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山西平遥廉庄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阳晋,被封为上卿。廉颇曾因蔺相如位居己上,深感不服,后因蔺相如屡谦让退避而感悟,负荆请罪,二人遂为刎颈之交。赵惠文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廉颇攻占齐国的几邑。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廉颇再次率军攻打魏国。次年,廉颇攻克魏国的防陵、安阳。秦国在阏与之战失利后,返回途中进攻魏国几地,廉颇率军救援,大败秦军。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因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以赵括取代廉颇,终遭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发兵攻赵,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求和。赵孝成王封廉颇为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攻克魏国繁阳。不久赵孝成王去世,太子赵偃(赵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率军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也逃奔魏国。后因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悼襄王想重新用廉颇为将,但所派使者受廉颇仇人郭开贿赂,使其以为廉颇衰老,遂不召其回国。廉颇后为楚将,但并没有战功,郁郁而终,死在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关于廉颇为将,世人多赞其勇。后世有说法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与蔺相如“将相和”的事迹,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平原君赵胜评价廉颇为人勇敢,爱惜士卒,能够忍辱负重。司马迁也称赞廉颇是赵之良将,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人物生平
破齐扬名
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齐国灭宋,取得淮北地区原宋、楚土地,形成对三晋和楚的直接威胁,秦也感到不安。燕昭王任命乐毅为统帅,率领燕、秦、韩、赵、魏等五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力,进攻齐国,史称五国伐齐。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为借机扩大战果,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山东郓城西),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率军向东攻打齐国,并且摧毁其中一军。在与齐国接续作战过程中,廉颇的勇将威名逐步建立。
渑池之会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由于秦国强大,赵惠文王心生畏惧,不敢前往。廉颇与蔺相如均认为,如果不去赴会,则表明赵国孱弱。于是,赵惠文王带着蔺相如前往渑池。廉颇则率领赵军送到边境,与赵惠文王分别时表明,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返回,则立太子为新王,断绝秦国的奢望。由于廉颇陈兵边境,和蔺相如形成一武一文的态势,从而保障渑池之会的顺利开展。
克魏拓土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廉颇攻占魏国的畿[jī]城(河北大名东南)。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攻克魏国的防陵、安阳(均在河南安阳西南)。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赵爆发阏与之战,赵惠文王召廉颇询问是否可以援救阏与,廉颇和乐乘皆称难以援救,赵惠文王遂派遣赵奢领兵救援,大破秦军。秦国在阏与之战失利后,返回进攻魏国几地,廉颇救援,亦是大败秦军。
长平抗秦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将,进攻上党,韩国上党的守将冯亭向赵国投降。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由于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于是赵国派廉颇率军驰援,秦赵两军对战于长平。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赵孝成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就在秦赵两军相持之际,秦国丞相应侯范雎[jū]派人携带千金前往赵国实施反间计,散布秦国畏惧赵括,不怕廉颇的言论。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于是就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赵括善于纸上谈兵,而不善守,改变廉颇坚壁固守的作战计划,下令出击。白起采取诱敌出击、包围歼灭的方针,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列国震动。
击燕拜相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送五百斤黄金为赵孝成王祝酒。栗腹回国后认为,赵国的壮丁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长大,可以进攻。燕王为此召见昌国君乐闲,乐闲则认为,赵国是四面受敌的国家,赵国百姓都受过军事训练,不能进攻赵国。燕王和群臣都认为可以攻赵,最终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一路由栗腹率军进攻鄗城(柏乡县固城店),另一路则由卿秦率军进攻代地(河北蔚县东北)。赵孝成王派廉颇与乐乘领兵反击,其中廉颇出兵二十万在鄗城大败燕军,并杀死栗腹,乐乘出兵五万攻代也取得了胜利,俘虏了卿秦。
赵孝成王十六年(公元前250年),廉颇与此时已封为武襄君的乐乘一齐攻燕,并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孝成王才答应停战。赵孝成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攻克魏国繁阳。不久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率军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也逃奔魏国。后因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孝成王想重新用廉颇为将,但所派使者受廉颇仇人郭开贿赂,使其以为廉颇衰老,遂不召其回国。楚王闻听廉颇在魏国,于是派人将其迎归楚国为大将,廉颇虽为将军,由于没有显赫战功,而且经常对门客表达对赵国的思念,最终郁郁而终,逝于寿春。

主要影响
军事影响
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杰出将领,先后参与破齐扬名、渑池之会、克魏拓土、长平抗秦、击燕拜相等作战,展现出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为赵国东线战场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在当时稳固了赵国的地位,更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廉颇的军事思想、作战策略及指挥艺术,对后世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也成为军事家们学习的榜样。
文化影响
在《将相和》故事中,廉颇有着勇于改过,真诚率直之人格精神,而历代文艺作品对廉颇故事的演绎与传承,进一步丰富了廉颇的文化内涵。廉颇的文化影响,既体现在对个体品德的塑造上,也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上。他成为了忠诚、坚韧和家国情怀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念,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廉颇的故事和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评价
平原君赵胜评价:廉颇为人勇敢,爱惜士卒,能够忍辱负重。
汉文帝刘恒认为,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时的名将,皆以防御边患出名,如果能够得到他们为将,就不需要担心匈奴入侵了。
西汉大臣贾谊评价:廉颇能制兵,意为夸赞廉颇善于统兵打仗。
西汉大臣谷永评价:战国有廉颇这样的良将,强大的秦国也不敢轻易出兵,因此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可谓国之爪牙,不可不倚重他们。
汉朝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廉颇是赵之良将,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东晋大臣庾道季认为,廉颇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懔[lǐn]懔恒如有生气”,精神不朽。
南朝梁史家周兴嗣在《千字文》中称:“起翦[jiǎn]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意为战国名将白起、王翦、廉颇与李牧都善于用兵,行军打仗韬略精奇。他们的声威甚至传到北方的沙漠,美名永远流传在史册之中。后世也因此将廉颇等四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南宋学者鲍彪认为,由于平原君赵胜不能很好地用廉颇为将,结果却是割地赔偿齐国田单,并且受到韩国冯亭的嫁祸,发生了秦、赵长平之战,几乎亡国。

人物争议
史记记载,廉颇在寿春去世,但是关于他的归葬地存在争议。
一说葬于邯郸。《邯郸县志》记载:廉颇墓位于北张庄镇西孙庄村东,属省重点文物北张庄汉墓群第九号墓,墓高15米,呈圆形,周长近300米,墓南侧有廉颇祠,当地俗称此墓为大冢。此墓北有十号墓为二冢,二冢为廉颇两兄弟廉刚、廉刃之墓。周围奔腾的河水绕墓东流,巍峨的山势更显墓地的森然大气。背山面水的布局,山环水绕的地形,使这里成为生气氤氲[yūn]、生机盎然的望归之地。
一说葬于赵县。在河北赵县(古称赵州或平棘),也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东有廉颇,西有左车。”就是说战国名将李左车和廉颇墓分别在县城的东西两个方向埋着。赵县廉颇墓坐落在河北石家庄市赵县许家郭村,是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大约20分钟车程。据明隆庆《赵州志》记载:“廉颇墓在州东郭里村”,清光绪《赵州志-墓域》记载:“赵信平君廉颇墓,在州东扬家郭村东。”
一说葬于寿县。在今安徽寿县城西北7公里处的纪家郢放牛山,当地人称“颇古堆”,墓依山就势而建,面临淮河,周长 300 余米,高约 20米,气势宏伟。相传,当时为了使廉颇墓不被人盗,还做了许多疑冢,因而,至今这里还有“十八座廉颇墓连凤台(县)”的传说。

轶事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悼襄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悼襄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悼襄王报告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悼襄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后世用作比喻愿意为国家效力,却报国无门。
负荆请罪
由于蔺相如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则认为,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他和廉颇的缘故。他之所以对廉颇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后来,这话被廉颇听到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脱下衣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二人冰释前嫌,从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后世用作比喻端正态度,承认错误。
刎颈之交
廉颇通过自己的负荆请罪,得到蔺相如的谅解,二人握手言和,从此赵国将相和睦,成为美谈。所谓刎颈,就是割断脖子,此处是指两人可以彼此牺牲生命。后世用来比喻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门客反复
廉颇自从长平免职归家,由于失去权势,原来的门客业已离开。等到再被起用重当将军,门客们又如往昔聚拢而至。廉颇很是感慨,怒斥门客势利,便要他们退去。门客则认为,这并没什么奇怪。他们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有权势则跟随,无权势则离开,本是买卖常理。所以,抱怨大可不必。后世用来比喻面对势利,要放平心态,不计较、不在乎便是最好的态度。
长平传说

    赵军运沙

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廉颇屯兵长平,在今山西省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今存“廉颇屯”址。 

    巧计退秦军

长平之战时,廉颇率军抵御秦军。他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被称作粟山。
一篓油饺
相传河北邯郸的一篓油水饺的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当他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墓葬与纪念
墓葬信息
廉颇墓在今安徽寿县城西北7公里处的纪家郢放牛山,当地人称“颇古堆”,墓依山就势而建,面临淮河,周长 300 余米,高约 20米,气势宏伟。廉颇,战国时期名将,为赵国屡立战功。公元前 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廉颇晚年不被赵国重用,只好到魏国,后又到楚国,最后老死于国都寿春。有“将相和”、“负刑请罪”等历史故事。相传,当时为了使廉颇墓不被人盗,还做了许多疑冢,河北邯郸,邢台,磁县有廉颇墓,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七贤祠中有廉颇塑像。因而,至今这里还有“十八座廉颇墓连凤台(县)”的传说。

后世追封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包括廉颇。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廉颇位列其中。

已获成就

暂无数据

正在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已结束的榜单

暂无数据

明星最新动态

暂无相关动态

所有参与的榜单

暂无数据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信息
纠错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