力量、科学和文化都走在世界前列。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于1840年和1856年两次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是英国文坛的巨匠和世界戏剧艺术的顶峰,一生共创作了37个剧本(近年来经学者考证又发现了他的两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长篇叙事诗和其他诗作。
莎士比亚于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中,曾在斯特拉福文法学校上学。1577年,家道中落,13岁的莎士比亚辍学出来经营生计,当过学徒、秘书、家庭教师等职业。1582年,与比大自己8岁的安妮·哈撒韦结婚。后前往伦敦,开始戏剧生涯,起初在剧院干杂活,跑龙套,偶尔演主角。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莎士比亚写的几个剧本公演后受到广泛好评,在戏剧行业崭露头角。1593年,莎氏比亚发表了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在当时引起轰动且风靡一时。转年,又发表了长篇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2年至1598年间,莎士比亚还创作了著名的154首十四行诗,这些诗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后人的研究的热潮。1599年,莎士比亚作为股东与其他人合伙建立了“环球剧院”,成为当时最豪华的剧院。1601至1608年间,处于事业巅峰期的莎士比亚创作了他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后人评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戏剧作品可分为喜剧、历史剧、悲剧、传奇剧四类。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福镇与世长辞,享年52岁。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并被许多学者研究,他的作品深受着各个时代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世界文化的瑰宝,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财富。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他创造了数千个词汇和短语,如今依旧是无数人眼里十分优秀且重要的作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查爾斯三世

查尔斯三世(英语:King Charles III),又称查理三世,全名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英语: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1948年11月14日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现任英国国王,英联邦元首。
查尔斯三世是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长子。1952年2月6日,在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后,查尔斯成为英国王储,继承了康沃尔公爵、罗西塞公爵、卡里克伯爵、伦弗鲁男爵、群岛领主和苏格兰王子兼大管家头衔。1958年,查尔斯被授予威尔士亲王和切斯特伯爵的头衔。在白金汉宫接受家庭教育后,查尔斯先后就读于希尔豪斯学校、契姆预备小学和戈登斯顿中学。1967年,查尔斯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得2:2文学学士学位。1971年,在皇家空军学院接受飞行员训练后,查尔斯在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并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查尔斯是英国历史上待位时间最久的王储,作为英国王储,他着力推动慈善和环境保护等事业。查尔斯经常代替女王履行公务,如主持授勋仪式,出访等。查尔斯还积极支持环保,赞助慈善事业,重新审视殖民政策并倡导宗教平等。2018年4月21日,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同意由查尔斯王储担任新一任英联邦元首。
2022年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继位成为英国国王。9月10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圣詹姆斯宫正式登基。2023年5月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这是英国70年来首次举行新君主的加冕仪式。2024年2月5日,白金汉宫表示,查尔斯三世接受检查时被确诊患有某种癌症,已于当日开始接受治疗。当地时间2024年4月26日,英国王室表示查尔斯三世癌症治疗取得积极进展,会恢复参加公务活动,重回公众视野。

戴安娜王妃

威尔士王妃戴安娜(1961年7月1日-1997年8月31日,英语:Diana, Princess of Wales),原名戴安娜·弗朗西斯·斯宾塞(英语:Diana Frances Spencer),英国王室成员,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第一任妻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亲,有“人民的王妃”绰号。
戴安娜出生于英国贵族斯宾塞家族,早年在英国和瑞士私立学校就读,从事过幼儿园老师等工作。1981年,戴安娜和时任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结婚,获封威尔士王妃,然而,由于婚外情和媒体的过度曝光等因素,他们的婚姻逐渐破裂,二人1992年分居,并于1996年正式离婚。离婚后,戴安娜保留了威尔士王妃的头衔,继续作为王室成员开展活动。1997年,戴安娜于法国巴黎的一场车祸中丧生。
作为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承担王室职责,陪同查尔斯出访海内外,有时也会独自代表王室出访。戴安娜还曾是100多个慈善机构的主席或赞助人,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来为慈善事业做了很多宣传工作。离婚后,戴安娜依旧在全球享有名誉,继续进行慈善活动,还参与了反地雷运动。戴安娜也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时尚象征,其穿搭风格备受外界关注和追捧。戴安娜因车祸去世,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公众哀悼。

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生于英国牛津,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科学思想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英国爵士、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荣誉称号,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1962年,霍金以一等荣誉学位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3年,被诊断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剑桥授课。1975年,担任剑桥大学教授,1977年,升任为引力物理学讲座教授,次年,获得爱因斯坦奖与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79年,霍金获得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职位,1988年,出版了《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迅速登上美国和英国的畅销书榜,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2006年,被英国广播电台选举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的第25名,2009年,担任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研究主任。2018年3月14日,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宇宙和黑洞,是第一个提出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联合解释的宇宙论理论之人,他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的积极支持者。20世纪70年代,霍金和罗杰彭罗斯一起证明了在宇宙时空中存在奇点,到1988年,他们共同获得沃尔夫奖;1974年,霍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这一辐射被叫做“霍金辐射”,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1981年,霍金在批评思想家维尔纳·艾哈德的物理会议上提出黑洞信息佯谬等。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同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宇宙的起源”主题讲座。2017年,霍金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